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安全感”成就的羅斯柴爾德:地下室連著地下室,才睡得安穩

被“不安全感”成就的羅斯柴爾德:地下室連著地下室,才睡得安穩

猶太人將自己稱為“記憶的民族”。亞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隸生活,先知的言行,賢人的智慧,民族的歷史、與聖城耶路撒冷的關係,猶太人靠著“記憶”將這些繼承下來,並告訴子孫過去所發生的一切。

說猶太人是“記憶的民族”,是為了表示他們記憶和繼承歷史的遺產。在這些記憶中,不光有民族的偉業和光榮,還有那些迫害、離散、痛苦和失敗。猶太人通過記憶,將這些痛苦和教訓世代相傳,以警後人。

被“不安全感”成就的羅斯柴爾德:地下室連著地下室,才睡得安穩

作為一個隨時受歧視、迫害的猶太人,老羅斯柴爾德終其一生,都有著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在成家立業的安定中,他牢記著《塔木德》的教誨——“我們無法左右命運,但也不要被命運所左右”。為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他做了充足的準備。

老羅斯柴爾德居住的綠盾屋有個小小的後院,這在隔離區裡是很罕見的。庭院裡有一個小小的花壇,院裡蓋了一間木棚,既充儲藏室、雜物室,又是10個孩子的遊戲屋。綠盾屋的另一個有利條件是有兩個地下室。

第一個地下室設在一樓至二樓的樓梯間的地下,門口被偽裝成一個碗櫃,只要按一下碗櫃右邊牆上的一個按鈕,碗櫃就會自動旋轉,露出通往地下的石梯,這種設計在歐洲家庭中比較普遍。

地下室鋪著油氈,裡面有一個多寶格式的賬臺,整整齊齊地放著老羅斯柴爾德的生意賬。另外還有一個笨重的、奇大無比的鐵製保險櫃。

但誰都想不到,這個地下室裡的賬本是假賬,保險櫃裡也只存放了小部分錢財。這個地下室的存在,是為了掩護第二個室。

被“不安全感”成就的羅斯柴爾德:地下室連著地下室,才睡得安穩

第一個地下室是建築本身附帶的,第二個地下室是老羅斯柴爾德買下綠盾屋後,用了一年的時間自己偷偷挖的,挖出的渣土都在後半夜一小包一小包地填到後院的花壇裡,故這個地下室的存在,除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外,沒有任何外人知曉。

第一個地下室裡的鐵製保險櫃,就是第二個地下室的大門。保險櫃底下有特製的、帶機關的滑軌。當滑軌處於鎖定狀態時,任何人都無法挪動保險櫃,使人很容易認為保險櫃是用水泥澆鑄在地上的。精巧的腳踏解鎖機關,設在油氈地毯下的小暗盒裡。

要打開機關,必須掀起大半塊地毯,拉開暗盒的頂蓋,用腳踩一下機關,解開被鎖住的滑軌,再去推動保險櫃沿滑軌左轉90度,方能露出第二個地下室的出口。在這裡,保藏著老羅斯柴爾德的真賬本及大部的錢財。

這個地下室設計狡猾,通氣口不是像一般的歐洲地下室那樣開向後院,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開在房子正面的臺階下面。那兒整天有人上上下下,反而不易被發現。這第二個地下室,對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被“不安全感”成就的羅斯柴爾德:地下室連著地下室,才睡得安穩

歷史其實就是一個民族烙印的記錄。猶太人認真記憶民族歷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過這個方式,讓離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認識到猶太人的一體性。但是,歷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對人格的全方位啟發,這一點猶太人也是相當認同的。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教育不僅是強調光榮的歷史,還要正視歷史中的失敗、挫折、迫害和沒落,從中進行反省,取得教訓。在這層意義上,猶太人試圖將教育定義為“痛苦的教育”。

他們不但告訴孩子們人生有喜悅和幸福,更告訴他們人生會有黑暗和失意。

地下室要連著地下室,連賬本也不知道有多少種,除了家族內部值得信賴的人,誰能夠真正的摸清楚羅斯柴爾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