德州人你知道“九達天衢”牌坊的故事和傳說嗎?快來看看

明成祖(朱棣)奪得帝位之後,定都北京,並疏浚大運河以利南糧北運。並於德州城西北設置“遞運所”以備陸運。這時,德州已有 “神京門戶”之稱,又是南北九省的運糧要道,因此又有“九達天衢”之美稱。

德州人你知道“九達天衢”牌坊的故事和傳說嗎?快來看看

在舊州城聚秀門(俗稱大西門)外古驛道上(今米市街)有一座騎道牌坊名為“九達天衢”坊。九達天衢坊4柱3孔,南北向,為木石結構。牌坊上部為木斗拱,挑簷,黃琉璃瓦蓋頂;南北向4條青石基礎,4根木質圓柱插入基石,兩側各有兩根斜柱支撐。基石上雕有石蛤蟆8只,均為伏臥狀。牌坊中間門楣上橫書“九達天衢”4字,相傳為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師嚴嵩所書。1899-1901年(清光緒年間)袁世凱任山東巡撫時重修,“九達天衢”4字由朱啟鈐重寫,朱啟鈐曾任北洋政府國務院代總理。此坊毀於德州解放前。

德州人你知道“九達天衢”牌坊的故事和傳說嗎?快來看看

支撐牌坊的八根扒柱底石上有七根都雕著一隻栩栩如生的石蛤蟆(青蛙),其狀有的昂首伏腰,有的目睜口張,有的翹頭遠望,有的支爪若跳,形態各異,活靈活現。多少年來凡路經牌坊的行人,都伸手摸一摸那石蛤蟆,特別是來牌坊玩耍的孩子們,人人爭騎石蛤蟆,石蛤蟆個個被摸得油光滑亮,細膩無比。使人感到遺憾的是,牌坊東南角那根扒柱的底石,只有蛤蟆趴過的痕跡,而沒有石蛤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中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傳說。

相傳明代嘉靖年間修建牌坊時,領班石工匠師把他的八個弟子叫到面前說:“你們跟我學徒多年,如今,我已老朽,這八塊夾柱石料,各領一塊,每人要在石頂雕一蛤蟆,不必劃一,各顯其能吧,這也是為師對你們技藝的最後一次考核。”於是師兄弟八人各抱一塊石料,絞盡腦汁,琢磨設計,暗下工夫,各不相讓。精工細雕的八隻蛤 蟆,有的昂首伏腰,有的目睜口張,有的翹頭遠望,有的支爪若跳 有的鼓腮脹肚……只只栩栩如生、狀貌逼真,真可謂是巧奪天工。

一年年,一代代,幾百年過去了。由於年深日久,風霜雨露, 日精月華,那八隻石蛤蟆漸漸化為靈物,逢到夜深人靜,雞不叫狗不咬之時,石蛤蟆便爭先恐後,敏捷跳躍到古運河去嬉戲飲水,時辰 到,便急速地跳上河岸,返回古牌坊石座上,恢復石質常態。

這天機,被一個南方人所識破,他決心盜寶。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半,石蛤蟆跳下了石座,連蹦帶跳奔向古運河去,這個暗中窺視的南方人,忙掏出身藏的畫有符咒的綢巾, 急步跑到牌坊跟前,將符咒綢巾鋪在了東南角那塊柱石底部。時辰到,那八隻石蛤蟆快速地跳躍著回來了,各只按自己的位置趴在了石座上。那蠻人向前一個箭步,雙手將那方綢巾四角一兜,背起綢巾撒腿就跑,跑出一百步之遙。再看綢巾中,果然是一隻光彩奪目的金蛤蟆,此人高興至極,急速離德遠遁。

從此,九達天衢牌坊下,扒柱底石上那八隻石蛤蟆,少了一隻。然而這七隻再也不去古運河飲水,永遠趴在牌坊石座上,昂首伏腰,目睜口張,彷彿鼓舌鳴噪,喚回它那親密夥伴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