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秀清故事:與吳剛惺惺相惜

電視劇《茶館》,從六月到春節,從春節再到六月,再從六月到春節,時間一轉眼,時間又過了大半。嶽秀清的心情也隨著這部電視劇起起落落,《茶館》的演員們不斷給製片人李功達打電話詢問最終的播出時間。答案永遠是等等吧,好戲不怕等。嶽秀清演過無數電視劇,但從來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像《茶館》一樣牽惹心腸。《茶館》是北京人藝的鎮院之寶,嶽秀清曾與兩代《茶館》藝術家們同臺。她對《茶館》中眾多人物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走位,甚至每一個眼神爛熟於心。儘管話劇《茶館》有著最具光芒的演員樣板,但每次復排,演員們還會在細微之處不斷修改。《茶館》是一件日臻完美,而又永無盡頭的活的藝術品。這部象徵著北京人藝最高藝術水準的經典改編的電視劇最終在中央8套播出,嶽秀清的心終於放在了地上,“沒失味道”是她收到的最為欣慰的評價。


嶽秀清故事:與吳剛惺惺相惜


與陳寶國的默契

別看電視劇《茶館》陣容強大,人物眾多,其實裡面正宗的人藝演員只有三個:唐鐵嘴錢波、李三馬恩然和王淑芬嶽秀清。嶽秀清是唯一女性“原裝正版”。作為王利發的妻子,話劇中王淑芬的戲並不多,只在二幕二場的時候,有抱怨八國聯軍成天往城裡扔炮彈幾句不多的臺詞。三個小時的《茶館》變成三十九集電視劇以後,王淑芬更加完整,從年輕的時候拈酸吃醋,到年老的時候相濡以沫,有了點兒“金婚”的味道。

在話劇中,王利發的出場年齡是20多歲,電視劇考慮到陳寶國的年齡,把王利發的出場年齡改成了40多歲。王利發以前有老婆,但因為種種原因,老婆不在了,嶽秀清扮演的王淑芬算是續絃。一開始,王利發喜歡小寡婦張秀英,不喜歡親戚介紹來的王淑芬。就算多了這對三角關係,嶽秀清仍不過癮,覺得三個人之間的醋勁兒不夠。除此以外,電視劇限於篇幅,對王淑芬看上王利發的原因也沒太表現。嶽秀清認為,王淑芬看上了這個大表哥的個人能力。在那個年代能開大茶館,把上上下下的人都伺候舒服了的人,絕不是簡單等閒之輩,嶽秀清儘量把王淑芬愛慕大表哥的原因合理化。

儘管王淑芬由“點”變成了“線”,但她的難題從來沒改變過,作為第一主角的妻子,王淑芬的戲註定大部分要與王利發在一起,而戲的重點永遠在他而不在她。如果把陳寶國比作太陽,嶽秀清則需要在太陽旁邊發出自己的光芒。

年輕的時候,王利發喜歡小寡婦。除了擁有“大姑娘就是比小寡婦好”的強大精神理念,支撐王淑芬的武器只有一樣——“賢惠”。嶽秀清為王淑芬的賢惠下足了功夫。賢惠的女人,無論說什麼想什麼,手上的活兒是不能停的。嶽秀清早年拍農村戲的時候,練過納鞋底。鞋底子是用破布,粘上玉米麵,一層一層糊出來,而且納鞋底的時候不能使蠻力,要先用錐子扎一個眼兒,再把線穿過去。除了納鞋底,王淑芬還經常搓麻繩,搓麻繩並不難,就是考驗耐心,得先用小錐子後面的小套鉤上一根麻繩,抻著一頭,把幾股麻卷在一起。嶽秀清向道具師提了很多細碎的要求,她要道具師準備針線笸籮,笸籮不是做做樣子,裡面的針、線、頂針、粉塊、各色布頭兒一樣都不能少,要拿起來就能做活。除此以外,她還讓道具師給她準備了簸箕和篩子,平時用來篩米和撿米里的蟲子、沙子。

談及王利發的扮演者陳寶國,兩個人上次合作還是十年前。演《茶館》嶽秀清底氣很足,一點兒不怕氣場強大的陳寶國放馬過來。嶽秀清用了時髦的“PK”來形容倆人的關係。陳寶國並非出自人藝系統,可是他對《茶館》準備的非常充分,兩人竟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很快進入了狀態。王淑芬與王利發的戲,大部分在室內,兩口子守著茶館過日子,經歷了世事更迭。時間長,地方小,嶽秀清和陳寶國一直在琢磨著戲發生在哪裡更有趣兒。倆人一會兒從床頭拍到八仙桌,又從八仙桌轉戰到地上的小桌子,窮盡了一間房子的一切可能。嶽秀清和陳寶國在劇本之外添了好多小動作,你給我夾個菜,我拍一下你肩膀。夫妻的默契感更強,夫妻的感情慢慢從天空降落到地面。


嶽秀清故事:與吳剛惺惺相惜


500場《茶館》及其創造的

角色落地,是人藝表演不竭追求的境界。嶽秀清先後在於是之、梁冠華的版本里,出演過三個角色。通過500多場的演出,嶽秀清見證了兩代藝術家的巔峰狀態。

1989年,人藝重排《茶館》時,嶽秀清非常幸運地得到了和於是之、藍天野、鄭榕、英若誠等老藝術家同臺合作的機會,出演誤入風塵但本性善良的小丁寶。她至今記得當年的情景。第一天進排練廳時,嶽秀清就被老演員們營造的濃厚的創作氛圍鎮住了,每個人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人端一杯茶,默默地準備自己的戲。儘管每個人演《茶館》演了幾十年了,但還是像第一次這麼認真。到了第二版《茶館》,嶽秀清和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等新人藝臺柱們同臺,她扮演了其中的三個角色,併為每一個角色都賦予了個性和生命。

嶽秀清告訴記者,《茶館》已經是人藝經典中的經典,但每次演出之前,還是會有微小的改動。比如她演的妓女小丁寶,她一進門兒,一定是右手拿煙,因為左手還要拿包。第三幕的時候,茶館衰落了。原來小丁寶進門兒就說話,現在嶽秀清就改成進門之後,先環視一圈,讓眼睛適應黑暗,大茶館怎麼這麼黑;突然在角落上發現坐著一個人,再說掌櫃的我來了;這樣讓觀眾從側面體會出茶館的衰落和王利發的頹喪。她曾同時演龐太監的一個跟班小牛,一句臺詞沒有,就一個動作,拿出一條手絹兒鋪在桌上。簡簡單單的一甩一抖一鋪,嶽秀清也反覆練習,要刷地抽出來,利利索索一抖,輕飄飄展靈靈鋪在桌子上。當時的戲點在龐太監身上,就算是老觀眾也不會注意到一個鋪手絹的小太監。一句詞兒沒有的角色,也得講範兒。整齣戲的味道就是這樣一點點打磨出來。

對於此次《茶館》改編電視劇,嶽秀清說:“這出戏我演了三版,尤其幸運的是我在第一版《茶館》的告別演出中獲得了小丁寶這個角色。這之後我也一直不斷在舞臺上演著《茶館》。我一心希望能有更多的觀眾跳脫文字,看到老舍先生筆下的鮮活人物與市井生活,而電視劇能讓更多觀眾親近經典,讓老舍先生心血凝成的鉅作擁有更多知音。”

嶽秀清一直追求角色的質感,這其中,不得不提到人藝的另一出名劇《天下第一樓》。這部戲,她也演了十多年。1985年嶽秀清考入北京人藝的演員培訓班,畢業之後的第二個大戲就是《天下第一樓》,當時她演妓女玉雛,老師呂中的B角。剛進人藝的嶽秀清不知道明朝八大胡同的妓女應該如何舉手投足,於是就和呂中老師一起去了前門大街八大胡同的遺址。一些老妓院早就變成了招待所,那時候的妓院中間有個小天井,上頭二層是一圈矮矮的房子。除此之外,倆人還一起翻看人藝的圖書資料《北洋畫報》,揣摩當時人物的動作舉止,衣著打扮。至今,嶽秀清《天下第一樓》演了400多場,她一直希望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上次復排中,玉雛有一段貫口《報菜名》,嶽秀清在語調、重音上做了調整,把最後的菜名從平調改成了升調。


嶽秀清故事:與吳剛惺惺相惜


吳剛比我更幸運

嶽秀清拍攝了兩部新戲《愛在蒼茫大地》和《婆婆來了》。在《婆婆來了》中,嶽秀清飾演的鬱華清跟前夫結婚近二十年,洗衣做飯伺候婆婆還要出去工作,一個人就把家給撐了起來。雖說兢兢業業十幾年,把一個媳婦該做的任何事都做了,卻始終與婆婆合不來。雖說劇中婆媳關係惡劣,但生活中的嶽秀清是個深得婆婆喜愛的好媳婦,而懂得疼惜老人的她也自有一套處理婆媳關係的方法:“多想想老人的好和他們的不容易。讓他們能夠過得健康快樂,子女盡再大的努力都不過分!”嶽秀清演的厲害的婆婆和媳婦比較多,她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轉型”成為溫柔的婆婆和媳婦。

嶽秀清的演藝經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初。1993年,她憑藉一部《小墩子》為觀眾所熟知,此後又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扮演了潑辣果敢的毛莎莎;在《漂亮媽媽》中與鞏俐合作,出演豪氣干雲的大賀;而《無悔追蹤》中,她飾演的大眉子年齡跨度達40多年。為了演好老年的大眉子,化裝時嶽秀清沒有選擇簡單的用筆畫道,因為那樣畫出的臉,皮膚還是緊繃繃,光有幾道皺紋,感覺特別假。每次化妝,嶽秀清都抹膠水,抹的時候把皮撐開了抹,然後再拿吹風機吹,這樣做出的皺紋比較真實,但很毀皮膚。拍完了這個戲嶽秀清覺得自己眼角的皺紋也平添了幾道。但戲播出後,效果特別好。在和鞏俐合作的電影《漂亮媽媽》中,嶽秀清演的大賀是個擺地攤的下崗職工。為了找到大賀的感覺,嶽秀清開始在地下通道里觀察那些擺攤的小販,看形象記動作。因為嶽秀清太瘦了,為了體現她性格里的爽快和有點像男性,嶽秀清從家裡找了一個大羽絨服,穿上一條巨肥的褲子,裡面穿了毛褲還塞了好多東西。

同為實力派,觀眾們認識嶽秀清比吳剛更早。嶽秀清、吳剛與馮遠征、丁志誠同為人藝學員班85級的同學,嶽秀清和吳剛分別為女班長和男班長。因為同是班幹部,兩個人在一起工作的機會就比較多,久而久之自然就產生了感情。1991年,嶽秀清和吳剛登記結婚。嶽秀清和吳剛屬於互補型夫妻,嶽秀清外向,吳剛沉穩。在家裡,生活上的事情,都是嶽秀清來打理的。吳剛在生活上依賴這個能幹的妻子,嶽秀清搭配吳剛所有的衣服,吳剛開車經常迷路,需要嶽秀清在電話裡遙控導航。為了討老婆歡心,吳剛經常搞些出其不意的浪漫,禮物從捲成玫瑰花的內褲到名牌跑車,無一不見證了兩個人浪漫又踏實的愛情佳話。

演員夫妻也許是難度係數最高的婚姻,嶽秀清與吳剛一直分享著共同的人生經歷和價值觀。演員最直接的標尺是名氣,最開始的時候,嶽秀清憑藉《無悔追蹤》等一系列角色聲名鵲起,而丈夫吳剛卻一直默默無聞,甚至有人把他和巫剛弄混。沒出名時候的吳剛在人前經常毫不吝惜地讚美妻子:“我媳婦嶽秀清牛啊!”除了業務過硬,嶽秀清有著一份特別的豪爽,演戲挺較真,但劇院裡一說提拔幹部,領導讓她好好表現,嶽秀清卻一準兒往後撤。在劇組裡,嶽秀清也堅持做好自己。這幾個字對於演員,說來容易做來難。一個劇組裡頭,同樣是主演,演技比嶽秀清差上很多的演員,可能拿錢反而比她多幾倍,待遇也更好。對此,嶽秀清的態度很明確:“有本事戲上見,自己演好自己的角色,比什麼都強!”

多年以來,夫妻二人的心思,一直都在戲上。嶽秀清一直堅定地相信,吳剛只是未遇到合適的機會,以他的實力,一定會迎來自己的春天。其中一些像《左偉與杜月的婚姻生活》明明劇本很好,拍得很好,可就是沒紅。這一等就到了2009年,《潛伏》中的陸橋山,讓丈夫吳剛一鳴驚人,緊接著吳剛在《梅蘭芳》中演費二爺。吳剛是《梅蘭芳》第一個被確定的演員,大導演的大製作也肯定了他的實力。《梅蘭芳》的錄音師王丹戎曾對記者說,吳剛的臺詞特別準確,每次對口型,他都以吳剛為標尺,他的口型對上,其他人就都對上了。

吳剛最重要的角色是電影《鐵人》中的王進喜,這部戲選角過程一波三折,嶽秀清是吳剛的堅強後盾,她這麼給吳剛分析形勢:“這本子很好,一定要爭取。你的臺詞好,影片大段獨白很多,能演上這麼一個角色值了。”嶽秀清和丈夫一起研究劇本,沒見導演之前,吳剛已經把劇本細讀過三遍。除此以外,嶽秀清還建議丈夫自費去大慶,去王進喜紀念館蒐集資料,又請朋友從網上下載秦腔方言反覆學習。除此以外,嶽秀清還支持丈夫減肥20多斤。

漫長的煎熬終於換來導演尹力的肯定,吳剛也憑藉《鐵人》中王進喜一角摘得當年的金雞影帝。在人藝同事們的印象中,吳剛擅長演《雷雨》中周萍式的少爺,而《鐵人》造型一出來以後,嶽秀清震驚於丈夫竟然也可以演這麼土的角色。多年的夫妻,她竟然有點不認識他了。金雞獎頒獎當天嶽秀清身在蘭州,她一直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金雞獎的直播,當開獎嘉賓宣佈是吳剛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她整個人開心地蹦了起來,大叫了句:“老公,好樣兒的!”而當吳剛上臺領獎,發表了溫馨感言後,嶽秀清早已是淚流滿面,和吳剛通電話時更是一度哽咽。自此以後,嶽秀清有一個新稱呼——“吳太太”,對這種叫法讓嶽秀清開心又滿足。


嶽秀清故事:與吳剛惺惺相惜


良師益友

朋友和同事們對嶽秀清和吳剛演技的評價,多年以來幾乎都是讚美。關起門來,嶽秀清和吳剛總是一起相互提意見,他們在專業上是最牢固的良師諍友。嶽秀清會給吳剛提意見,《風聲》裡六爺的手勢太多了,笑也太多。而吳剛一些表演出彩兒的地方,嶽秀清也毫不吝惜讚美之詞。在《建國大業》裡,吳剛演聞一多。看完了劇本,吳剛跟嶽秀清商量,是否讓聞一多戴個圍巾。拍攝現場,吳剛拿個手機,讓別人把自己的表演錄下來,傳給嶽秀清。採訪時,嶽秀清告訴記者,她成名比吳剛早,現在卻羨慕吳剛,至少吳剛遇到過自己拼死也想演的角色。這樣的角色,無論是電影和電視劇,她至今沒有遇到過。

嶽秀清和吳剛有一個兒子,小名兒“少爺”。別看稱呼嬌慣,可是他們對兒子的要求特別嚴格。嶽秀清和吳剛的教育理念很一致,孩子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吳剛和嶽秀清的兒子住寄宿學校,一切的事都要自己打理,嶽秀清驕傲兒子的小課桌永遠是班上最整齊的,週末回家一定先寫作業再玩兒。生活中的好習慣跟舞臺上的好颱風一樣,是從點滴小事培養起來的。兒子上寄宿學校,嶽秀清和吳剛經常分別在外拍戲,三個人幾乎見不著面兒。現在,嶽秀清一家三口非常習慣每天互相打電話報告情況,這個溫馨的習慣保持了好多年。


嶽秀清故事:與吳剛惺惺相惜


夫妻雙方都是演員,經營這樣的婚姻是一門高難度課題。但嶽秀清覺得,這樣的組合挺好。平時不拍戲的時候,兩個人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會一起看碟,討論其中的表演、導演、音樂、舞美。除此以外,兩個人還會主動把休假時間調整在一起。休假的時候,倆人多半選擇去國外散心。在嶽秀清和吳剛的眼中,生活永遠比掙錢重要。如果遇到一定要上的戲,兩個人會不遺餘力地爭取,如果沒有特別好的本子,他們寧願不掙這錢,把時間用來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