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十四五”電力消費需求預計為9.5萬億千瓦時

摘要:電網投資的下降,短期內對電力供需不會帶來明顯影響。從2020年的電力供需形勢看,預計全國電力供需仍然維持總體平衡的態勢,預計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將通過多方面措施,緩解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局面:一是通過加強配套電源建設,提高現有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的利用效率;二是加快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包括煤電靈活性改造,氣電等調節性電源的建設;三是加強需求側管理,引導用戶科學用電;四是積極推進儲能技術商業化運營。

1月21日下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發佈《2019-2020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總結分析了2019年的全國電力供需情況,並對2020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作出預測。

報告指出,2019年,全國電力生產運行平穩,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全年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為51%。預計2020年,電力消費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5%。預計年底發電裝機容量21.3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繼續上升。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

在記者答問環節,記者就“十四五”規劃和國家電網的投資變化對於2020年電力供需的影響進行了提問,中電聯相關負責人給出瞭如下答覆。

01

2020年,“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引人關注,對於全國電力供需而言,中電聯有哪些研究和預測?

為配合國家能源局做好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工作,中電聯自去年開始,組織開展了電力行業“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發展研究,電力供需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如下:

從電力消費方面看,預計我國電力需求還處在較長時間的增長期,電能佔終端能源的比重將持續提高,多重因素推動我國用電需求增長。具體表現在:電能替代持續保持較大規模;以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用電仍將維持電力的剛性需求;以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持續帶動第三產業用電持續快速增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將不斷推動我國居民生活用電穩步提升。預計“十四五”期間電力消費需求達到9.5萬億千瓦時,比“十三五”期間有約兩萬億千瓦時的增長空間。

從電力供應方面看,電源結構呈現清潔化、低碳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預計2025年電源裝機27.6億千瓦,其中水電4.87億千瓦,核電0.89億千瓦,風電3.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3.4億千瓦,氣電1.79億千瓦,煤電12.5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比達到48%。

從電力供需形勢看,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但保障電力系統平衡的難度加大,部分地區在用電高峰時段仍偏緊。主要考慮到,一方面,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屬於低能量密度電源,有效容量低,難以保障實時用電的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比例逐步上升,使得系統峰谷差不斷加大,導致系統面臨的調節壓力日益增大。

02

2019年,國家電網投資收緊,對於2020年全國電力供需而言,會受到什麼影響?

2019年,全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4856億元,同比下降9.6%,投資的回落主要是隨著部分輸電工程投產,在建工程項目有所減少的影響。從電網投資的特點來看,農網改造升級及配網建設是當前電網投資建設重點。

110千伏及以下電網投資所佔比重為63.3%,比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其中,10(20)千伏及以下投資2262億元、同比增長4.7%。

電網投資的下降,短期內對電力供需不會帶來明顯影響。從2020年的電力供需形勢看,預計全國電力供需仍然維持總體平衡的態勢,預計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具體看,預計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餘;華東、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華北、華中區域部分省份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將通過多方面措施,緩解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局面:一是通過加強配套電源建設,提高現有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的利用效率;二是加快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包括煤電靈活性改造,氣電等調節性電源的建設;三是加強需求側管理,引導用戶科學用電;四是積極推進儲能技術商業化運營。

附:《2019-2020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發佈內容

2019-2020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

分析預測報告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2020年1月

2019年,全國電力生產運行平穩,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全年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為51%。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電力延續綠色低碳發展態勢,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繼續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保持快速增長;跨區、跨省送電量實現兩位數增長。預計2020年,電力消費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5%。預計年底發電裝機容量21.3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繼續上升。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

一、2019年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一)全社會用電量平穩增長,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的拉動效果明顯

2019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全國人均用電量5161千瓦時,人均生活用電量732千瓦時。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5.5%、4.5%、3.4%和4.7%。電力消費主要特點有:

一是第一產業用電量平穩增長。2019年,第一產業用電量78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其中,漁業、畜牧業用電量分別增長8.2%和5.0%。第一產業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1%,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0.05個百分點。

二是第二產業及其製造業用電量保持中低速增長。2019年,第二產業用電量4.94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1%;各季度增速分別為3.0%、3.1%、2.7%和3.5%。第二產業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8.3%,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47.9%,拉動2.1個百分點。製造業用電量比上年增長2.9%,其中,四大高載能行業[1]用電量比上年增長2.0%,其中建材行業用電量增速為5.3%,黑色行業用電量增速為4.5%,化工行業用電量與上年持平,有色行業用電量增速為-0.5%;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2]用電量比上年增長4.2%;消費品製造業[3]用電量比上年增長2.2%;其他製造業[4]用電量比上年增長6.3%。

三是第三產業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19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5%,各季度增速分別為10.1%、8.6%、7.7%和11.8%。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增長16.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用電量增速均在10%以上。

四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中速增長。2019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2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7%;各季度增速分別為11.0%、7.7%、1.2%和3.7%。分城鄉看,城鎮居民、鄉村居民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5.9%。

五是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50%。2019年,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5和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3.1%和17.9%,兩者合計達到51.0%,其中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

六是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2019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3.6%、4.5%、6.2%、3.7%,佔全國比重分別為47.2%、18.7%、28.3%、5.8%,全國共有28個省份用電量實現正增長。

(二)電力延續綠色低碳發展趨勢,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均保持較快增長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比上年底增長5.8%,其中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8.4億千瓦,比上年增長8.7%,佔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1.9%,比上年底提高1.1個百分點。2019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825小時,比上年降低54小時。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7995億元,比上年下降2.0%。

電力供應主要特點有:

一是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突破20億千瓦。截至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同比增長5.8%。分類型看,水電3.6億千瓦、核電4874萬千瓦、併網風電2.1億千瓦、併網太陽能發電2.0億千瓦、火電11.9億千瓦。火電裝機容量中,煤電裝機10.4億千瓦、氣電9022萬千瓦。2019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0173萬千瓦,比上年少投產2612萬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6389萬千瓦,佔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62.8%。全國新增併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574萬千瓦和2681萬千瓦,分別比上年多投產447萬千瓦和少投產1844萬千瓦。新增煤電、氣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989萬千瓦和629萬千瓦,分別比上年少投產67萬千瓦和255萬千瓦。

二是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快速增長。2019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3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7%。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39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4%,佔全國發電量的比重為32.6%,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水電、核電、併網風電和併網太陽能分別比上年增長5.7%、18.2%、10.9%和26.5%。全國全口徑火電發電量5.0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4%;其中,煤電發電量4.56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7%。

三是水電和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比上年提高。2019年,水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726小時,比上年提高119小時;併網太陽能發電1285小時,比上年提高55小時;併網風電2082小時,比上年降低21小時;核電7394小時,比上年降低149小時;火電4293小時,比上年降低85小時,其中煤電4416小時,比上年降低79小時,氣電2646小時,比上年降低121小時。

四是農網升級改造及配網建設是電網投資重點,跨區跨省送電量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4856億元,其中110千伏及以下電網投資佔電網投資的比重為63.3%,比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全國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23042萬千伏安,比上年多投產828萬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4022千米,比上年少投產7070千米;新增直流換流容量2200萬千瓦,比上年減少1000萬千瓦。2019年,全國跨區、跨省送電量分別完成5405億千瓦時和14440億千瓦時,分別比上年增長12.2%和11.4%。

五是電力燃料供應由緊平衡轉向總體平衡,電煤全年綜合價超過綠色區間上限。煤礦優質產能逐步釋放,進口煤支撐作用較好發揮,2019年電煤供應總體有保障。電煤價格前高後低,震盪幅度收窄,全年綜合價仍超過《關於印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的通知》(發改運行〔2016〕2808號)規定的綠色區間上限(500-570元/噸)。

中國沿海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沿海指數)5500大卡周價格圖

(三)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採取了有序用電措施

2019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餘;華北、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其中,蒙西、冀北、遼寧、浙江、江西、湖北、海南等省級電網在部分時段採取了有序用電措施,蒙西電網從前幾年的電力供應能力富餘轉為2019年以來的電力供應偏緊。

二、2020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一)電力消費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2020年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國家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大背景下,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延續平穩增長,在沒有大範圍極端氣溫影響的情況下,預計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比2019年增長4%-5%。

(二)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將繼續提高

預計2020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投產8700萬千瓦左右。預計202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1.3億千瓦,增長6%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9.3億千瓦左右,佔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3.6%,比2019年底提高1.7個百分點左右。

(三)全國電力供需保持總體平衡

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分區域看,預計華北、華中區域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偏緊;華東、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餘。

三、有關建議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翻番”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電力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和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精神,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脫貧提供電力保障,切實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及電力供需分析與預測研究,提出有關建議如下:

(一)多措並舉,提升電力高質量可持續保供能力

一是更多以市場方式降低社會總體用能成本。進一步加強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科學規劃設置不同範疇的交易品種,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結合各地電網發展階段、電網運行特性、電價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差異化核定第二監管週期輸配電價水平;合理確定關鍵核價參數,科學修訂輸配電價定價辦法,在降低社會用能成本的同時,保障電網企業可持續安全保供和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二是推動煤電板塊穩步轉型。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穩定電煤供應,平抑電煤價格;建立完善容量市場及輔助服務補償機制,逐步由單一電價向兩部制電價過渡,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煤電企業轉型發展;同時,給予煤電企業一定的專項資金和專項債轉股政策支持,保障火電企業更好為全社會服務,發揮系統調節兜底保供的基礎作用和集中供暖供熱的保民生作用。

三是合理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保持產業政策連續性,控制補貼退坡的節奏和速度,確保風電、光伏等產業鏈平穩運行發展。發揮金融市場作用,開發針對清潔能源的融資品種,將應收補貼款納入流貸支持範圍,解決全行業補貼資金缺口問題。

(二)協調發展,提高電力資源配置效率

一是統籌源網荷儲發展。推進建設發展分佈式與集中式的清潔能源供能方式,充分發揮電力在能源轉型中的中心作用和電網的樞紐作用,聚焦用戶需求,通過智能化電力設備及調節手段實現源、網、荷、儲的整體優化,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的配置能力。

二是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破解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及電力輸送問題,保障新能源消納。通過建立完善配套政策和市場機制,提高企業積極性,推動氣電、抽蓄等系統靈活性調節電源建設,同時,要加快完成“十三五”煤電靈活性改造目標,推動煤電企業轉型升級。

(三)政策引導,促進電力高效利用

一是進一步推進電能替代。在需求側領域合理實施電能替代,不斷創新替代方式和內容,進一步擴大電能替代範圍和實施規模,擴大電力消費市場,促進大氣汙染治理。

二是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探索實施需求響應和精益化的有序用電;進一步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機制,以及居民階梯電價等相關政策,不斷提高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全力推進電氣化進程。

三是加大轉供電環節的清理整頓,在降低企業用電成本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益、提振實體經濟的政策環境下,引導和幫助電力用戶用好政策紅利,提升用電效率。

註釋:

[1]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2]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包括:醫藥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9個行業。

[3]消費品製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及精製茶製造業、菸草製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傢俱製造業、造紙和紙製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12個行業。

[4]其他製造行業為製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其他製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