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歷史文化資源淺談

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其發展離不開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是內蒙古的門戶,是內蒙與東北三省交流的窗口。這裡毗鄰長春,接壤瀋陽,是東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重要物流基地,這就是內蒙古通遼。


一、通遼的歷史以及科爾沁草原的風土人情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瀋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城市。


注意,從地理位置來看,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盟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都屬於東北地區)屬於東北地區。


(一)通遼的歷史沿革

通遼的歷史十分悠久。東胡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遊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明朝時期朱棣北伐之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明嘉靖三年(1524年),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世孫奎蒙可 · 塔斯哈剌率二十萬部眾浩浩南遷,開闢嫩江流域的廣闊牧場。歷經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漸強盛,成為漠南蒙古諸部中的強悍部落。形成了“喜峰口外,至京師一千二百八十里,東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里的三十六萬公里”的廣闊領地。從此通遼大部分地區成為科爾沁部落的駐地。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製為盟、旗制,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縣級市,自治區直轄,通遼代管)、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將,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科爾沁左翼後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雙勝鎮)人。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兒子,道光五年(1825年)襲科爾沁郡王爵,歷任御前大臣、都統等職。咸豐、同治年間,僧格林沁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1865年5月,在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被捻軍圍擊,戰死於山東曹州高樓寨。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1892年出生於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達爾罕旗(今科爾沁左翼中旗)。


從清朝末期開始,為鞏固邊疆外防,阻止沙皇俄國進一步侵略,中央政府開始逐漸在蒙旗開墾土地,漢族民眾被遷入成為佃農。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2月,民國政府內務、農商、財政等部及蒙藏事務局聯合制定《禁止私放蒙荒通則》和《墾闢蒙荒獎勵辦法》,準備大興蒙墾。從191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開始大量放墾。放墾戍邊增強了邊防,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損害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從1904年的白音大賚起義開始,抗墾起義此起彼伏。張作霖與常住奉天(瀋陽)的那木濟勒色楞王爺商定開墾該旗的大片草原為農耕地,到1928年達爾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墾,牧場縮小,牧民被迫背井離鄉,引起當地牧民的不滿。嘎達梅林多次到墾務局反對開墾,被免職。


1929年初,“東北易幟”後不久,張學良繼續開墾蒙旗土地的計劃。嘎達梅林等人發起“獨貴龍運動”,即所有請願的人在紙上圍著一個圓圈簽名以隱藏領頭人,去瀋陽向那木濟勒色楞請願。7月26日請願代表色仁尼瑪、趙舍旺、僧格嘎如布和嘎達梅林被捕,被押回本旗投入監牢。11月13日夜嘎達梅林的妻子牡丹其其格夥同一些人劫牢反獄,將嘎達梅林救出。於是嘎達梅林組織起義,領導了一支700多人的抗墾軍隊,提出了“打倒測量局,不許搶掠民財”的口號,襲擊墾務局和墾荒軍,驅逐測量隊,轉戰於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哲里木盟(今通遼市)一帶。


張學良命張海鵬部一個騎兵團和湯玉麟屬下東北騎兵第17旅李守信團出兵圍剿。1931年4月5日,抗墾隊伍在今通遼北舍伯勒圖附近新開河(今烏力吉木仁河)畔的紅格爾敖包屯渡口,準備渡河南去時,被包圍殲滅,嘎達梅林戰死。李守信割下了嘎達梅林的頭,回開魯(即現今的通遼市開魯縣)送給崔興武旅長,崔興武用木匣包裝送湯玉麟。湯玉麟又交給了達爾罕親王,並在旗內懸掛示眾。後來在烏力吉木倫河邊民眾修建了梅林廟。


五個月後,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的東北軍撤入關內,牧墾草原的計劃沒有得以繼續實施。


4.傅瑩

傅瑩,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英國肯特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研究生。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大使,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駐大國女大使。以善於溝通著稱。2013年3月4日任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2015年3月4日任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學歷史課本中,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談時,坐在撒切爾夫人身後的女翻譯就是傅瑩)


5.納森烏日塔

納森,男,1963年出生於內蒙古通遼市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新聞頻道主持人。1986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同年進入內蒙古電視臺工作。1993年進入中國中央電視臺專題部,1996年調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編輯部,同年開始主持《早間新聞》《晚間新聞》《時事縱橫》等節目,2009年開始主持《新聞直播間》。


6.牛玉儒

牛玉儒,男,蒙古族,1952年11月生,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大專文化程度,1970年5月參加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黨的優秀民族幹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2004年8月14日4時30分,因病醫治無效,於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1歲。 2004年被評為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三)科爾沁草原的文化以及歷史古蹟

經過本次調查和我本人的瞭解,科爾沁草原擁有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廣袤的草原擁有很多歷史古蹟。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科爾沁草原。


科爾沁,蒙語意為著名射手和我愛你的意思!在元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管轄的遊牧區之一,位於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的政治,交通,經濟和文化中心是通遼市。科爾沁草原西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風景優美,資源豐富。科爾沁草原——曾經孝莊文皇后的出生地,蒙語是“最忠於皇帝的部落”的意思。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風味。平坦而又柔軟的天然綠茵場,置身其中,有如親臨大海,當人們或乘車或徒步走過的時候,無不被她的美麗所吸引。仰天望去,雲在走,鳥在飛;閉眼聆聽,鳥兒在鳴叫羊群在合唱,那已經不是一種聲音,而是大自然創作的一首交響樂。科爾沁草原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目前尚存的名勝古蹟有遼代古城、金代界壕、科爾沁十旗會盟地舊址和廟宇、佛塔多座。在科爾沁草原上已有大青溝、汗山、科爾沁草原溼地自然保護區等國家和地區保護區。


但是,科爾沁草原的環境生態遭受了很大的破壞。有資料顯示,科爾沁草原已經出現了4800多萬畝沙地(科爾沁沙地位居我國四大沙地之首,總面積1、8億畝,跨及內蒙古、吉林、遼寧三省區。通遼市位於科爾沁沙地腹部,佔該沙地總面積的52、7%),佔通遼市總面積的50%以上,沙漠面積600萬畝,並且每年以十幾米的速度向外擴延。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林業局最新監測,科爾沁沙地每年綠化面積大於沙化面積約75萬畝,是中國最大的沙地。


科爾沁草原孕育了絢麗的蒙古族文化。科爾沁草原不僅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區。每年的8月18號,會在位於通遼市科左中旗的珠日河草原旅遊區舉辦“818賽馬節”,這是草原人民的一次盛會,是蒙古族的重要節日。在賽馬節,不僅可以看到精彩的馬術表演,還可以品嚐蒙古族的牛肉乾等特色美食,觀賞那達慕大會的風采。


當然,由於科爾沁草原位於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過渡地段,這也造就了科爾沁草原的文化多樣性。在這裡,東北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相融合。作為東北人,生活在科爾沁草原的人民不僅喜歡聽呼麥,烏力格爾等蒙古族的傳統戲曲,還喜歡看二人轉,小品;不僅喜歡吃牛肉乾,炒米,烏日莫,奶豆腐等蒙古族特色食品,還喜歡吃米飯,麵食,酸菜等東北特色食品。科爾沁草原的居民,既有蒙古人的熱情好客,也有東北人的豪邁大氣。


經過對受訪者的調查和我本人的實地探訪以及查詢資料,現總結了如下歷史古蹟,請大家欣賞。


1.吉祥密乘大樂林寺

吉祥密乘大樂林寺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西拉木倫公園內,始建於1993年,1997年9月落成,以“莫力廟”為模型而建,建成後的佔地面積約13500平方米,大樂林寺的住持是包天虎,是建廟世家第五代傳人,是科爾沁蒙古的鼻祖哈布圖·哈薩爾第三十代孫。內蒙古佛教協會會長烏蘭活佛親自寺賜名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的建築具有漢藏建築風格。有雄偉的山門、天王殿、法輪亭、大雄寶殿。殿前有近2米高的古佛兩尊。殿內有33尊鎏金銅佛像,其中有3尊泰國有關單位贈送的鎏金銅佛像,工藝精緻十分罕見。大殿有四根16米高的紅漆明柱,直通頂層,整個殿內門窗雕刻彩畫,金碧輝煌,宏偉壯觀。大殿外牆壁有21幅佛教壁畫,活靈活現,引人駐足觀看。


199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喇嘛教依法活動場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五、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祈願會、嘛呢會、吉祥頌、滿金大會。吉祥密乘大樂林寺是現今通遼市區內最大的寺廟,每天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前來參佛禮拜。


2.圓通寺(李善人廟)

經過本人在通遼市圖書館查詢資料,瞭解到關於圓通寺的歷史。每當大家經過通遼市醫院的時候,大家都會詫異,為什麼住院部大樓的後面會有幾間破敗的平房呢?那麼這幾間平房有什麼歷史呢?其實,這幾間平房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圓通寺。


圓通寺,又叫李善人廟,坐落於原通遼的東門外,即現今的通遼市醫院院內。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通遼城內的居民李榮久發起,並四處化緣籌資,修了通遼城中的第一座大廟。建廟完畢後,李榮久也出家為僧。當時,圓通寺盛極一時,並且建寺之時,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出於統治的需要,偽滿洲國政府和日本關東軍不僅沒有對建寺加以阻攔,反而支持李善人建寺,並給予幫助。由於戰亂等原因,圓通寺不久之後就走向衰敗,新中國成立之後徹底停止了法事活動。圓通寺的建築在“文革”中受到嚴重損壞,現存的幾間寺舍,就是原先圓通寺的前殿,幾年前,通遼市醫院病房床位緊張,這幾間現存的監舍還一度作為通遼市醫院的臨時兒科病房使用,現在作為通遼市醫院的倉庫使用。圓通寺是通遼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現存的,那讓人能看到“大滿洲國康德三年興工建築”等字樣的碑亭,使人無法推測身懷亡國之恨的李榮久求助佛家保佑八方黎庶而築廟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3.元代佛塔

元代佛塔位於通遼市開魯縣白塔公園內,距離開魯縣政府2公里。元代佛塔


麥新,原名孫默心、孫培元、鐵克等,上海人,著名音樂家,抗戰時期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的《大刀進行曲》的作者,上海人。“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這首不朽的戰歌《大刀進行曲》,是革命音樂家麥新同志創作於1937年7月。1946、1947年間,他擔任內蒙古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開魯縣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等職。1947年開魯縣解放後,他被派到敵人破壞最嚴重的第五區工作,領導群眾開展春耕生產,動員群眾支援前線,參軍參戰,與這一地區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般的聯繫。


1947年6月6日,在縣委開完會後,返回五區的途中,遭受國民黨殘部和土匪的襲擊,麥新同志和趙明貴同志壯烈犧牲,王振江同志成功突圍。麥新烈士犧牲時年僅33歲。


據文獻記載,麥新同志被安葬的那天,開魯縣的父老鄉親紛紛前去悼念,哭聲振天動地。有的老大娘把自己新手紡的線放在他的棺材裡,表達思念之情,有的老鄉帶來了麥新最愛吃的鍋巴,在靈前祭奠。縣委的同志把一鍬鍬黃土添入墓中。而每一個來悼念的人也都鏟上一鍬黃土,墳越堆越高,是一座巨大的墳墓,裡面包含著人民群眾對他的無限的愛。中共開魯縣委、縣政府舉行隆重追悼大會,並將五區命名為“麥新區”、萬發永村改為“麥新村”,表示對麥新烈士的永遠懷念。


麥新烈士陵園位於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麥新鎮,麥新烈士墓就坐落在那裡。而麥新烈士紀念館坐落於通遼市開魯縣白塔公園內,元代佛塔對面。紀念館內展示著麥新烈士的遺物等文物,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實對於麥新烈士,我本人是很瞭解的,因為我的家庭和麥新烈士,和那首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有著很大的淵源。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那個麥新烈士犧牲時成功突圍的王振江同志嗎?他不僅是麥新同志的警衛員,還是我家的親屬。很遺憾,由於他年歲已高,我沒有去對他進行訪問。但是他曾經說過,麥新烈士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5.奈曼王府



經過查詢資料,我瞭解到陳國公主墓的具體歷史。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地處遼西山地北緣的淺山丘陵地帶,山脈綿延,樹木繁茂,和風吹拂,泉水清澈。在鎮東北10公里有一個小村叫斯布格圖。在斯布格圖村西的山坡上,埋葬著英年早逝的遼朝一代顯貴陳國公主及駙馬。


1985年6月,在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西北修建水庫時發現該墓,內蒙古文化廳接到報告後,立即派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前往進行調查,並在哲盟博物館、奈曼王府博物館的密切配合下,對該墓進行了清理發掘,使沉睡了近千年的珍貴文物得以重見天日。


該墓為磚砌多室墓,全長16.4米。全墓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西耳室和後室6個部分組成。階梯形墓道斜長6.5米。天井東西略呈長方形,上寬下窄,如漏斗狀,前接墓道,後通墓門。天井底部平坦,平鋪一層條磚。前室長方形,南北長3.48米,東西寬1.93米,高2.65米。券頂,地面鋪方磚。東西耳室圓形,穹窿頂,地表鋪條形青磚。後室(主室)平面呈圓形,東西直徑4.38米,上部迭澀內收呈穹窿頂,地面錯縫平鋪方磚。前後兩室間嵌有木門框和雙扇木門,清理時尚能啟閉自如。主室內緊貼磚壁有赤柏松製成的木護壁,直達墓頂。主室正北壁地面上有磚砌屍床,屍床前有磚砌長方形供臺。屍床和供臺的東、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個壺門,裝飾講究。墓葬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耳室、西耳室及主室六個部分組成,全長16.4米。墓道呈階梯狀斜坡式,墓道兩側及墓室、耳室的頂部均有彩繪圖案。墓葬前室呈長方形,東、西耳室及主室平面呈圓形。墓室內還安裝有門檻、門框、門扇及門楣等設施。主室內壁還有木護圍牆,這是遼代王室貴族墓的一個重要特點。墓葬主室內有以五層磚砌成的長方形屍床,兩具骨骸並列其上。公主與駙馬全身穿有銀絲網衣,頭戴金冠,面覆金面具,腳穿鎏金銀靴,並繫有腰帶。墓內壁畫以契丹傳統的寫實風格,形象再現了墓主日常生活的情景。於此可見,


遼陳國公主墓的發現,為研究遼代契丹族社會、政治、經濟、歷史、生活習俗及其與漢文化的交往,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8.大青溝

大青溝是一個景色優美歷史悠久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境內,距通遼市區80公里,總面積12.5萬畝。區內大小青溝縱貫南北,呈"Y"型分佈,溝長24公里,深約100米,寬200~300米。現已查明的植物有700多種,動物170多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這裡溝深林密,風景獨特,素有"沙漠綠洲"之美譽。


大青溝地貌怪異,景觀奇特。溝下原始森林奇花異樹,純乎自然,為沙海一絕。五月杏花六月桑,八月山裡紅到家,這裡到處閃爍著生命的靈光。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楓葉似火,冬天雲霧蒸騰,到此一遊,有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大青溝的氣候十分宜人,是一處理想的旅遊、避暑、消閒、度假勝地,每到盛夏季節,八百里沙海熱浪翻滾,可一步入大青溝,尤其是走進溝底則暑氣頓消,心曠神怡。若在冬季,北國千里冰封,雪花飄舞,可在溝底卻溫暖如春,泉水叮咚,甚至還躍動著綠色的生命。來到三岔口,展現在您眼前的是一派壯麗景色。登高遠眺,大小青溝象二條巨蟒,成“人”字型在這裡匯合,煙林蒼茫,氣勢宏偉。俯瞰溝底,墨綠色叢林中一方方嫩綠色的稻田,頗具北國江南的味道。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瞭解到,由於科爾沁草原的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目前沙化嚴重,科爾沁沙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沙地。所以大青溝在科爾沁沙地中可謂是一種奇觀。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古代殘遺森林植物群落,總面積12.5萬畝。大青溝在蒙語中被稱為“衝胡勒”,是內蒙古著名的珍貴闊葉林自然保護區。它地處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甘旗卡鎮西南25公里處,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綠色深谷。大青溝橫臥在通遼市南部的原野之上,與長約250多公里的科爾沁沙帶相接壤。大青溝深谷由東、西雙溝組成,各長達10餘公里。雙溝交叉呈人字形,溝深100餘米,寬約200-300米,一直伸入遼寧省境內。大青溝與溝外的沙化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溝內的小河涓涓淌過,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溝內的景緻更是朦朧中夾雜清麗,好似夢幻世界一般。



關於大青溝的風情,還有一個美麗的歷史傳說。這個傳說是我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瞭解的,現和大家分享。


洪荒遠古,神主宰著科爾沁草原。由寶珠投胎,在母腹中孕育了三年的女神菊麗瑪,降生在草原上的一個蒙古包裡。她的父親是一位能騎善射、本事高強、遠近聞名的獵手。據說這菊麗瑪聰穎絕頂,自幼機敏過人——她一離開孃胎就會說話;每過一個時辰就長高几指;出生的當天就能與父母一起玩抓羊“嘎日哈”的遊戲;百天之內就學會了父親的本事;剛到百天就長成了美麗俊俏的大姑娘。


草原上有一個古老的習俗——孩子百天,家裡要擺宴慶賀。就在父母為菊麗瑪舉行的百天慶宴上,節外生枝,禍起蕭牆。賓客中那位善能呼風喚雨,吞噬草原,噴吐黃沙,生吃牛羊的魔頭,主宰著八百里翰海的沙龍王出來發難。他見菊麗瑪姑娘,英姿俊美,楚楚動人,便心生歹念,欲聘姑娘給他那不知羞恥、不知飢飽、相貌醜陋的傻兒子為妻。他以賞賜為名,單方面立下賭約:如果菊麗瑪能抓住並治服草原上那匹來無蹤,去無影,性情暴戾、桀驁不馴的金馬駒,他就把它送給菊麗瑪;否則菊麗瑪就必須嫁到沙龍宮去,一輩子與他的傻兒子為妻。


人們懾於沙龍王的淫威,都為姑娘捏一手汗。可早已恨退透了沙龍王,立志除暴安良,建設美好家園的菊麗瑪姑娘,卻神態自若,追問沙龍王“是否言而有信?”陰險狡詐的沙龍王,為了使他的陰謀得逞,早已將金馬駒兒鎖入牢籠,並且設下水、火和牢門三道關卡,由常被他欺凌、被他懾服的金龍王、火龍王和風龍王分別把守。因此沙龍王自認為勝券在握、萬無一失。


可是,沙龍王怎麼也沒想到,在志向高遠、嫉惡如仇、膽大心細、本事高強的菊麗瑪姑娘面前,任何困難都無所畏懼,任何險阻都會所向披靡。神勇的菊麗瑪先是征服了與沙龍王有著奪妻之恨的沙龍宮管家,通過管家探明瞭金馬駒的下落。在管家的協助下,菊麗瑪從又蒼鷹口中救金龍,使得金龍王為報救命這恩,甘願化為“金龍劍”,幫助菊麗瑪為民除害,戰勝惡魔。


得了金龍劍的菊麗瑪,如虎添翼。她進得宮門,越過護牢河,一身獨戰三位龍王。她借用“金龍劍”的神力,採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虎法,將計就計,借風龍王的風,將火龍王噴出的火燒向沙龍王,又將沙龍王吐出的沙石,灌進火龍王的口裡,最終使沙龍王渾身起火,一頭扎進護牢河裡落荒而逃;使火龍王噴火不成,反憋得渾身發紫,滿地亂滾。風龍王自知自己隻身敵不過菊麗瑪,也敗入角樓,不敢再戰。


受盡折磨、正在地上打滾的火龍王,料想自己不會得到菊麗瑪的寬恕,必死無疑,而菊麗瑪卻念及他不過是受了沙龍王的要挾才助紂為虐,因而不僅饒他不死,反而幫他掏出口中的沙石,替他解除痛苦,秉性耿直,知恩圖報的火龍王倍受感動,決心改邪歸正,助菊麗瑪一臂之力。菊麗瑪與他如此這般計議一番,然後便分頭行動。收了火龍王,又得了金龍劍的菊麗瑪愈加神勇無比。終於,她仰仗金龍劍的神功和火龍王的配合,先殺了風龍王,再火燒沙龍宮,最後用計毒死了沙龍王,不僅得到了金馬駒子,將其放歸八百里翰海,還在沙龍王死前,迫其交出了威嚇同類的龍杖,吐出了三百里草原。從此在科爾沁八百里翰海之中,有了三百里草原。美麗、善良的女神菊麗瑪便是這草原的主宰。然而,沙龍王吐還給菊麗瑪的草原卻千瘡百孔,一片淒涼。菊麗瑪決心要把它建設成美麗、富庶、詳和、安寧的幸福家園。


菊麗瑪按照阿爸的鼓勵和阿媽的指點,跨上她那“快如風”雪花白馬,先北上興安嶺,東去長白山,在天池附近採回大量珍稀名貴樹種,覓種各類中草藥材;爾後又渡河跨江,南下熱帶,請來無數彩蝶珍禽,帶回各種奇花異草。菊麗瑪風塵僕僕、滿載而歸,回到草原。她帶上牧民,在荒山禿嶺撒下樹籽,栽上樹苗;在坨沼坡地栽種了草藥;在草地林間遍插了百花;在整個草原,放養了百鳥,放飛了彩蝶。為了保一方平安,讓六畜興旺、人民安康,菊麗瑪又帶上獵手和牧民,彎弓搭箭,馳聘草原,驅走了逞兇一時,為害一方的虎貌豺狼。草原從此一天天繁榮,草原從此一天天興旺。藏密的森林擋住了風沙,鮮美的水草育肥了牛羊,珍貴的藥草禳除了瘟疫,鳥語花香,讓草原充滿幸福吉祥。牧民在這裡一代代生息繁衍,一代代牧民享受著草原的幸福和安康。然而世間總有風雲變幻,惡魔總不願人民幸福天長。


就在菊麗瑪主宰的美麗草原附近,住著一個醜惡貪婪的女魔——尼古勒。她是死有餘辜的沙龍王的櫱種,她與她的父輩一樣,陰險狡詐,橫行一方。她嫉妒菊麗瑪的美貌和富有,嫉妒人們對菊麗瑪的尊崇與擁戴。她妒火燒,連作夢都想把菊麗瑪殺掉,以把菊麗瑪的領地和財富據為己有。她搜盡枯腸,琢磨著壞道。終於她決定,拿自家附近的黑水泡子作起文章。她施展妖術,作起魔法,足足用了七七四十九天,將本來甘甜清澈的黑水泡子奕成了惡浪翻滾、毒汁四溢的毒水泡子。妄圖用這些毒水毒死菊麗瑪的牛馬駝羊和花草樹木。誰知,壞人不成,反害了自己。黑水泡子四溢毒汁使尼古勒自己本不富庶的領地草木枯萎了,牛羊死絕了,鳥獸也遠走高飛了。一夜之間,狂風大作,沙塵漫天。好端端的一片草原變成了沙漠,成了八百里旱海的一部分。眼見自己這裡生跡滅絕,菊麗瑪那邊卻繁榮興旺,尼古勒心急如焚,發誓與菊麗瑪不共戴天,決一死戰。

她帶上法器風錘和沙袋,凶神惡煞般闖進菊麗瑪的家。菊麗瑪見她氣勢洶洶來者不善,急忙奮起迎戰,一場殊死的拼殺,發生在草原。菊麗瑪和尼古勒整整廝殺了九九八十一天。但見菊麗瑪精神抖擻,越戰越勇,而惡魔尼古勒卻氣喘吁吁,大汗淋淋,漸漸難以招架。忽視,尼古勒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只見她涕淚橫流,磕頭如搗蒜,口稱“該死”,連連認錯,起誓發願,說要痛改前非,大放悲聲,求菊麗瑪饒她一死。此情此景,讓善良的菊麗瑪動了惻隱之心。她正欲上前去撫慰幾句,怎料想,陰險的尼古勒卻趁機對準她舞起風鍾,抖開沙袋。只見剎那間,草原上陰風驟起,走石飛沙,日月無光,天昏地暗。當知道上了當的菊麗瑪,正擦開雙眼,準備奮起再戰的時候,尼古勒卻拔下用盤著的毒蛇化成的頭簪,狠命刺向菊麗瑪的胸膛。被刺中心臟的英雄女神菊麗瑪,臨危不懼,沉著應戰。她拼足力氣,將金龍劍甩手擲向尼古勒。只見手起劍落,尼古勒應聲屍分兩截,跌落沙灘,隨即又化作烏鴉緩緩飛起,哀號幾聲,逃之夭夭。


刺進菊麗瑪心臟的妖物——髮簪,本來就是與尼古勒沆瀣一氣的毒蛇化成,它見尼古勒已命喪黃泉,化作烏鴉飛去,便自我拔出,騰空躍起,帶著一股黑氣,伴著隆隆巨響,朝黑水泡子飛去。昏迷中的菊麗瑪被這響聲震醒,見到髮簪的去向,她頓感情況不妙——假若它回到黑水泡子,日後修得道行,就又會化成蛇妖美女,殘害百姓。決不能讓它的圖謀得逞!想到此,菊麗瑪急忙從頭上摘下自己的寶器——盤頭珊瑚串,猛力擲向黑水泡子。霎時,天空出現一道耀眼奪目的彩虹。這彩虹,一頭扎進黑水泡子,纏住了髮簪;一頭牢牢攥在菊麗瑪手裡。菊麗瑪用盡全力一拉又一縱,終於將髮簪拉出黑水泡子,遠遠地拋入八百里旱海,讓它永遠陳屍沙海,再也不能興妖作怪。


菊麗瑪倒下了,倒在殷紅的血泊之中!她那美麗的身軀壓塌了大地,塌陷處,出現了一條深長的大溝。溝內長滿了由她從天池採來種子的珍稀樹木、名貴藥材,林間棲息著她從熱帶請來的彩蝶珍禽,林下遍生著她從南方帶回的奇花異草。這條深長、秀美、富饒的溝壑,就是後來草原蒙古人所稱的“衝忽樂”,漢族人所說的“大青溝”。


倒下的菊麗瑪,手中仍握著金龍劍,劍和握劍的手臂化作了大青溝的分支小青溝。菊麗瑪那殷紅的鮮血染紅了楓葉,青溝因此而更壯美。菊麗瑪的淚水化成了萬道清泉,道道泉水匯成汩汩溪流。菊麗瑪的盤頭珊瑚串圈落到黑水泡子,黑水泡從此變成了水質清澈,水美魚肥的小青湖。菊麗瑪與大青溝已融為一體;大青溝就是菊麗瑪的化身。菊麗瑪的故事在大青溝世代傳頌;大青溝的故事就是女神菊麗瑪的英雄讚歌!


二.心得以及建議

通過本人的調研,本人瞭解到了許多我不知道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我也在思考一些問題。作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樣,作為全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城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歷史文化資源來提升城市知名度,發揚蒙古族文化和草原文化。


其實作為一個蒙古族人,我對蒙古族的文化知之甚少,同樣;在通遼生活了這麼多年,我真的不知道通遼有這麼多的歷史文化資源。由於時間等條件的限制,我不能一一去調查探訪,只好選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來進行調研。


本文是“一隻狂躁的哆啦A夢”在大學時所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作業,部分內容引用自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並標明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