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老黃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辛安辦事處辛安村。

青島市黃島區的辛安鎮,在古代曾經是老黃島區域的中心。當地的出土文物可以證明:南宋時期此地已經發達,而傳說中的靈巖寺,也是建於北宋年間。後來的靈山衛建制、薛家島薛祿、馬濠運河等事件,也僅僅是發生在元、明時期,相對晚於南北宋。研究老黃島的歷史,其中辛安的歷史演變是最主要的。

辛安村,地處辛安街道辦事處駐地,東與東南莊村相連,西與陳家莊村毗鄰,南隔河與臺頭村相望,北與劉王大莊村相接。佔地2平方公里,三面青山環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交通方便。2006年,全村有1060戶、2823口人,居民有王、耿、趙、張等姓,皆為漢族。

據傳,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先人、宋朝主戶被封遷於密州東南沿海、青龍山南麓、九曲河北岸(今本村境內)定居,逐漸建起辛氏莊園,並將門前九曲河更名為辛安河,起村名為辛安河村。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入侵,辛氏舉家南遷杭州,莊園在戰爭中遭毀。從此,辛安再無辛氏一姓。

據村北忠孝寺內的石碑載,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三月初五,趙宏等人倡導在村起集,逢五排十為大集日,並將辛安河村更名為辛安集村。後稱辛安村,沿用至今。

清末民國初年,村四周有四個隸屬的自然村落,為孫姓東南莊、王姓西南莊、耿姓東北地、趙姓西北地。

西南莊王姓,清乾隆年間由棗莊遷來村西南部居住,分南、北兩部分。後來,南邊部分絕戶,只剩北部一族,即今西街王姓諸戶,目前為本村最大姓氏。東北地耿姓,原籍諸城,清道光年間遷來村東北角居住。現村東街所有耿姓人家都是其後裔。西北地趙姓,清末由附近陳家莊村北、古稱趙家老莊的地方遷來,住村西北部,人口繁衍不旺,現只剩一家。辛安南街張姓,清朝時由現膠南松山子村遷來,繁衍至今。

東南莊於1955年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村,其餘三村逐步與本村融為一體。辛安河後改道,原河道被淤平,成為關帝廟前的東西大街。

在辛安河南岸東南方向,曾有一棵大楊樹,粗幾人才能合抱。樹幹已中空,樹洞能容一人進入。20世紀60年代末,此樹被伐。大樹東南方就是有名的唐姓祖墳“唐家塋”。20世紀70年代,生產隊在此地修地瓜窖時,挖出了一座墳墓。經清理後繼續下挖,在此墳下面又挖出了一座墳。雖然裡面沒有什麼古物,但其年代之久遠可想而知。

1986年,村民翻蓋房屋挖地基時,挖出了大批古銅錢,內有罕見的漢五銖及唐、宋等幾個朝代的錢幣,以宋幣數量居多。據此推測,這些古幣可能埋於宋朝。從數量來看,埋幣人家生活殷實,可能是躲避戰亂時無法帶走而埋於此地的。1975年,村裡在北部搞“大寨田”時,挖出了一座古墓。據墓碑載,墓中所葬為“史政司高志堅”,葬於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十二日。將古幣和古墓聯繫起來看,可以說明當時這裡已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大村鎮了。

2002年春,村裡進行舊村改造,在黃河中路與村中心大街交叉點西南側開挖樓基時,於2米深處挖出一口八角形、直徑約80釐米、深約5米的古井。井磚為大側面雕有凸出花紋的青磚,比現在的磚大且寬,但稍薄,稜角分明,外表較細膩。這也說明此地很早以前就有村落了。


辛安――老黃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

(辛安小學)

本村地理位置優越,一些機構和單位先後落戶周邊。辛安街道辦事處辦公大樓位於黃河中路351號,高6層、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宏豐集團辛安空調配件公司、新龍王包裝公司、正友砼業、美光機械、科隆電器、寶豐物流等一批企業相繼落戶村周圍。“福瀛裝飾城”坐落於村北、開拓路以西,集建材、汽車配件、客運為一體,於2002年開業。興華綜合商貿城在村南河兩岸、開拓路以東開工興建,集購物、娛樂、休閒、居住為一體,投資3億元人民幣,佔地340畝、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辛安小學、區第七中學、辛安中心幼兒園等都位於村中。

近年來,村裡在黃河中路兩側建設了6棟商住樓,在村東北、開拓路以東建設了5棟宿舍樓,在村西北建設了多棟別墅,在村北建設了以高檔別墅為主的“辛明園”小區。全村人均住房面積已超過30平方米。村中主要街道都進行了硬化、亮化、綠化,並有專人管理。擁有私家汽車100餘部,電話、手機、有線電視普及率達85%以上。為千餘位村民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億元,人均純收入7663元。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但是,那些還沒有拆遷改造的村莊,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期待著讀者朋友拿起筆、舉起相機,把這段歷史記憶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