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動輒幾千萬上億美元的藝術品交易,對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飄渺不可及的市場。但其中的爾虞我詐,陰謀詭計,有人一夜暴富,有人瞬間血本無歸,每時每刻都在上演。

在2013年,意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就拍攝了一部講述藝術品鑑定師和藝術品交易的電影《最佳出價》,讓平民大眾得以管中窺豹。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說到託納多雷,大家最先想到的,想必便是他的“三部曲系列”《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以及前陣子在國內重映的《海上鋼琴師》。

近十年來,託納多雷實際只拍攝了兩部故事長片,2013年的《最佳出價》和2016年的《愛情天文學》(除此之外,他還導演了兩部紀錄片,關於配樂大師恩尼奧·莫里康內的《音魂掠影》和關於意大利製片人Goffredo Lombardo生平的《最後的嘉多帕多》)

《最佳出價》由託納多雷編劇,導演,拿到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閃亮的風采》,1997年)的澳大利亞男演員傑弗裡·拉什飾演了影片的主角,鑑賞拍賣師維吉爾·奧德曼。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奧德曼年過半百,獨身。他眼光極其精準,幾十年職業生涯,對於各類藝術品,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藏品判斷,幾乎從未失手,因此在圈內鼎鼎大名。收藏家和拍賣行均以獲得奧德曼的肯定為榮。

對於名畫,特別是女子肖像畫,奧德曼尤為熱衷。幾十年來,他通過各種渠道收藏了大量名家繪製的女子肖像畫真品藏在自己住處的密室裡。他會定期到密室中和這些畫作獨處。他望著“她們”,“她們”也望著他。他愛畫作中這些女人,似乎這些女人也愛他。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在生意上,奧德曼有一個秘密的合作伙伴,唐納德·薩瑟蘭飾演的二流畫家比利·維斯勒。在拍賣時,維斯勒會作為奧德曼在拍賣場的內應。奧德曼對其心儀的畫作,故意模糊背景,降低其本應有的價值,維斯勒則趁機低價幫奧德曼賣入。

因為奧德曼的名聲,兩人這一招屢試不爽。

這一招,在現實中的藝術品交易市場裡還是很常見的。在藝術史的案例裡,最有名的唱雙簧,就是藝術史家伯納德·貝倫森和藝術經銷商約瑟夫·杜維恩。在20世紀初,貝倫森是世界上最權威的鑑賞家,而杜維恩則是藝術品交易市場中連接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的最重要經銷商。

作為“鑑定—交易”兩大環節中的兩大權威,貝倫森和杜維恩同時還是緊密的合作伙伴。貝倫森不僅為杜維恩獲得的作品提供真實性認證,抬高作品的價格,同時貝倫森有時還會將某些來路不明的作品歸屬到某位大家作品名下,讓杜維恩大賺一筆。

對貝倫森來說,這是純粹的金錢交易。他不僅從杜維恩這裡獲得高額的鑑定費,同時還享有杜維恩公司的利潤分成。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貝倫森


比貝倫森和杜維恩更過分的,要屬畫家埃米爾·德·霍瑞和他的經紀人克利福德·歐文。前者負責偽造名畫的贗品,後者負責偽造關於這些贗品的“文獻資料”,再將這些資料插入到真實的檔案中。這樣一來,偽造的贗品就有了檔案,索引的支持,就變得更加難以分辨。

著名導演奧遜·威爾斯後來還把埃米爾·德·霍瑞的故事拍成了電影,電影的名字就叫《贗品》(F for Fake)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贗品


相比於貝倫森和杜維恩各取所需,《最佳出價》中奧德曼和維斯勒的交易並不算平等。身為一名渴望被認同的畫家,維斯勒並不滿足每次奧德曼只是給自己一點錢,他希望自己的畫作能夠通過奧德曼,獲得各大畫廊,收藏家的認可。

事實上,維斯勒很清楚,和奧德曼合作所賺的錢只是小錢,如果能夠讓奧德曼開金口讚揚,那他所能獲得的價值是成百上千倍的暴漲。

至於數字上的差別,儘管不算切題,但可以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世界的救世主》在1958年被認為是達芬奇的某位學生,有可能是喬瓦尼·安東尼奧·波爾特拉菲奧所作,當時估價125美元。隨後經過鑑定認證,《世界的救世主》被證明為是達芬奇的真跡。

現在,《世界的救世主》估價為2億美元。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而在另一個和達芬奇有關的案例中,1919年,美國人哈利·哈恩宣稱自己藏有達芬奇的真跡《美麗的費隆尼耶夫人》。如果哈恩說的是真的,那麼一直掛在盧浮宮的《美麗的費隆尼耶夫人》就是贗品,而工薪階層的哈恩將成為億萬富翁。

但是,作為參與此案的權威鑑定師伯納德·貝倫森和約瑟夫·杜維恩拒不承認哈恩所擁有的《美麗的費隆尼耶夫人》是真跡,它算得上是一副精緻繪製的贗品。最終杜維恩選擇支付哈恩6萬美元私了,此案不了了之。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在電影中,奧德曼原本順風順水,直到他遇見了一個名叫克萊爾的女人。起初,這個女人很是讓奧德曼心煩。她請奧德曼為自己宅邸內的藏品做鑑定,但卻因為各種理由,從不現身親自和奧德曼見面,這讓奧德曼覺得被冒犯。


可漸漸的,奧德曼認為克萊爾的無禮只是因為她的天真和不諳世事。不知怎麼的,他被克萊爾迷住了。在一直幫助他的修復師朋友羅伯特面前,他承認自己可能愛上了克萊爾。克萊爾終於現身了,她闖入了奧德曼的生活,慢慢地改變了奧德曼,她成了奧德曼的情人。

身為觀眾,看到這裡你一定意識到了這個女人背後有局。

《最佳出價》在英國上映時,片名就叫做《騙局》(Deception)。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正當奧德曼因為克萊爾神魂顛倒,在完成他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拍賣之後奧德曼急切地回到家中想與克萊爾雙宿雙飛,卻發現自己在密室中珍藏的數十幅畫作不翼而飛。克萊爾自己居住的別墅也是人去樓空。一同不見的,還有老搭檔比利·維斯勒,修復師羅伯特。

直到這時,克萊爾才意識到自己被下了套。他也無法為丟失的畫作報警——這本身就是他利用不當操作獲得。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藝術品失竊,歷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其中的經典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2018年的香港電影《無雙》便是借鑑了雕塑界臭名昭著的V幫(V Gang)。國際刑警在抓捕後發現其成員赫爾曼·斯塔爾和首領偽造師阿爾弗雷德·福格勒逃脫。直到1970年將斯塔爾抓獲他們才發現斯塔爾就是福格勒。

2002年,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當代藝術博物館發現館藏的馬蒂斯真跡《穿紅褲的宮女》是贗品,經過仔細比對,這副畫早在2000年委內瑞拉總統到訪時就已經被掉包。這副名畫一直到2014年才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尋回並歸還給委內瑞拉。

當然,還有1911年以愛國之名對《蒙娜麗莎》進行盜竊的文森佐·佩魯賈。這裡就不贅述了。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穿紅褲的宮女回到委內瑞拉


我們回到《最佳出價》。影片的結尾,一無所有的奧德曼來到了布拉格一座滿是鐘錶的餐館Night and Day,苦苦等待克萊爾的出現。因為他記得克萊爾說過,這裡是她最喜歡去的地方。

真真假假,最後只剩下了奧德曼一人的愛情。有些殘忍地說,這愛情和最初奧德曼對女子肖像畫的愛並無太大區別。但是如今他身邊已既無畫作,也無女子。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德國哲學家瓦爾特·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裡提出了“光暈”理論。他認為,真正的藝術真品是具有光暈的,能讓觀者體驗到獨一無二的精神體驗。

然而反諷的是,機械複製的時代並非如本雅明所願。“光暈”沒有被真跡壟斷。維吉爾·奧德曼中了圈套,等到醒悟過來後,他也是甘願沉浸在縹緲的愛情之中。贗品也好,造假也好,都能具有讓人難以抵禦的光暈。


最佳出價:成千萬上億的藝術品或愛情,越是無價,越難辨真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