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從《囧媽》終於公佈這個“媽”是老演員黃梅瑩,也就是表明這是一個以中老年人物為女主角的故事時,我們就對它充滿了好感。

原因很簡單,太難得了。

版式:王威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1,沒想到。

2,不能更贊同。

3,有點慚愧。

看《囧媽》,我的情緒是這樣一條走線。

原本對《囧媽》的猜想,關注點一定是,會不會真的好笑,劇情走向會不會尷尬。

而沒想到的是,這麼好哭。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這是一部與《我不是藥神》有著共通之處的作品,用喜劇的類型和結構,講深刻的主題內核。

當然,完全與“藥神”作比對可能是不合適的,因為“藥神”背後的現實更深重,態度更嚴肅,我們自然不用將《囧媽》硬抬至這樣一個狀態。

但是,由囧系列自身這個維度上,《囧媽》的喜劇性和內核都有了新的突破,而由投射親子關係的維度上,無論是劇情的真實度,還是思想的當代性,《囧媽》都算得上是目前國內影片中做得很有閃光點的。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囧媽》是好笑的。但它不是由遠離日常的荒謬感或是審醜視角引發的爆笑,而是感同身受無比同情的會心一笑

徐伊萬意外同母親盧小花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K3列車,6天5晚,不得不在狹小的車廂空間裡朝夕相處。

想象一下,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餓(但她又覺得你胖!),你媽覺得你得多喝水,你媽覺得你睡得太晚,你媽覺得你得少玩手機……

原來隔三差五偶爾叮囑一下的節奏,現在時時監督高能攻擊了,崩潰不崩潰。

原本電話裡媽媽嘮叨幾句兒子敷衍一下的事情,現在是耳提面命動手動腳了,還忍不忍得住。

所有的笑點就來自於這種日常的細節對抗和代際反差,以及你隨時可能在某一處看到自己家鬥智鬥勇的影子。

很真實,很熟悉,但反而走向高級。因為不是為了囧而囧,所有的囧都來自於每個成年人的日常窘,更像是一波成年人的自黑自嘲,把所有人關於自我、親密、愛、理想的困惑點了出來。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strong>“不流於表面的破題。”

<strong>——導演管虎

如果只有笑笑鬧鬧,恐怕也不是這個階段的徐崢想做的東西。

從《囧媽》終於公佈這個“媽”是老演員黃梅瑩,也就是表明這是一個以中老年人物為女主角的故事時,我們就對它充滿了好感。

原因很簡單,太難得了。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而且,對於中老年人物故事的塑造,更考驗創作者本身的人生觀,與把控力。

比如我們一說到老年人,就是家庭劇。

再一提到家庭劇,最通行的故事結構,就是在某一方的無私奉獻下,或是意外病痛時,實現一個家庭矛盾的梳理和解過程。

這種做法問題不大,當然也有現實背景,只是有點庸常,有些不求上進,沒有真正幫助現代人尋找親密關係的解決之道,仍在傳遞一種偏傳統的以奉獻或以親情捆綁為基底的價值觀。

這很符合傳統鄉土社會的運作之道,卻不適應當代人的情感需求。

我不能更贊同的,就是《囧媽》中對人生價值的致敬,及對“愛”的解構重建。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strong>“我們過去講沒有條件的愛,今天我們會去講怎麼愛,如何更好地愛。我很高興這裡講到了接納,尊重,把每一個人當成獨立個體。”

<strong>——主持人楊瀾。

《囧媽》故事的講述層層遞進,功力深厚,在一個基本封閉的空間,通過母子二人在大量生活細節上的你來我往,將拌嘴瑣事表面之下,更深層的紮在心裡很久的刺挖了出來。

破除“愛”的障礙,首先一定是這樣,先解決根本性的誤解和溝通問題。

其次,則是梳理“愛”的來源和本性。

無論是我們的人生中,還是影視的塑造中,對於媽媽這個角色最大的誤解,莫過於她好像從來就是隻有一個面目,一個身份,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紅樓夢中會說,嫁了人上了年紀的婦女都是“死魚眼”。

電影中的情節遞進,則讓媽媽盧小花的形象和過往,一點點地豐滿起來。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她也曾是二八年華有能力有追求的青年,她有過美好的愛情卻也遭遇過無奈的中年折戟,她依然心裡有夢想要去追求。

她有過過去年代的犧牲,為了家庭孩子丟掉了自己的自由機會,但她現在敢於去實現自己的獨立價值。

這個母親和女人,貫穿一生的情感,都在其間描繪了出來。最後很立體,很完整,很動人。

我說過,這部電影很好哭,其中一個哭點,就爆發於媽媽最終站到舞臺上的高光時刻。多年後的圓夢,也是多年後重新尋得的自我,個體照射出的光芒,高貴的身影,純美的歌聲,那個瞬間,情緒會錯綜複雜地交織,沒法分辨清晰,只是覺得感動極了。

在對人的重塑之上,愛才能得以重建。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我極其欣賞電影所傳達的關於“如何愛”的理念。

不要講愛的無條件,人既不應該無條件地愛人,也不應該要求別人接受自己這種無條件的愛,並無條件地愛自己。這樣只會讓愛成為綁架和負擔。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是如此,人們的愛不應只建立在血緣之上,這樣的愛是盲目的,會疲憊的,也是眾多原生家庭問題的來源。

所有愛,都應以認可、尊重、敬重為基礎。

徐伊萬對母親愛的重建,先有因誤解的消除而對母親品質心性的真正瞭解,再有受到母親追夢力量的觸動而產生的敬重與認同。這種愛就不會是因為你是媽媽我必須愛你,而是你的高尚和優秀讓我愛你。

母親對徐伊萬愛的重建,則是因信任而放手,給出更多空間和自由。這樣的愛既解放了親子關係,也解放了自我的人生,解放了個體因身份而受限制的價值。

真的希望這樣上價值上得先進、上得現代、上得通透的電影,可以有更多,讓社會思想能夠不斷在溫和的潛移默化中往前走,而不是倒退反覆。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許多人在觀影后都說,“我現在特別想問問我媽媽,有什麼心願希望我幫她完成的”。

是呀,我也是這麼想,想著應該抱抱媽媽,帶她也去看看俄羅斯風光,鼓勵她也多多找尋退休後的人生意義。

隨後轉念一想,為什麼一定要有電影的提醒,我們才能想到這些?為什麼我們不會更多主動地思考這些?是我們懶得去想還是沒在乎過?

想到這裡,我覺得很慚愧。

《囧媽》:不流於表面的喜劇破題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