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年前的天津影像,李鴻章治下的華界,建設中的租界


【天津英租界,向教堂贈送牌匾的隊伍。】清朝咸豐十年,卜魯斯照會恆福劃出英租界。年底,英租界設立,位置在海河西岸。開闢初期,英租界新建了碼頭、銀行等各種設施。

【天津基督教合眾會堂】外國人搬進租界初期,宗教活動只能在牧師的家中進行,僑民們開始籌措新建教堂。清朝同治元年,傳教士購地建設了基督教合眾會堂。清朝光緒二十三年,重建的合眾會堂落成。

【天津老城廂,從鼓樓上看到的街景。】天津鼓樓位置在老城廂地區的中心,歷史上曾經多次拆、建。明朝弘治年間,劉福建三層磚木結構的鼓樓。八國聯軍拆除天津城牆後,鼓樓日漸荒廢。民國十年,鼓樓重建。

【天津老城的南城牆;約在今南馬路位置。】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天津城被八國聯軍佔領;聯軍會議決定成立臨時委員會,控制城市行政權;後組成聯軍主持的都統衙門。都統衙門決定消除地面防禦,拆除了城牆並將護城河填平。

【天津英租界,英國工部局大樓。】戈登堂現為麗思卡爾頓酒店,位置在今和平區解放北路。清朝光緒十六年,戈登堂大樓全部完工;落成典禮,李鴻章、餘昌宇等出席。

【天津英租界,維多利亞花園。】新中國時期,戈登堂建築為政府機構的辦公地。1976年,該樓遭地震破壞被拆除;新建了市府大樓。原建築前的維多利亞花園,亦被稱為市府花園。維多利亞公園開放於清朝光緒十三年,現稱解放北園。

【天津英租界,海河碼頭。】清朝同治九年,天津民眾攻擊教會,造成數十人死亡。此後,住在租界外的外國僑民們紛紛遷入英租界。此時的租界已有匯豐銀行、高林洋行、禮和洋行及英國皇家四大行等,租界當局積極興建碼頭港口。

【洪水中的天津城外】天津位置在海河流域的下游,大清河、北運河、南運河、子牙河、永定河至此地形成較窄的扇形水系;扇形水系的洩水能力較弱,容易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天津曾多次遭遇水災。五十年代,對海河水系進行了全面治理。

【洪水中的天津城外】此組圖片的拍攝時間為清朝光緒十五年;此時的直隸總督為李鴻章。直隸總督署位於保定,但李鴻章曾在天津生活了三十年;創立了很多近代企業。《天津老照片,1889年。攝影資料:PINTERE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