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19年回顧:規模上升貨基獨大“賺錢效應”明顯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公募基金2019年回顧:規模上升貨基獨大“賺錢效應”明顯

“十年前3000點,十年後還是3000點。”

這縈繞在萬千股民心頭的“A股魔咒”在公募基金上並不靈驗。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公募基金就站上8萬億元大關,到2019年時已突破14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5%。

公募基金2019年回顧:規模上升貨基獨大“賺錢效應”明顯

數量規模齊升 貨基一家獨大

截至2019年11月,中國公募基金產品突破6000只,總規模達到14.20萬億元。

公募基金2019年回顧:規模上升貨基獨大“賺錢效應”明顯

貨幣基金規模最大,達到7.17萬億元,佔據半壁江山,說明大部分基民購買基金是將其當作銀行存款的替代品,而非投資品。

股票基金規模突破1萬億元,但仍不足債券基金的一半,混合基金介於二者之間,由此來看即使選擇投資的基民風險偏好仍然較低。

QDII規模最小,僅有0.09萬億元,不足1%,反應出目前基民對海外資產配置興趣一般。

走勢穩中向上 股基一騎絕塵

2019年A股表現不俗,上證指數漲幅高達22.10%,“賺錢效應”明顯。

同期,99%的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50%的公募基金收益率超過10.00%,平均收益率為22.41%。

股票型收益率最高,為39.61%;混合型收益率次之,為32.04%。其中,廣發雙擎升級(005911)、廣發創新升級(002939)、廣發多遠新興(003745)、華安媒體互聯網(001071)、銀華內需精選(161810)五隻淨值翻倍。

整體來看,2019年全年公募基金規模在13.40萬億-14.30萬億元之間波動。開年後一路上升,2月達到峰值14.29萬億元;之後持續下滑,6月最低降到13.46萬億元;觸底後穩步回升, 11月底重新站上14萬億元關口。

公募基金2019年回顧:規模上升貨基獨大“賺錢效應”明顯

產品創新激發 開放速度加快

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鏈日趨完善。

2019年6月,市場期待已久的科創板順利推出,科創板基金也紛至沓來。首批發行的科創主題基金大多首日售罄,不少基金公司首募規模超百億。

2019年10月,證監會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拉開了基金買方投顧的序幕,推動了“賣方銷售”向“買方投顧”商業模式的轉變。

同年12月,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多家基金公司上報公募MOM產品。讓最頂尖的專業人士來管理資產,對居民財富積累尤為重要。

2019年對公募基金來說是,不論是收益回報還是行業發展,都是值得回顧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