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這裡是中國鄒城。

這裡是孟子故里。

這裡是“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

上述三句話永遠是鄒城人的身份證,

是我們鄒城的文化地標。

歷史可以讓一城一地滄海桑田,

但文化卻可以幫我們把根留住。


一片古老的土地

約在8000年之前,鄒的土著居民生活在群山環繞,海拔較高的沂水河的上游,隨著氣候變遷和生存技能提高,他們便慢慢向沂水河,沭水河中游以及其它地區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走去,最後終於踏上了遼闊的平原大地。


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遠古時期,這裡是東夷文化圈中最為興盛的區域之一,以太昊為始祖的風夷部落,以少昊為領袖的鳥夷部落等氏族部落都曾在此繁衍生息,西周初年,一個叫訾(zi)婁或邾婁的部族受封於此,建立了邾國。春秋時,邾國又稱作泗上小國。戰國末邾國為楚所滅,秦滅楚後,在此設鄒縣,此後的2200多年間,除北宋年間有13年被劃歸仙源縣(今曲阜市),一直稱為“鄒縣”,直至1992年改稱鄒城市。


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鄒的邑城最初建在孔子的出生地陬邑,即今天曲阜市平山一帶,時間約在夏的後期。這裡就是後來的邾國的始封地。公元前615年邾文公將都城遷往峰山之陽,邾國故城歷經千年風雨之後,南北朝時宋元嘉十三年(436)鄒縣城遷往崗山之陽,就是現在鄒城市所在地。到今天,崗山之陽的城邑又穿越了1500多年的滄桑。


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裡有女媧的黃土造人、煉五彩石補天、壘嶧山的創世神話:有伏羲在鳬山畫八卦、教人結網捕魚、畜牧,以及伏羲、女媧兄妹在東西鳬山滾磨成親的遠古傳說。


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這裡是儒學的發源地,誕生了孔子,也養育了孟子。今天,聳立在鄒城火車站廣場的“孔子誕生地”和“孟子誕生聖地”兩塊石碑,還有移入孟子廟的那塊“子思子作中庸處”碑說明,《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這被奉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傳世經典的“國書”,竟有三部與鄒城有關。


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這裡也是道教的清修之所,僧人的弘法之處。相傳,道家創始人老子曾在嶧山修煉,北朝時期,佛教高僧也看中了鄒城這一寶地。在鐵山、崗山,尖山,葛山、嶧山等六山的巨大花崗岩石坪上,懸崖峭壁上,山谷的巨石上,他們刻寫下大量佛教經文。


經文字大如鬥,被古人讚譽為“精跨羲誕,妙越英繇:如龍蟠霧,似鳳騰霄”,被康有為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首”。它們不僅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為研究漢字演變提供了難得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它記載了佛教在儒學聖地的滲透,展現出儒、釋、道在這塊土地上的融合與發展。


探尋8000年前的鄒城,中國古代“國書”發源地


鄒城走過了昨天,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腳步裡,依然要繼續譜寫新的傳奇。許多有識之士呼籲把文化的根留住,要對鄒城的傳統文化發掘整理,讓古老的文化為發展增添助力,使之成為萬世永傳,用之不竭的精神滋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