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疫情防控情況發佈會(1月29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定於1月29日下午15時在委機關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佈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公眾指導建議有關情況。稍後我們將全程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佈會。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今天發佈的主題是“疫情預防公眾指導建議”,我們請來了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先生、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先生,圍繞發佈主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主持人:首先,通報一下疫情情況。

主持人:截至1月28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各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974例,現有重症病例1239例,累計死亡病例132例,累計治癒出院103例。現有疑似病例9239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5537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604人,有59990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情況:香港特別行政區8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例,臺灣地區8例。

主持人:目前,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時期,本著“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我們正在全面落實聯防聯控各項工作措施。築牢人民防線、緊緊依靠群眾,是我們一次又一次成功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的寶貴經驗。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當前,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已成為控制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關口。

主持人:做好社區防控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動員能力,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蹤,責任到人,聯繫到戶,不留死角。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公眾預防指南,幫助群眾提高意識,提高能力,加強自我防範。並且通過強化人員健康監測、密切接觸者管理、預防知識宣教,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區傳播。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主持人:下面,歡迎各位媒體朋友進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經濟日報社記者:春節假期臨近結束,馬上迎來返城潮,疫情隨時存在擴散的危險,我們有沒有措施來應對這一情況?沒有湖北或者是武漢接觸史的人員,他們從外地返回駐地,如果沒有存在發熱的情況是否需要隔離觀察,能不能介紹一下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謝謝。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馮子健:據我瞭解,為了全力降低春運返城潮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目前各地有關部門都和專業機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了一系列通知和技術指南,強化對防控工作的指導。國家疾控中心編寫了公眾預防的指南,設置了6個常見的、可能遇到的場景,提出了個人疫情預防的建議。我們建議從離開疫情流行地區的時間開始,連續14天進行自我的健康狀況監測,每天要做2次。社區衛生工作者可能會和這些返城的人員進行聯絡,瞭解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否出現變化。條件允許時,儘量單獨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並儘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減少外出活動,尤其是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瞭解返回地的發熱門診的發佈,與家庭醫生、社區醫生保持聯繫。如果出現了發熱、咽痛、胸悶等可疑症狀,應該根據病情及時就診。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北京日報社記者:請問,我們從之前武漢的發佈會上得知,有500萬人在春節前離開了武漢,請問吳浩主任,在您的社區有這樣的情況嗎?如果有的話您怎麼做呢?謝謝。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吳浩:我們要明確的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漢人。所以在當前疫情形勢比較嚴峻的條件下,控制潛在的傳染源,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近期確有群眾,包括從湖北到方莊的人員,以武漢的居多,其他城市也是有的。方莊地區辦事處統籌各個居委會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了登記和管理,並告知了需主動配合居家隔離的14天的具體要求和方案,和馮子健先生剛才講的是一致的。同時,北京居委會採取了包片管理,在區委區政府的統籌領導下,區政府機關組織一個人,從街鄉機關幹部抽調一個人,再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包片管理,這種包片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隔離期間,包片管理社區進行不同的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要協助他們生活的必需需求,讓他們沒有生活的後顧之憂。

吳浩: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豐臺區衛健委的統一部署下充分發揮了家庭醫生的居民健康守門人職責。在豐臺區,包括北京市很多地方都是一樣的,將家庭醫生的團隊與居委會進行一對一組合,同時在轄區公開公佈家庭醫生的團隊人員手機號,引導居民和家庭醫生進行簽約,包括主動接受健康管理。

吳浩:新時代,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提高控制力度,科學防控。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健康諮詢、隨訪,指導居家監測和知識防護,同時利用線上的諮詢解決心理焦慮疏導。通過家庭醫生對發熱的患者、疑似患者進行全面的、分類分層的有效排查和分流,減少居民盲目到醫院就診,檢查交叉感染性,讓科技能夠助力防控。這樣就保證了返京人員在第一時間可以找到轄區的家庭醫生,得到了專業的居家健康監測,家庭消毒隔離等健康指導,出現異常情況,他也可以及時的諮詢我們的家庭醫生,同時可以和包片專業醫生進行諮詢。一般各個中心都設立了24小時諮詢熱線解答防控疫情問題,從我得到的數據,北京市豐臺區舉例來說,這段時間我們通過家庭醫生手機的移動終端,推送健康教育信息1萬多人次,同時群發了2000多條短信,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吳浩:同時,我們也明確告知民眾,有問題有症狀可以及時諮詢,在專業的引導下由家庭醫生合理指導就醫,這些措施可以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隔離、居家觀察是防控的必要環節,同時他們也能得到轄區地方政府以及醫療機構的幫助和溫暖。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情况发布会(1月29日)

吳浩:總的來講,我們認為隔離觀察不是隔離交流,我們的目的是隔絕疫情,但不是隔離真情。

主持人:我對此也深有體會,做好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我們要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隔開的是物理距離,但隔不斷心靈交流,隔絕的是疫情,但隔不斷真情。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這個問題提給吳浩主任,一些社交媒體報道,多個地方出現一些群眾不太配合疫情防控的工作,甚至有一些遏制工作人員執法的行為,不知道在您的社區防控工作中有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現在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您覺得我們的社區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需要得到大家怎樣的支持和配合?謝謝。

吳浩:早期的時候,老百姓的恐慌心理還是有的,所以我覺得隨著疫情的發展,隨著新聞媒體的大量傳播,廣大老百姓已經認識到危機意識,應該達成共識,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是最佳、最有效的辦法,但目前我們仍然要發揮和動員社會的全部力量去進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從而實現綜合性的防控,才能防止疫情的輸入、蔓延、輸出,最終控制疾病的傳播。

吳浩:我也介紹一下我們的經驗,在區委區政府整體部署下在地方建立聯防聯控措施,通過多渠道對轄區居民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知識和措施的普及,旨在讓居民認識到現在短暫的生活的約束是自覺主動配合的防控舉措,是為了今後自己和家人更好的健康生活,也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社會負責任的體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實行甲類管理,只有實行嚴格的遵照傳染病法,才能進行群防群控,才能有效抑制疫情的蔓延和擴散。

吳浩:在這裡,我們也強烈呼籲,面對密切的社區居民,作為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既要承擔網點的責任,又要保障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衛需求,其實工作量是巨大的,責任也很大,所以我們特別希望居民的理解和主動配合,希望居民和我們共同攜手共建群防群控,早日戰勝疫情。隨著我們宣傳教育的普及,方莊有很多居民也主動配合,比如前幾天有居民從湖北迴來,他發熱了,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指導他到北京醫院就診,經過一天觀察和隔離,排除了疫情,家屬也很感謝。所以,我們希望更多民眾有這種意識,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參與我們的防控。

路透社記者:請問社區應該採取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嗎?

吳浩:前面講了,隔絕疫情不是隔絕真情,適當的隔絕交通也是一樣的。為了更好的隔絕疫情,必要時適當地控制人流,對防範疫情的傳染是很有必要的。

吳浩:前面講了,隔絕疫情不是隔絕真情,適當的隔絕交通也是一樣的。為了更好的隔絕疫情,必要時適當地控制人流,對防範疫情的傳染是很有必要的。

人民日報記者:我們看到一些報道反映目前有一些地區的社區衛生人員沒有得到足夠的培訓就直接硬著頭皮進行防控工作,目前社區的培訓進展怎麼樣?請各位專家進行解答。謝謝。

吳浩:就我們這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來說,我們的上級衛健委及時向大家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各類指導文件,比如診療方案、預案和控制技術的指南,以及防控方案。同時,市衛生健康委科教處以及區衛健委及時督導我們去學習,而且我們採取的是在線學習的方式,主要是為了防止人員密集。

吳浩:學習效果到底怎麼樣?我們開通網絡專項視頻模塊,方便醫務人員靈活及時地安排學習,培訓是很完善的。畢竟是在線,效果怎麼樣,區衛生健康委專門抽調了督查小組,採取不通報的隨時檢查,看看醫務人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能不能達到,這個事情不光是衛生部門在做,前幾天區委書記開會時反覆強調和傳達上級領導指示,要加強自我防護和技術學習,確保醫務人員不被感染,這也是我們的使命,保護我們自己也是對疫情的重要支持。同時,這種培訓我們不光是培訓自己,也培訓居委會的幹部和防控成員,形成群防群治格局。當然,在工作中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工作方式,在解決問題中增加我們的防控能力。

中國衛生雜誌記者:請問馮主任,前天發佈的第四版診療方案明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是普遍易感的。最近報道顯示,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感染後病情是比較重的。兒童和嬰幼兒發病例數也在逐步增加。請問這是不是意味著面對疫情時老年人和兒童是相對比較危險的人群?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應對?謝謝。

馮子健:疫情發生後,各方面的專家、專業機構一直在抓緊研究疾病的基本特點,形成專家共識,制定各種診療和防控方案。從目前疫情監測情況看,確實發現一些兒童和嬰幼兒的病例,但是這些病例的臨床症狀、臨床病情都比較輕,重的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現在看,中老年人,主要是有慢性基礎病的老年人,發生重症和風險的相對高一些。

馮子健:我們建議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強度比較高的地區,要加強對兒童和老年人的保護,老年人外出時要儘量減少到公共場所活動,儘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要出行時要儘量做好個人防護,比如戴口罩。在家庭中,對孩子要減少外出,特別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去活動,如果家裡人出現了相應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要注意做好對兒童和幼兒的保護。

新華社記者:請問馮主任,前兩天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指南中說,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去醫院、公共場所要佩戴相應的口罩,現在我們也發現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了。下一步是不是有全民戴口罩的趨勢,這是不是必要的做法?下一步是否因為口罩使用量的增加導致一線口罩供應緊缺的情況?謝謝。

馮子健:佩戴口罩個人預防首先基於個人暴露於疾病的風險來考慮,大家都知道,直接照料和服務於患者的醫務人員的人是最高風險的,他們要嚴格按照醫院感染防護的要求佩戴符合生物安全等級、符合感染防控要求的口罩或其他個人防護設備、器材。其他的人也應該有所選擇,有所考慮,如果要到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時候建議戴上口罩。

馮子健:如果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者是自己散步,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的情況,也可以不戴口罩,因為這樣的情況感染風險是很低的。因為這個疾病是通過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的,如果沒有這種情形,其實戴口罩也是沒有必要的。還有一種情況,出現了發熱,呼吸道症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不管是居家在自我隔離狀態下,還是到醫院就診,需要乘坐交通工具,這時候要戴上口罩。不必每個場所、每個情形都佩戴口罩,大家應該有這樣一個風險的判斷。

馮子健:公眾佩戴口罩也不必隨時換,醫務人員是有嚴格規定的,使用多長時間就要更換口罩,每次照料病人和病人有接觸,進入醫療紅區、汙染區,一出來就得把口罩換掉,再進入要換新的口罩,這是有規定的,而且佩戴口罩的時間也是有規定的。

主持人:時間關係,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再次謝謝中外媒體的記者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