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我看你耳垂大的人有福相,人中深長壽命長”

◆“你天庭飽滿,地闊方圓,肯定是富貴命啊”

◆“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即使你從來沒關心過什麼面相學,也在生活中聽到過類似的言論吧,可見面相的知識多深入人心了。

上下五千年的看“臉”史

看臉這事吧,還真不只是現代人的惡(美)習(德)。

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各位“皇”、“帝”已是外貌協會會員,“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湯取人以聲,文王取人以度”,根據《大戴禮記》記載,堯喜歡看一個人的外形,舜看人氣色,禹考察言行,湯王喜歡聽聲音,文王重視氣度。

還有本名氣更大的《麻衣相法》相傳是由五代末宋初的一位麻衣道士所著,書中把人的面部分為頭、額、眉、目、耳、鼻、口、唇、人中、齒、舌等部分,並分別敘述每一部分與人事吉凶、人生命運的關係,這是中國現存最早對人體相貌進行系統敘論的相術著作。明朝永樂皇帝也是相學愛好者,他所著的《永樂百問》就是他與明代著名大相師袁柳莊的相學問答。清朝曾國藩也著有看相專著《冰鑑》。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不過,到了晚清時期因為很多江湖術士把“看相”當作騙錢的工具,看臉也開始被更多人認為不靠譜。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看臉”不光歷史悠久,群眾基礎還強大

面相學(physiognomy)並不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產物,東西方各個時代的人都對這一領域有所討論,態度也是褒貶不一。

在國外,面相術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和他追隨者們就發表了一系列關於面相的觀點,在《亞里士多德全集》中的“面相”一章中提出,面容能反映一定的性格特質:

柔軟的頭髮表示膽小,粗硬的頭髮勇敢,明亮的大眼睛聰明,像牛一樣的大鼻子是懶惰的標誌,性感的厚嘴唇像屁股代表著愚蠢,但嘴唇太薄吧又像獅子代表了傲慢。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今天來看,這些觀點有點過於搞笑太不靠譜了是不是?作為合格的現代人,我們不再相信面相決定性格和命運了,相信的是整容改變命運,啊,不,知識改變未來!

這不嘛,科學試圖用實證研究抵抗神秘主義,學者們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嘗試用各種實驗來研究長相和性格的關係。

結果還真有一系列研究證明,我們外貌不僅反映健康,也影響著我們性格的形成,而且這種影響可能會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過程。

今天就和大家重點聊聊科學是怎麼讓我們有理由“看臉” 的。

你臉寬聽你的

你的臉型還可能決定了你是否能成為領袖人物:臉部的寬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fWHR),被證明與領袖氣質、野心、進攻性聯繫在一起。

那些臉部更寬、顴骨更突出(往往是由睪丸激素水平較高造成的)的人,日後可能會發展出更堅毅、獨斷的個性,同時,也可能具有較強的進攻性。

臉型與領袖氣質的聯繫被廣泛證明。

2014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Carmen Lefevre對捲尾猴進行了研究,這是一種與人類很相近的靈長類動物。他們發現,捲尾猴的臉部越寬,就越有可能在猴群中獲得統治地位。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對足球隊員的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果。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 Keith Welker 研究了 2010 年世界盃的參賽隊員,他們發現,在一個足球隊中,隊員的臉部寬高比影響了進球數量和犯規率。如果隊員中寬臉的比例較高,不僅前鋒的進球數較多,中場的犯規率也比較高。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對於政治領袖臉型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結論。針對 29 名歷任美國總統的研究表明,他們的野心和成就動機都與臉部的寬度呈正相關,那些舉措較為激進、領導力更強的總統,臉部更寬。比如,約翰·肯尼迪就比切斯特·阿瑟的臉要寬得多,肯尼迪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當選總統,政治手段激進;切斯特·阿瑟則被廣泛評價為較圓滑、喜歡平衡。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測測自己有沒有領袖臉?

這裡的臉寬指左耳到右耳的距離,臉高指當你睜開眼睛時,上眼皮與上嘴唇邊緣的距離,而高除以寬,就是臉部的寬高比。

人的平均臉部寬高比是2左右,超過就屬於“寬臉”了。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 臉型的寬高比

肉肉臉更容易抑鬱和焦慮

格拉斯哥大學的 Benedict Jones 研究顯示,與脂肪“多不多”相比,脂肪“長在哪”,更能決定你的健康水平。

如果脂肪長在一些“不健康的部位”,就會加速釋放你體內的炎性分子,你就會比較容易患病。

比如,那些“梨形”身材,即腰較細,脂肪分佈在臀部、大腿的人,往往會比較健康;而“蘋果形”身材,即下肢纖細、但脂肪在腹部的人,就比較容易患病。

而臉部和腰腹一樣,也屬於不應該長脂肪的地方。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而且,肉肉臉不僅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你的精神健康——研究還表明,臉上肉更多的人,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的比例更高。

每個人都有相面的能力

“以貌取人”是人類天性。我們甚至會不自覺地從面相上來感覺對方聰不聰明。

2014年的一個研究讓男人和女人分別根據異性的臉部照片來判斷對方的聰明程度,結果發現,那些眼睛的距離分得較開、鼻子較大、嘴角輕微上揚、下巴較尖的人,在他人的眼中比較聰明。

與之對應的是,如果臉更圓、眼睛的間距更近、鼻子短小、嘴角下垂、下巴比較寬,則會被認為沒有那麼聰明。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 最右的面相被認為是最聰明的

是“相由心生”,還是長相決定性格?

許多研究都證明了性格與長相的相關性,那究竟是面部的特徵影響了我們的性格,還是我們本身的內在、自我評價寫在了我們的臉上?

自信的人比較美。

有一個實驗也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研究者讓一些女性分別身著不同的衣服拍下照片,其中一些衣服是她們自己特別喜歡的,另一些則是很舒適、但並不好看的,然後讓男性來評判這些照片。

結果表明,儘管自拍只是針對臉部,但當參與者身著他們認為很美的衣服自拍時,她們拍攝出的照片仍然在異性眼中更有魅力。這可能表示,我們的自我評價的確會影響我們容貌對他人的吸引力,“自信的人比較美”,這可能是我們的性格影響長相的一個例子。

日本的一檔電視節目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節目組安排對自己長相感到自卑的 kyouka 去學習意大利語,並且由一位高大帥氣的外教來指導。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男老師會不間斷地對 kyouka 進行讚美。諸如這樣的“你的眼鏡很可愛噢~黑色的頭髮和紅色的眼鏡框,是非常配的~”連誇50天。

最開始自卑到不肯露臉的kyouka↓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連續被誇了50天的自卑女孩長相變化↓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但同時,我們的性格也會體現在我們的長相上。

在年齡的增長與面容的關係間,有一種效應被稱為“道林·格雷效應”(Dorian Gray Effect),取自王爾德的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它說的是,當你年紀漸長,你的容貌會比年輕時更明顯地反映出你的性格特質。

我們的自尊、性格和自我評價則是流動的。有時,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會更懂得自己身上哪些是美的,並且更明白如何運用那些美。

以貌取人,是科學還是玄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