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有“快閣苑”“快閣村”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紹興有“快閣苑”“快閣村”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出紹興越城區鑑湖直街偏門外,有“快閣苑”“快閣村”“快閣公園”等名稱,這些小區名、村名、公園名,皆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在鑑湖之畔,讀書飲酒賦詩的“快閣”而得名。然而,“快閣”之名,出於何故?又是怎樣延續下來的?恐怕知者並不多。

“快閣”之名,源於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寫的七律《登快閣》詩:“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陸游愛其名,在鑑湖邊築起“快閣”。此後,快閣因陸游的居住而聞名遐邇,常有文人墨客前來尋蹤。

至清乾隆間,錢塘人任應烈,出守河南南陽,值青雲有路之時,便引退移家“鑑湖一曲”,築“我餘堂”,恬然作終老之計,屋宇不多,幽偏取適。堂有庭有廡,居室排比於堂後。從堂東嵌有“快閣家園”刻石的小扉進入,折北沿著鏤花高牆的白石甬道,穿過盡頭的月洞門,便入幽雅玲瓏的庭園。園內亭榭樓閣、假山池塘、甘蕉修竹、石筍碑刻,應有盡有。園北有敞軒三楹,簾櫳為窗,名“桐鄉書屋”。園的南端為“遊初齋”,齋的上面就是快閣,西壁有梯可登。閣“遠納群岫,俯收全湖”。隔岸是一片田疇,農歌漁唱,接響呼應。登閣東眺,炊煙萬縷,縈指天柱秦望;側身南瞰,“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同治八年(1869),揚州獅石山房主人姚仰雲故世,其子姚振宗扶柩回故里紹興,遵遺命購得任氏祖業,築堊一新,闢快閣為後房,又在園中補栽嘉蔭,庭園由是中興。振宗屢試不第,自念不為世用,乃移志於“目錄學”,博採群籍,終成一家。小皋埠皋社同人秦秋伊,復得藏園(即蔣士銓)遺墨,舉贈於姚,內有十景,慕遊者一時繼踵相接,里人呼之為“姚家花園”,成為越中名園。後又清代著名文士蔣士銓、陶方琦曾留下《快閣記》及《快閣後記》兩方碑石。孫中山、弘一法師、柳亞子、周恩來等曾到快閣遊覽,尋找陸游蹤跡。遺憾的是,至民國後期快閣建築漸圯。

現今的快閣公園是2012年建成的,是從原舊址西移了約二至三千米,重建於鑑湖一小島上,新快閣背島面湖,地處鑑湖最寬闊處,新快閣崇樓傑閣,氣勢非凡,成為鑑湖風景區的一個核心景點。

(原標題《紹興有“快閣苑”“快閣村” 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原作者謝雲飛。編輯幹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