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不論是心理孩子的成長,都或多或少有著媽媽的、爸爸的影子,這對我們家長來說,就比較需要注意了,因為自己很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這天,看微信朋友圈的時候發現了一件挺複雜的事情。自己平常接送孩子的時候,大多都是爸爸媽媽自己接孩子,有的人會開車,有的人會自己騎車,要不然就是爺爺奶奶過來接,好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

可是這有的人學校就比較問題突出,朋友圈裡說的是,有人吐槽一位家長開豪車到學校,不僅遭到了其他家長的吐槽,還在家長群裡發生了爭議。

一位家長說到,這位媽媽這麼做,勢必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將來形成過度消費的理念,喜歡攀比可不得了。另外一位學生家長附和道,開這麼好的車子來學校,是故意來炫富的吧。群裡你一句我一句的,場面有些尷尬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緊接著,主人公出現了,也就是他們所討論的“開豪車接孩子上下學的媽媽”。這位媽媽倒也正氣,沒有過多說什麼,就是簡單的說明了自己的行為並不是故意要怎麼樣。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朋友的圈文還配上了一張寶媽帶著孩子下車的圖。圖中,寶媽顯得非常年輕,漂亮,而她一隻手扶著車門,一隻手拉著孩子以防摔倒,看起來非常的細心。結束後還不忘幫孩子拿書包,提醒孩子記得備好上學用品。

這麼一幕幕的看在心裡,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確,家長的行為會讓孩子受到影響。比如有的時候會拿孩子進行攀比,那麼當孩子在和其他人來往的時候,他便會不自覺的攀比自己的家長等。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容易和其他孩子攀比?

1、 想要證明自己

一般來說,孩子們在和自己的小夥伴來往時都沒有抱以什麼目的,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自覺的會用更加善意的方法對待同齡人。當然,這是在普通家庭教育的情況下,孩子所呈現的狀態。那麼其他的呢?

在《小丑》中,由於家庭的破碎,自己從小跟著母親,可是母親體弱多病,對於自己的難處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小丑”非常的困頓,平常的時光裡,他都是通過抑鬱症治療藥物維持正常狀態的。“小丑”也不想這麼繼續下去,所以他選擇了扮演逗別人開心的小丑。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為了證明自己,小丑經常觀察他人的情況,也一直在努力的改變自身現狀。但最後都無疾而終。電影裡的小丑不是攀比的主體,但卻是想要證明自己,不希望被他人一直比較的主體。而我們的孩子也會有同樣的心理特徵。

2、 內心自卑,想要獲得認可

為什麼自卑就會想要得到更多的認可呢?鄰居鵬鵬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可是因為媽媽單親,他從小就被“打擊教育”、“挫折教育”影響,媽媽覺得,這樣才能讓鵬鵬成長為有擔當的男子漢,肩負起自身的責任。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可是鵬鵬的媽媽沒有注意到的,一次次的打擊換來的是鵬鵬的自卑,自卑的情緒讓他一次次的想要獲得認可,卻沒有結果。最後,他只能做看眼色的“鸚鵡”,別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父母,他也要,因為其內心深處,對此是沒有信心的。

攀比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 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

這裡指的錯誤思想觀念,大多數孩子心理陰暗的一面,有的人小小年紀就知道怎麼欺負別人,這和成長中,不夠正確的思想觀念有著極大的關係,而攀比就是其中之一。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2、 價值觀扭曲

有的人攀比父母,有的人攀比財物,有的人攀比自己。不論是哪種方式,都會讓孩子覺得更貴、更高檔、更洋氣的東西是好的。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

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針對的是孩子們攀比中對於錢財的攀比。要想解決孩子們對於“錢”的錯誤概念,得從不亂花錢,合理支出,認識金錢本質開始。

2、 合理運用延遲滿足

有效的延遲滿足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內在動力,為某一期許而努力,珍惜勞動果實,不隨意踐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隨意的攀比,這對於家長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3、 學會制定計劃

一次,在和朋友吃飯的時候提到了孩子的零花錢怎麼支配。朋友告訴我,自己和孩子很早的時候就約定好了,每個星期的零花錢都是固定的,要是孩子週一就用完了,那麼接下來的幾天,他只能乖乖的勤儉些,一分錢都沒得花了。如果在週日孩子結餘,那麼他可以繼續用,下週會同樣給孩子同等金額的零花錢。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也會花錢大手大腳,自己沒有分寸,像很多月光族一樣,在一個星期的前幾天,就把所有的零花錢花光了。可是爸爸媽媽都不是好說話的人,他自然就撒嬌失敗了。慢慢地,孩子知道自己前幾天怎麼花錢,到週日的時候才不至於囊中羞澀。

媽媽開“廉價車”接送孩子,家長群中卻被指炫富,網友:這也管?

因此,學會制定計劃,是孩子們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的重要途徑。只要通過真實的生活,孩子們對於花錢的問題才能夠有更好的體會和安排,從而剋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一步步的糾正、遠離奢侈消費、過度消費、攀比消費的行列。

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在小的時候沒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等到長大後想糾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孩子攀比”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日常生活中,大家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

這裡是小朗的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