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們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魅力衰退;恰恰相反,時間的沉澱,能讓更多的人發現它的魅力。

《美麗人生》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作為一部成功的意大利劇情片,每次重看的時候,總能給人帶來感動。

影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為了保護兒子,自己最終卻慘死的故事。

影片不僅側寫了二戰時納粹的殘酷暴行,更讓我們目睹了父愛的偉大,而且這種偉大是如此的感人至深,它甚至可以跨越國界、種族與生死,抵達人類最光輝、最頂端、最美好的一面。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相信任何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被這偉大的父愛所感動。

影片中的父親為了年幼的兒子純淨的心靈不被玷汙,他拼盡全力,把集中營這個悲慘的世界,營造成了一幕美好的幻想。

他告訴兒子,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場遊戲而已,只要堅持下去,並獲得第一名,就可以獲得獎勵,而獎勵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坦克。

他的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用美麗的謊言來形容。

有時候,謊言很美麗,她的名字叫“善意的謊言”。

雖然知道這個謊言是假的,但是,它卻是美麗的,不是嗎?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於是,他的兒子在他美麗的謊言下,便有了足夠的勇氣,得以度過這段黑暗的歲月。

人在艱難的生活時,希望就變得尤為重要。

人生中的苦難,總是綿綿不絕,由始至終的以一種深入骨髓的方式與與人的生命共生著,在這種強大的苦難之下,本來死亡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但人生來卻有一個名為希望的生存本能。

希望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它會讓人相信苦難的價值。

因為如果苦難沒有價值,那麼我們為何要承受?

但事實上是,我們不得不去承受。

儘管處境很危險,圭多也沒有放棄對妻子的愛,而正是因為他的愛,才賦予了妻子活下去的希望。

他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廣播裡呼喊: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早安,我的公主。

我昨晚夢到你,我們一起去看電影。

你穿著粉紅色的套裝,我的腦中只有你啊,我的公主。

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為身處絕望的妻子,帶去一絲希望。

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歌曲曾響在他們的定情之夜。

他希望歌聲能夠衝破戰爭所帶來的枷鎖,在黑夜裡,給妻子帶去一絲溫暖。

他用自己的方式,給家人帶來了溫暖與希望,讓一家人都能夠安穩的度過這段黑暗的歲月。

可惜,命運卻沒有放過他。

納粹戰敗了,打算大清洗集中營,大卡車在拉人,都是滿車去,空車回。

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櫃裡後,打算去尋找妻子,可惜,在途中就被捕了。

當德國士兵押送他路過兒子躲藏的鐵櫃時,他知道兒子正注視著自己,他深深的望向兒子,心中縱有千言萬語,卻只如同平常那般,衝兒子俏皮的眨了眨眼。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他邁著大步,歡快的向前走去,彷彿就像是在玩一個有趣的遊戲。

兒子在鐵櫃中偷偷的笑了。

就算是面對死亡,他仍然堅持維護著這個美麗的謊言,他的堅持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遊戲。

士兵壓著他走到一個角落,槍聲響起,士兵走了出來。

兒子與妻子獲救了,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兒子快樂的喊道:媽媽,我們贏了!

確實,在這一場浩劫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圭多。

《美麗人生》是羅伯託·貝尼尼執導,於1997年上映的影片,而導演就是主演,劇中的父親。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對於集中營生活這種慘絕人寰的悲劇,影片卻用極具喜劇特色的方式來講述,而且沒有讓人感到任何的違和。

不過,仍然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一部描寫戰爭、集中營的電影,為什麼要加入那麼多喜劇元素?而且還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來講述圭多和多拉的愛情?

其實這正是導演羅伯託·貝尼尼的高明之處。

羅伯託·貝尼尼在導演《美麗人生》的時候,並沒有選擇直接用血腥恐怖的鏡頭來體現出集中營的悲慘,也有沒有因為題材本身的灰暗而讓這部電影有動人之外的煽情,甚至影片中唯一流血的地方,是他們工友受傷的手臂。

導演運用了對比法,把前半部分圭多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與後半部分的集中營悲慘生活來作對比。

他們以前的生活越幸福,就越能凸顯集中營的生活有多悲慘。

影片的基調越喜劇幽默,就越能凸顯結局的悲傷。

如果沒有和平過,你又怎麼知道戰爭有多殘酷呢?

當然,作品並沒有因為喜劇的基調而降低了對納粹罪行的控訴。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當兒子最後撲到他媽媽身上時,影片畫面定格,藉助旁白,我們瞭解到圭多的結局時,又會含淚感動不已。

孩子最後看到的父親是一個在納粹的槍口之下,依然大搖大擺,開著玩笑的讓兒子安心的樣子。

一部偉大喜劇,它的內核應該是悲劇。

而就在你要因為這個悲劇而哭的時候,故事會再次讓你笑出來。

這才是一部偉大的喜劇,它是悲劇,也是喜劇;這樣矛盾嗎?不,並不矛盾,《美麗人生》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關於影片的主題,很多觀眾的第一反應就是父愛。

的確,父愛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但它並不是影片的第一主題。

如果《美麗人生》單單只是一部表達父愛有多偉大的電影,就不會在影史上取得這麼高的地位。

父愛只能算影片的第二大主題,影片真正的主題其實是反戰爭、反歧視。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影片中的圭多次申請開書店為什麼遲遲沒有成功?就是因為當時墨索里尼的種族歧視政策,當時意大利的街上有隨處可見的禁止猶太人入內的店鋪,當然,最殘忍的還是納粹,他們隨意的屠殺猶太人,女人、小孩、老人全都不放過,當時猶太人甚至還不如一隻雞,一隻鴨。

種族歧視的受害者不僅僅只有猶太人,其實,還有我們。

圭多和祖舒華在開往集中營的車上時,坐在他們旁邊那個抱著貓的小女孩,讓人印象深刻。

當小女孩手中的貓再次出現的時候,它的主人已經不在了。

導演並沒有通過拍攝小女孩被殘忍殺害的鏡頭來煽情,而是通過一些細節來暗示她已經遇難了。

這種不直面殘忍的暗示還有很多,導演沒有用任何殘忍的鏡頭來表示戰爭的可怕,甚至連圭多被槍斃的時候都只有聲音沒有畫面。

這麼做無疑是很高明的,不僅不會削弱電影的力量,反而更能體現導演對生命的尊重。

《美麗人生》通過劇情、細節、隱喻來反映那些受害者經歷的苦難,比用恐怖血腥的鏡頭更容易讓人信服,接受。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劇照

羅伯託·貝尼尼導演就像是電影中的圭多保護祖舒華那樣,保護了我們的心靈。

所以整部影片不僅僅只是歌頌父愛,更重要的是用圭多的犧牲和他們一家的遭遇讓人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以及種族歧視的悲痛。

除此之外,影片中有多次提到了叔本華 ,讓我想到了影片其實還有第三個主題:自由!

猶太裔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進了納粹的集中營,遭遇極其悲慘,他的父親、妻子和兄弟全都死在了納粹槍口之下,唯一的親人就只剩下一個妹妹,而他本人也在納粹終日的嚴刑拷打之下,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獨處於囚室時,忽然頓悟,產生一種全新的對自由的感受,日後命名為:人類終極的自由

當時他只知道,這種自由是納粹永遠無法剝奪的。

也就是說,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他發現自己還有選擇如何反應的自由與能力。

他在腦海中設想各種各樣的狀況,比如說在獲釋後如何站在講臺上把這段痛苦折磨所學到的寶貴教訓,傳授給學生們。

憑藉想象與記憶,他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志,直到心靈的自由終於超脫了納粹的禁錮。

或許在深沉的集中營中,或許泛化到任何無法擺脫的痛苦經歷中。

痛苦雖然在身體和心理上,但在人類靈魂的深處,我們可以選擇心靈的自由。

這種自由看上去似乎很微弱,感覺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它可以給人一個微笑的嘴角,這是沒有人可以剝奪的。

《美麗人生》:不僅僅只有父愛,還有戰爭與種族歧視的反思

美麗人生海報

從這點來看,能把悲劇內核用喜劇的方式來詮釋的偉大喜劇,也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也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如此痛苦的經歷,仍然可以被羅伯託·貝尼尼講述成一部《美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