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啃老族早已見怪不怪,你家有過啃老的遭遇嗎?

記得俺有個姑奶奶(隔房親戚的稱號),她的兒子是個大學生,小時候就特別羨慕這位別人口中的優秀生,班級裡排名前十的重點培養對象。學習成績的優異也為父母減去了許多煩惱,本來以為姑奶奶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之後,就可以安心地享清福了,可是結果卻是相隔十萬八千里。

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姑奶奶的兒子今年已經26歲了,從高校畢業後的兩年內,幾乎就是白瞎了大學生的稱號。因為這位名義上的大學生,並沒有去社會上實現自己的所學,在網絡的複雜和誘惑裡,這位"大學生"成為一個不擇不扣的宅男,每天吃喝父母的不說,沒有錢上網了還伸手問父母要錢。相信姑奶奶的心中也萬千感慨,沒想到自己大半輩子的辛苦和付出,換來得並非是兒子的飛黃騰達,而是不求上進地做著啃老族。


★★啃老族日漸增多,其原因和什麼有關?

說到啃老族這個稱號相信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了,在奔往小康社會的路程中,年輕一代的父母,包括家裡面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都有一個共同的時代變遷,那就是"再窮也不委屈孩子"的心聲。這種當下流行的育兒看似是一種疼愛孩子的自主性,實則卻是在一步又一步地毀滅孩子。

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啃老族的日益增多,實際上還是和父母不當的育兒方式有著直接性關係。有教育專家曾經對啃老族的教育發言過,某教育專家說:"6歲以下的兒童如果存在不當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導致成年後的獨立包括能力的缺失,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流行網絡詞-啃老族"。


★★★如何打開正確教育方式,避免啃老族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呢?

✔磨練孩子的堅強品質

作為孩子,雖說生活在無憂無慮的懵懂時間段,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的所經所遇,都需要堅強的品質去克服、去隨和。當孩子擁有堅強品質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隨之攜帶的獨立著實耀眼。磨練孩子的堅強品質,就需要父母做到適當地放手,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小攬。中式教育裡的父母,最擅長的就是去包辦孩子的事情,小時候的穿衣搭配、玩具類型,包括交朋友的好壞都會干涉性地參與。

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這種包辦型的干涉行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生活的幸福指數並不高,未來的成人世界也很有可能被摧毀掉了。可能很多父母認為"摧毀"二字有些誇張,實際上父母的教育和孩子未來的發展可謂是緊密相連。未來可以飛黃騰達的孩子,小時候在父母身上所得到的教育自然也是非常寶貴的。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獨立的堅強品質對於孩子來說,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基礎性教育,生活當中經常讓孩子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於孩子的自主性培養和磨練,都是非常實稱的一種直接方式。從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臉,包括穿衣和獨立清洗衣物,後續的幹家務活、獨立上下學,這些常規的獨立鍛鍊,也可以讓孩子更踏實穩重地快速成長起來。

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生活之中,就有很多家長過於寵溺自己的小孩,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全程地一手包辦,看上去的確是心疼孩子、保護孩子,實際上就是在毀滅孩子的堅強品質,包括獨立自主的一股幹勁。孩子如若缺少獨立和堅強的品質,未來的成人世界也如一顆病懨懨的枯草一樣,在眾多草坪中不斷掙扎,直到將最後一點力氣都消失殆盡。

✔要做到相信你的孩子

不想培養出"毀滅性"育兒的啃老族,父母最應該的就是自我反問:我相信自己的孩子嗎?


對於相不相信自己孩子的這個問題,大概很多父母都沒有考慮過吧,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能有些父母還會有些不樂意,他們認為: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誰?


話雖如此,但是父母生活中一些行動和表現卻充滿了:不信任

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比如說:孩子走路、騎自行車、買東西的時候,父母第一反應是什麼?無非是:01學走路怕摔跤02騎自行車怕也怕摔跤,03買東西的時候怕走丟、被騙。這些不信任都在反應和行動中表現了,有些父母為了避免自己的擔憂,還會百事包辦一步到位。如此一來,孩子便得不到堅強品質的鍛鍊,也永遠學不會堅強二字的深寓。

有些小孩長大了只會啃老?是因為父母教育上用錯了方向

每一個孩子學會走路、學會騎自行車,都會經過頭破血流的磕磕絆絆,如果不讓孩子經歷這些,孩子也將永遠不能放開腳步去步入新的成長階段。所以說,鍛鍊孩子堅強的品質要學會"狠心",小時候孩子受經受的挫折有多大,成年人的生活就會有多輕鬆,因為堅強和獨立的性格永遠是百戰不殆的精氣神


我是2歲寶寶的爸爸,孩子的成長,爸爸絕不能缺席,“爸媽快來看” 的育兒老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一起感受孩子成長的快樂......

養娃,其實等於我們重新過了一個童年,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