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幼兒園頻繁請假,孩子發燒了,媽媽這樣做,孩子好的更快

入冬以來,孩子們幼兒園班級群裡每天早上都有好幾個孩子需要請假,原因大概都是一些感冒、發燒、咳嗽之類的,媽媽們心疼不已,也為了避免影響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所以一般會選擇請假在家休息。這樣以來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就更加焦慮呢,也不能上班,心裡自然著急,內心又特別的擔心孩子的病情。每咳嗽一下,媽媽都心疼一下。殊不知這樣焦慮的情緒本身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就是一種負擔。

孩子著涼生病了

前天上個週末為了讓孩子們有個不一樣的4歲生日,我們特意安排時間帶她們到上海迪士尼玩了一整天,早上九點到晚上八點,下午四點休息了一個小時,淡季幾乎不排隊,連續的一直在玩各種項目。全程沒有讓抱,比我和爸爸體力都好。到下午降溫了,我們還好衣服帶的多,三條褲子,棉襖,羽絨服,圍巾,帽子都帶了。

(從剛剛一歲開始就開始每週末至少一次戶外運動,從未間斷,也許這是基礎。基本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該玩的時候盡興,上車就睡覺。)

八點開始坐地鐵,還好帶了一個推車,妹妹坐後邊上車秒睡,姐姐坐前邊,順利趕上9點多的車,11:40到家,本來都跟老師說好,週一休息一天,兩人一早正常時間起床,要去幼兒園。

放學爺爺接,我下班到老地方會和,我先帶她們玩,跟她們聊聊天,講故事。以後走了大概3公里,逛逛不同的東西路上聊天。一路妹妹說需要休息一下,膝蓋有點酸,我還鼓勵她,大概因為要長高個了,但是全程是跟著的。


到家玩了一會,自己要求我幫她用鹽水洗鼻子,洗完順暢了,開始自己躺到床上了,我給她做按摩,問有沒有改善,她說沒有(理解力和表達非常精準)我是非常信任她的描述,這時候我大概知道,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跟運動和長個關係都不大。

加了一床被子,我摟著她,精神狀態一直都不錯,帶孩子再遇到生病,一個人力量很有限,培養一名優秀的隊友是必備的。隊友準備艾葉水泡腳(入冬以來每天都堅持泡腳),我跟她溝通講述為什麼要這麼做。

剛躺下沒多久,我感覺到孩子的體溫在上升,讓隊友準備體溫表➕注射器➕退燒藥。家裡還缺退燒藥,隊友二話不說換衣服下去找夜間還營業的店。藥買回來了,體溫也測好了,38.6。

吃藥

我:輕聲跟孩子說現在是發燒了,需要吃藥,溫度降下來,你睡覺就舒服了,現在吃藥好嗎?

妹妹:非常理性的點頭,我要草莓味(答案我有點意外)

我:對的,剛好就是你要的草莓味

隊友準備了5毫升

我稍微抱起她,嘴角注推藥物,不會撒,不會漏,藥量也非常準確。非常順利,隊友早就窗臺上準備了保溫杯的溫水,再加喝兩口。

一覺大天亮,一切恢復正常,託班一年小班半年,我們是全勤,基本傍晚開始有症狀,夜間吃藥,早上恢復。正常上學。

我總結下這個過程中可能的有利因素

1.爸爸媽媽的配合默契很重要,生病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各司其職。

曾仕強先生在解讀《易經》時說到,人生重要的是要履行責任。爸爸和媽媽在生了孩子以後就是我們的責任,短期內熬夜照顧也些都不要太介意。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人能夠代替。


2.有一本書《兒童健康講記》中提到,媽媽具有神光會守護孩子。大概是說孩子生病,媽媽的心態特別重要。在那一刻,需要做到全然陪伴,放下心中所有的雜念和擔憂,甚至是抱怨。

孩子生病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生病,不一定是壞事,對免疫系統的發育有好處。

自從看到這本書之後我就踐行了三年多,驚奇的發現每一次都特別管用。哪怕是我馬上就要趕火車,我都會放下一切。每一次孩子都是第二天早上就恢復了。


3.平時養成和孩子溝通的習慣,就是一定要是心靈上的鏈接,彼此尊重。關鍵時候孩子也會覺得聽我的做是安全的會有信任。這也許是自律的基礎。


每個孩子天生帶來的基因就不同,很難都一樣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在某一個自己喜歡的方面堅持突破,去行動,就是這方面的“巨人”就很好。


內心非常的感恩遇見了這樣的孩子。


我是藥師小平,這是我作為一個媽媽,在孩子生病時寫下的一點生活感悟,如果您也有共鳴,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