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出現的具體時間已經無可考究,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不少的部分,並且隨著歷史的發展傳承了下來。時代發展到現在,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對於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瞭解,有時候在說話的時候還會不時蹦出幾句老祖宗們總結出的俗語來。不得不說,俗語的傳播性真的很強,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它的“名聲”更加響亮,有不少的人會從這些俗語中得到一些生活啟迪。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很多人在外打工多年,攢了一些錢,也有了一些見識,就想著自己創業,這也是很常見,但是你在外面創業招人的時候,會不會想著招自己的親戚朋友呢?或者你邀請親戚朋友來你廠裡打工,他們會不會來呢?其實關於這種情況,農村有句俗語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

我們不要到親戚家工作,但是事實上,若是有一個有錢的、開公司的親戚能夠給自己提供一個不錯的工作崗位,那麼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很願意去的。畢竟若是能進親戚的公司,那麼在公司裡自己也算是關係戶,混起來也應該是更有優勢。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其實在親戚的公司裡面工作也會造成許多不便。首先第一點,工資以及職位怎麼說?你若是比較能幹,那給你一些重要職位,給你高薪也不成問題,但是你若是隻是純粹的一個“關係戶”,卻拿著高額工資佔著重要崗位,那讓周圍的同事這麼想?長此以往豈不是會對公司內部的氛圍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至於“買賣不去熟人店”我倒是深有感觸,基本上是很認同的。個人總結了一下,原因有二1,不好講價,無論價格高低,既然是去熟人的店裡,那就沒有講價這一說。2,不想吃虧也不想佔便宜,宰熟現象還是存在的,不過人家開門做生意當然得賺錢了,我更怕熟人賠本或者照本賣給我,那樣更不自在,還不如不去。有熟人開飯館說只要我們去就免單,我這種人一次都不會去的,如果他收錢我還能去捧捧場。

其實說到底這兩句話表達的核心意思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情可能要靠邊站,而在人情面前利益也應該丟在一邊。如果不想利益和人情糾葛在一起,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工不去親戚家,買賣不到熟人店”。因此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今天,仍然對老百姓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