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靈寶:傳承非遺文化 小剪刀剪出“大世界”

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剪紙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豫西民間剪紙傳統藝術中佔據重要的地位。相傳先賢老子不願看到周王朝的日益衰落,毅然辭官退隱而去。當他騎著青牛途經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挽留著寫《道德經》。當時,這裡正流行瘟疫,老子就用青牛口中吐出的牛黃製成丹藥散發給老百姓,遏制了瘟疫的流行。後來,老百姓把老子騎的青牛視為神牛加以膜拜,並在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都要剪貼金牛,並寫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散仙丹,家家門上貼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從此,靈寶剪紙在當地代代相傳,逐漸形成了粗獷、質樸、率真、渾厚的藝術特色。2008年6月,“靈寶剪紙”被國務院公佈並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三門峽靈寶:傳承非遺文化 小剪刀剪出“大世界”


靈寶剪紙分為單色和染色兩種,製作辦法以用剪刀剪為主,另外還有一種為刀刻的形式,它的內容主要有:一、窗花,它是靈寶剪紙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以花鳥草蟲、人物等為主,小巧玲瓏、簡捷單純。二、婚俗剪紙,除了窗花必不可少外,還有頂棚花、角花、板圍花、炕屏花、雙喜字以及燈花、壺花、盆花等,其內容以象徵美滿婚姻、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等。三、花燈剪紙,元宵節,人們要用剪紙裝點彩燈,尤其是轉燈,在燈的上下和主體部分均要用精雕細刻的剪紙圖案加以裝飾,以神話、戲劇刀馬人物為主,動感極強。

三門峽靈寶:傳承非遺文化 小剪刀剪出“大世界”

1949年以前,靈寶剪紙作為生活用品,一般都是隨剪隨用。只有窗花,因其用量大,而且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使用,許多人家就把上代人留下的老紋樣通過燻樣再進行復制,不少優秀傳統剪紙紋樣得以一代一代完整保留下來。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剪紙愛好者又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蟠桃盛會慶中華”“娃娃戲瓜”“孺子牛”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優秀作品“機播”“敬老院”等,都成為靈寶剪紙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