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焦慮?因為這7條快樂法則

1、一個人期望越小,越容易快樂。

我覺得自己是個運氣特別好的人,所以,有些事,能碰上,就覺得幸福感爆棚,比如來自土耳其和伊朗的這兩次邀請。

也有朋友勸我,好好拾掇一下自己的微博,買點流量,刷刷門面,這樣可以有更多類似的機會。我不想這樣做,因為有欺騙的嫌疑,雖然外國人實誠,可能並不容易揭穿,但我過不了自己這一關,我更願意憑藉自己的實力,所以現在認真地做INS,感覺只要圖片夠美、技術不斷進步,緩慢地增粉還是有希望的。

很多人的焦慮其實來自於與能力不匹配的慾望,或者是作假後被揭穿的擔憂。這兩者我都沒有。

我为什么不焦虑?因为这7条快乐法则

2、一個人韌性越大,越容易快樂。

我家裡環境不算多好,但也不差,除了物質上的保障,我更滿意的是精神方面的富足,家裡有很多書,父親有很多愛好,母親很賢惠,我年少的時候,不算吃過多少苦,回頭看,倒覺得享了不少福。工作後,單位環境也不錯,但也不會因為養尊處優弄出很多壞習慣,托賴少年時的教育,謙遜、知禮,後來進了IT業,經常要出差,倒也鍛煉出一份剛強來。

能享得了福,能吃得了苦,現在年事漸長,還是一樣。

如果一個人上得去但下不來,很多時候就懸空在那裡了,所謂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一個人下得去但上不來,世間的很多好物沒享受過,好事沒經歷過,眼界就打不開。

人要上得去,也要下得來。

五星級酒店能住,沙漠裡露營也行。

山珍海味吃得,路邊攤也吃得。

而且都不是忍受,是喜歡。

一切皆當作生活體驗,細緻入微地感受。

我为什么不焦虑?因为这7条快乐法则

3、一個人的興趣越多元,越容易快樂。

就像八面來風,比起一個方向的風,更加飽滿、強勁。

有天我們在群裡討論多元和垂直,小川叔說編輯建議他做垂直賬號,因為一個多元化的賬號是不容易被系統推薦的。我說道理我都懂,但是不想做,除非時機合適了,比如是時候專門開個旅行號。因為,“隨心所欲”有時候可以帶來更高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可以彌補收益上的欠缺,等同於“花錢買快樂”,這個是“不賺錢圖快樂”,畢竟不是所有的事都必須和錢掛鉤。

古典老師說:“現代社會分工,需要專業和重複化,而個體需要多元化,這也是現代職場人的痛苦之一,被工業化生產物化。”

非常認同,所以我還是做多元化的代表吧!

4、快樂是很自我的事情,不必強求他人的認可。

張愛玲說她媽媽在出國多年後回來,審視闊別多年的女兒,覺得她什麼都不會,於是以兩年為期,教她各種生活能力。

張愛玲這場兩年的教育是失敗的,但她又說:“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b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顛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這些快樂,不符合他人的標準,但可以充實自己的內心。

人應該擁有很多這樣的快樂內容,也不見得非要與人分享,自己安靜地享受就好。

我为什么不焦虑?因为这7条快乐法则

5、瞭解世間的各種規律,有時爭取,有時順應。

馮唐說:“生命中充滿無常,沒有什麼是絕對不可失去的,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

很多人還太年輕,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也不相信,因為在他們眼裡,濃烈的愛情就是應該燃燒到生命結束,摯愛的父母就是會陪自己到永遠。

很多事,的確是不經歷,不懂得,等到懂得的時候,發現有很多遺憾,陷於這些遺憾,又忽略了當前。

晏殊寫“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有人罵他無情無義,不懂得他是看透世事之後的珍惜之舉。

所謂爭取,是在還擁有時,好好把握相處的每分每秒。

所謂順應,是在失去後,做出百般挽回的努力未果,就放手。

放過他人,也放過自己。

我为什么不焦虑?因为这7条快乐法则

6、一個人活的越真實,越容易快樂。

有些人好面子,沒有相稱的裡子,於是百般遮掩,慢慢地,就活成了面子,假的面子。

因為是假的,總是害怕有被拆穿的時候,於是經不起風吹草動。

以前的社會,有很多傳統道德觀念束縛著,人沒有太多的自由,個體從屬於集體,需要顧及這顧及那,但現在已經不同了,集體概念已經越來越淡薄,長輩意志的力量也越來越小,人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壓抑自己,以前狹小的世界,因為互聯網而變大,一個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找到彼此欣賞的人,找到各種收入渠道,讓自己活好。與這些人這些渠道,反而有可能因為偽裝而錯失。

微信的slogan:“再小的個體都是一個品牌”。別說,這句話真是精妙。

明白了這個道理並把自己做成品牌,過程和結果都是快樂的。

我为什么不焦虑?因为这7条快乐法则

7、歸根到底,還是能力。

一個人再會說,很多都是假大空,也無法應對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一個人有能力,面對問題,總能找到三種以上解法,再根據當時的情境選擇最優解,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有備無患,從容以對。

有人熱衷於結交人脈,人脈固然重要,但對於一個沒有能力基礎的人,資源整合也並非易事。不要太相信網上所謂比爾蓋茨女婿的雞湯,那是寫給窮人看的。

能力的鍛鍊非一朝一夕之功,所有三天能力速成的課程幾乎都是騙局。

能力需要踏踏實實、厚積薄發,先循序漸進,再逐漸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