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品老祖宗口中最大的修養

俗話說丨“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品老祖宗口中最大的修養

修養,指人的綜合素質;道家的修煉養性等。語出唐 呂岩《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是修行後的表象,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改造,通過修行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

俗話說,“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品老祖宗口中最大的修養

幾千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人們口中“高修養人士”的條件也變得越發苛刻,那麼有沒有什麼是大家公認的高修養表現呢?有,就是這句“知人不評人”,即使你真的能看透人心,也不要輕易去評價別人。人生的樂趣在於,看不透、講不清。能看透講清的,必然是脫離實際的生活。

作為演員,阮玲玉如雷貫耳,是幾十年前名動上海灘的超級明星,並且在中國無聲電影史上留下了眾多經典作品。出生於1910年,去世於1935年,短短的二十五年生命,美好與悲涼並存,在受盡輿論非議後,她選擇以自殺的方式遠離這悠悠之口,這有性格使然,更有時代因素。而“人言可畏”是阮玲玉自殺之後,發見於她的遺書中的話。

俗話說,“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品老祖宗口中最大的修養

魯迅寫過一篇《論“人言可畏”》,他認為阮玲玉之所以選擇自殺,大抵是因為她頗具盛名、卻又實在無力。因為頗有名望,所以被大多數人所熟知。小市民總愛聽人們的醜聞,尤其是有些熟識的人的醜聞。而阮玲玉卻無力對抗這鋪天蓋地的誹謗和詆譭。

而這,便是隨意評價他人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許那些茶餘飯後聊阮玲玉醜聞八卦的人,並沒有什麼壞心思,也許只是想消遣時光。但是他們卻忽視了言論的力量,更沒想到這一句句的飯後閒談會帶走阮玲玉的年輕生命。

俗話說,“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品老祖宗口中最大的修養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過客,真正熟悉的人並不會太多,而想要真正地做到“知人”其實很難,因為在交往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想掩蓋自己的長處或缺點,所以想要真正地瞭解一個人是很困難的。所以說能夠做到“知人不評人”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才會被稱為人上人。其實很多時候別人的做法不符合我們的想法時,我們都會有一種“看不慣”他人的這樣一種思想。我們會因此對他有一定的看法,甚至會把看法傳遞給別人。而這種行為是很不好的,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希望大家都能夠做到,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方寸之間,彰顯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