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多年前,九段曾經為《高保真音響》雜誌撰寫過一篇關於平板耳機未來展望為內容的文章,在最終的結尾部分九段信心滿滿地總結這種結構的大型頭戴式耳機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於頂級耳機市場上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而當時促使九段敢於做出這種預測的最大信心源自我購入多時的初代AUDEZE LCD-2平板振膜耳機,這是一隻能讓聽者會「哇!」出聲的作品。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AUDEZE LCD-2平板振膜耳機應該是大陸用戶最早接觸到的「高級」平板振膜耳機之一,她的中低頻部分厚重綿密,而高頻與極高頻則較暗一些,這種特殊的調音風格讓其在流行人聲、藍調爵士等小部頭現場音樂類型的回放上有著讓人著迷的現場氛圍感,尤其是人聲方面的表現可謂感情極其充沛。這種富有個性的風格讓AUDEZE LCD-2一經上市就刷遍各大音樂評論員的榜單,褒貶評價都有,但不可否認的是它非常受發燒友的歡迎,也是AUDEZE這家美國耳機品牌被全世界所熟知的首款作品。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或許也是收到了市場的反饋,AUDEZE很快推出了自己真正來到「頂級」的作品:AUDEZE LCD-3,這是一款劃時代的平板振膜耳機作品。優勢明顯的振膜結構,更佳的磁路搭配讓這隻耳機在保留AUDEZE LCD-2優秀的中低頻表現的同時,改善了高頻的暗淡無光,讓這隻耳機的適用面得到了很好的擴展。稍後AUDEZE又推出了LCD-3 Fazor,這次改進主要是增加了叫做Fazor的調音柵板,它有助於改善高、低頻兩端的延伸,並提升聲音的透明度以及細節還原能力,使整個聲音的形體變得更為清晰具體,也正因為這些改進從而使AUDEZE LCD-3 Fazor成為AUDEZE家首款回放古典音樂也非常好聽的作品。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當時間軸繼續向後推移,來到2015年,這時的頂級耳機市場已經被平板振膜耳機所佔據大半,HIFIMAN也在這一年推出了家族平板耳機旗艦定位的HE-1000。為了應對這位唯一在市場地位可以對自己形成挑戰的強勁對手,AUDEZE再次發力推出了真正的頂級平板耳機,也是LCD耳機家族第一次以「Flagship」為標定的作品:LCD-4,請注意這次的頂級兩字九段並未加註引號。是的,如果說以往的LCD系列耳機作品或多或少還在聲音方面有所取捨,有著相對個性一面的話,全新的LCD-4則完全被設計成了一支沒有任何明顯聲音偏向,全音域都有著無可挑剔表現的真旗艦作品。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而為了讓LCD-4能夠配得上「旗艦」二字,AUDEZE可謂毫不吝惜,所有看家黑科技均被推到了前臺。首先是振膜方面,LCD-4採用了Nano-Scale Uniforce diaphragm納米級厚度的振膜,這是LCD系列耳機的首次,大幅降低的振膜厚度以及重量都能夠使得耳機聲音控制力大幅提升,從而讓其動瞬態表現更加驚人、失真度進一步降低;第二是磁路技術方面,LCD-4第一次採用了名為「Double Fluxor」的設計,這是一種磁體排列技術,與傳統平板耳機的對等式磁體排列不同,「Double Fluxor」技術將振膜兩側的磁體強度進行了差異化設置,在靠近人耳的一側磁體強度相對較弱,而對側的磁體強度則非常強大。這樣的設計能夠在保證足夠的磁通量的同時大大改善平板振膜結構所產生的聲波向耳道側傳播的通過性,提高了聲音的自然度和保真度;第三是磁體方面,在LCD-4上市的那個年代大部分的耳機的磁通量都還並不太高,拜亞動力T1的1特斯拉磁通量都是可以「笑傲群雄」的。直到搭載銣鐵硼強磁體的LCD-4出現,它一舉將磁通量的天花板推到了1.5特斯拉!這在當時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數據。強大的磁通量讓振膜的擺動幅度更加可控,擺動速度更加迅捷;最後則是由LCD-3 Fazor繼承下來的Fazor柵板技術,這也是AUDEZE的專利,它可以大幅減少聲波在磁體邊緣的衍射,從而在頻響兩端的延伸、聲音的透明度以及相位的正確性方面給出積極的改善,這些在上面的LCD-3部分九段已經做過介紹。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至此,AUDEZE已經完成了從進階到高級再到旗艦的市場佈局,再往後的時間就是補強補漏階段了。近些年,我們看到AUDEZE先是將耳機產品線重新作出規劃,推出了Flagship、Reference、Origins、In-Ear Headphones以及Gaming&Multimedia等多個系列。緊接著,LCD-X、LCDi4、iSINE20、LCD-GX等新品排著隊來到大家面前。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認,就是AUDEZE開始越來越關注移動隨身等新興市場,整個產品線也在整體向這個方向做著傾斜,甚至連旗艦系列的標號都下放給了耳塞作品,2017年著名的旗艦平板振膜耳塞LCDi4的上市可見一班。但LCDi4畢竟還是一款耳塞作品,難以扛起家族旗艦的真大旗,正當平板耳機發燒友們為之而感到疑惑時,2018年AUDEZE多年後終於再次更新了自家的旗艦耳機產品線,LCD-4的低阻優化版「新旗艦」LCD-4Z上市了。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與LCD-4這種傳統平板振膜耳機有所不同,新耳機的阻抗只有區區15歐姆,而我們知道LCD-4的阻抗高達200歐姆。在重量方面,LCD-4Z將外殼材質升級為鋁鎂合金,從而由LCD-4的735克配重降低到了600克。在保持106mm的巨大振膜尺寸、Nano-Scale Uniforce diaphragm納米振膜、Double Fluxor磁體技術、Fazor柵板技術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的阻抗讓LCD-4Z的靈敏度由LCD-4的100dB提升到了106dB。在正常的使用環境下,理論上LCD-4必須連接臺式耳機放大器才能發出足夠優秀的聲音,而LCD-4Z這次只需要一臺相對高推力的移動設備就可以滿足它的推力需求並迸發出足夠動人的旋律,這一點對於廣大隨身發燒友來說可謂是意義非凡的。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它真的可以「隨身」?我想這是很多發燒友對於LCD-4Z這隻旗艦平板耳機最大的疑問,哪怕來到一年後的今天,我們在網路上依然很難找到關於這隻耳機品評的隻言片語。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九段帶著對AUDEZE品牌的尊敬,帶著對LCD-2的良好印象,決定盲狙,而盲狙後的最終結果可謂喜憂參半。喜,LCD-4Z確實比自己的「老大哥」容易驅動太多,甚至插到九段的iPhone上都能推出足夠的聲壓,放在以往對於一隻平板振膜耳機這完全是無法想象的事情。而憂,則來自深度體驗後九段發現它也並非真的放下了身段,並不能做到真正的「隨身」。因為一臺手機、一臺普通的隨身音樂播放器等移動設備即使可以給出足夠的聲壓,但在硬素質方面,尤其是聲音穩定性上完全達不到旗艦應該具備的水準,而如果你想體驗LCD-4Z的「旗艦身份」,一臺更大體積、推力的「移動臺機」或許會是必需品,比如Astell&Kern剛剛推出的「坦克車」KANN CUBE。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上街?不存在的!它是一副AUDEZE打造的移動旗艦

AUDEZE為什麼要打造一副LCD-4Z這樣的低阻高靈敏度的旗艦平板耳機呢?九段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有一次九段外出參加一場活動,需要在外地酒店逗留一週左右,為了解決夜晚來臨的孤獨,我準備攜帶一套聽音設備陪伴自己一起出差,選來選去最終選定的就是KANN CUBE+LCD-4Z。每天忙完工作回到房間,九段就會躺在床上打開這套「隨身」系統,美妙的音符與親切的現場感躍然而上,實在是非常享受又愜意的時刻,而如此自然真實的聲音或許是很難通過普通的隨身音樂播放器外加一副耳塞可以做到的,哪怕是再高級別的耳塞作品,也是無能為力。因為先天的聲學結構就決定了它們音樂回放水準的天花板,耳塞註定是無法比擬頭戴式耳機那樣的自然聲場的,更無法營造趨近於真實音樂現場的氛圍感。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現在九段有些理解AUDEZE出品LCD-4Z的用意了,這副耳機並非簡單的為了「隨身」而隨身,它更多是希望通過大幅降低驅動難度來給予用戶一個更寬鬆的使用選擇,從而讓聽者不管是在家中欣賞自己的臺式耳機系統,還是在外出環境下用一套簡單的「移動」耳機系統來放鬆心情都可以獲得足夠動聽且真實的音樂體驗,而且是最頂級的體驗。尤其是在現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大家能夠安心坐在家中的音樂系統前認真聆聽美妙音符的時間真的愈發緊張,這種可以移動外出使用的頂級耳機就顯得更加可貴和實用了。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好推還能否旗艦?用通透感、空間感來考量

大幅降低的阻抗是否會對耳機的聲音表現產生影響,它還能像LCD-4一樣發出「Flagship」級別的聲音否?九段的答案是可以!用一臺KANN CUBE就足以體會LCD-4Z的特色——空間開闊、透明度極好、細節豐富、聲底柔軟、略帶暖意。。。。。。九段能夠想到的關於旗艦耳機的描述詞彙都要用上了。先講它的空間感表現,LCD-4Z的空間感是平板振膜耳機與生俱來的優勢,加上開放式的設計,這一點就更加突出了。以情歌天王Lionel Richi 1986年個人專輯的同名曲目「Dancing on the Ceiling」為例,開頭有一段走路聲,由右向左,接著開啟一扇門才導入音樂的前奏。單是這一段10秒的劇情,LCD-4Z對於整個場景的描繪力就讓九段印象深刻,不僅空間感清晰,腳步聲踏地的細節以及步伐在空間的迴響,這些在任何頂級耳塞作品裡都無法獲得,甚至在HD800這種頂級動圈耳機在同等驅動條件下也無法相比,你會感覺LCD-4Z下的左右距離特別遠,每一步的距離感也特別明確,整個空間感顯得尤其開闊自然,讓人頗有置身其間的感受。這感覺,九段只在LCD-4+Tranfomatic Audio HEAD2臺式系統下有同樣體會過,其他任何頭戴式耳機都不曾做到。果然平板耳機在聲音的通透感、空間開闊度上,比起動圈耳機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而降低驅動難度的LCD-4Z更是把這種優勢「下放」到了移動系統上。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旗艦耳機的最突出特質?音樂的活生

因為平板振膜的先天優勢,它可以做到動圈耳機無法達到的全頻段的更低失真度,這也讓音樂的自然與活生感更加突出,而旗艦平板耳機作品在這方面更是做到了極致,豐富的細節表現讓音樂回放更加自然逼真。用LCD-4Z+KANN CUBE聆聽林品任拉奏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本來在喇叭系統上已經聽到熟念,可是拿這套移動系統來聽,林的指尖變化竟然更加清晰了一些,小提琴的聲音細節非常豐富,可以聽見小提琴演奏者專注地控制著每一個音符的音色。在喇叭系統上面聽,演奏者的呼吸聲音並不清楚,可在LCD-4Z這套系統上呼吸聲自然地與音符的變化起伏,進一步拉近了聆聽者與演奏者之間的距離。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再來聽交響樂,這是絕大部分隨身移動系統的「死穴」,聆聽裡卡爾多夏伊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演奏的「馬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從絃樂群的強奏開始,LCD-4Z展現出強大的音樂張力,透過耳機你甚至可以看到夏伊指揮時在強奏的轉折間的呼吸,彷彿在為絃樂群大跳的音程加一把勁兒,在驚心動魄的強奏之後,絃樂群忽然圓滑地進入柔軟的旋律,那是第四樂章的主題,層層疊疊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聲部,交疊浮現,綿延不絕,LCD-4Z輕鬆呈現出絃樂群綿密的質地,同時把內蘊的音樂張力表現得很好,聆聽的情緒隨著音符為之高漲。

以LCD-4Z為例,淺析美國頂級耳機大廠AUDEZE奧帝茲的隨身進化史

均衡、綿密、能展現出音樂應有的光澤,又有寬闊豐富的音樂層次,是LCD-4Z聲音迷人的魅力所在,這種特質哪怕是用來詮釋一些錄音質量非常一般的流行音樂,尤其是人聲時也能展現驚人的功力。九段以梁靜茹「第三者」為例,這是一首錄音質量非常一般的作品,大部分耳機會讓歌者的張口聲充滿整個臉龐,聽者會感覺正坐在梁靜茹的嘴邊聽歌。LCD-4Z也不能創造奇蹟,梁靜茹的聲音結像依然非常貼臉,但讓人驚喜的是配樂與人聲竟然是可以分開的,你閉上眼睛甚至能感受到小舞臺的輪廓,樂器錯落有致的呈現在歌者的後方呈半圓狀排列,梁的嗓音被表達的非常動情,沒有過分的厚度呈現,但又有著足夠的質感與豐富的尾音滾過耳邊,甚至嗓音最終的那一點點顫動都可以非常完整真實的呈現出來,那種對愛人的不捨與自我救贖的情感表達瞬間動容了人心,音樂活了。

還是老路數,寫在最後

本文不是一篇評測,也不是一篇推薦文,完全源自戴著LCD-4Z聽歌時的一些遐想,九段希望用這支現今AUDEZE的看家旗艦為例,用一點文字來淺析這家美國耳機大廠是如何探尋「移動」之道,通過不斷的技術演化來降低耳機的推動難度,迎合音樂發燒友們不斷進步的使用條件和需求的。當文章來到最終,九段也不禁陷入一些思索,以往臺式耳機系統與隨身音樂系統的界限與差距還是那樣的清晰明瞭嗎?LCD-4Z+KANN CUBE這種移動系統已然可以給出超越很多高級臺式耳機系統的聲音表現了,或許我們也是時候換換思路來考量這一問題了。

我是九段,咱們下次再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