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想被子女“嫌”,不能觸碰以下三個雷區,早知道早好

都說養兒防老,但現實中卻並非都是如此,有許多老人家在跟兒子跟兒媳婦住了一段時間之後,情況漸漸發生了變化,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張大媽今年60多歲了,跟老公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也挺爭氣,前幾年在大城市成家立業了。去年張大媽的老伴突然患病去世,剩下她一個人孤零零的在老家生活。兒子跟兒媳婦商量著不能這樣,便把她接過來一起住,一方面可以以養天年,一方面也能享受弄孫之樂。

張大媽很開心,很快搬過來一起住。一開始張大媽操持家務,有空幫忙帶帶孫,一家子其樂融融,過得不錯。

但一兩個星期後,張大媽開始對兒媳婦兒挑剔起來。兒媳婦兒是一名舞蹈老師,所以經常在家裡練習舞姿,甚至跟兒子一起跳舞。這時張大媽就一臉嫌棄,說跳舞有點傷風敗俗。

老人不想被子女“嫌”,不能觸碰以下三個雷區,早知道早好

而且張大媽本身沒有什麼興趣愛好,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門心思放在照顧兒子的日常起居上,但有時太閒,就會對兒媳婦各方面挑毛病,比如家務活幹太少了,比如早上起床太晚了……等等。

不久之後,兒媳婦實在受不了張大媽,跟老公商量了一番,還是請張大媽回老家住一段時間,緩和一下雙方的情緒。

像張大媽這樣被子女嫌棄的老人並不在少數,其實子女的嫌棄有時候是情有可原的,多半因為老人做了以下這三件事,觸碰了三個雷區。

老人不想被子女“嫌”,不能觸碰以下三個雷區,早知道早好

1、父母總在孩子面前“提當年勇”。

有人說:人老了的一個標誌,就是經常說想當年……現實中,許多老人都喜歡在子女面前提自己當年的一些光榮事蹟,這無可厚非,畢竟誰都喜歡提一些自己光彩的事情。然而,如果老人一輩子只會說當年自己如何如何,對於子女們現在的生活話題和現狀卻視而不見,這就會令子女反感的。

畢竟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老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也要跟上時代,談一些跟子女有共同興趣的話題,多瞭解一下新鮮事物,這樣大家的關係才會更融洽。

老人不想被子女“嫌”,不能觸碰以下三個雷區,早知道早好

2、父母總想改變孩子生活方式。

有老人跟子女住在一起之後,就會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比如子女經常在週末睡到自然醒、不愛吃早飯、衣服容易丟三落四和生活不節儉等等。

其實老人跟子女肯定是有代溝的,畢竟年齡的差距起碼20歲以上。所以對很多事物的看法、自己日常起居的習慣必然是有差異的,老人不能一味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子女,甚至因此想改變子女的生活方式,對他們很挑剔,這樣必然會讓子女不快。

老人不想被子女“嫌”,不能觸碰以下三個雷區,早知道早好

3、父母總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興趣和生活。

作為中國傳統的老人,許多人一輩子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他們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自己的追求。這在年輕的時候也許還問題不大,但到了晚年子女都成家立業了,如果老人依舊把所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沒有一點自己的生活,那樣不但自己不幸福,同時也會引起子女的反感。

總之,老人以上這幾種行為確實會令子女不快。但是反過來說,子女要體諒老人,他們畢竟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一定要多體諒、多包容、多孝順他們,讓他們能安享晚年啊。

各位寶媽,你家老人有沒有這幾種情況呢?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