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朋友經常抱怨帶孩子太累了,每天圍著孩子連軸轉,連點自己的空間都沒有。雖說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但朋友仍然是忙個不停,有時甚至會忘記吃早餐,常常一天兩頓飯就解決了。

早上五點半起床,就要給一家人做早餐,然後催促孩子吃飯,送孩子上學,等買好菜回到家,又要洗衣服,收拾孩子的房間。

到了下午要接孩子放學,吃過晚飯後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等到孩子去睡了,朋友還要幫孩子檢查書包以及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一切忙完看看時間差不多都11點半了。

現實生活中,相信有很多媽媽和朋友一樣忙碌,為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整個身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但是這樣的無私付出卻換不來孩子一顆感恩的心,這也著實會讓父母懊惱:為何我們會如此的“吃力而不討好”呢?

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為什麼中國式家庭的父母這麼累?

1、中國式家庭的父母表現得過於擔心

擔心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個太重了,還是我來吧!”,擔心孩子的安全:“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一定要告老師,知道了嗎?”

父母的過分擔心造就了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的行為,並會幫助孩子主動承擔起一切責任。

2、中國式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太滿”

雖說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中國式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溺愛的方式。孩子就是家裡的“小黃帝”,好吃好穿的都要先給孩子,父母卻要節衣縮食。

3、中國式家庭的父母太過於無私

中國式家庭的父母通常會讓孩子無條件的享受自己的寵愛。即使孩子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情,父母也會急於代勞,並會對這種無私的行為加以延續。


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中國式家庭的父母之所以覺得累是因為承擔的太多,不懂得為自己減負,這種類型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更自私、更懶惰。

父母不懂為自己減負,孩子只會越來越懶

小楊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可以出類拔萃。所以小楊給孩子制定了很多的學習規劃,孩子只要按照規劃進行就可以了。

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孩子的成績確實不錯。但是最近學校要求孩子必須要住校,離開了媽媽的“規劃”,孩子瞬間找不著北了,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因為孩子習慣了媽媽的引導,一旦沒有了媽媽的規劃,孩子就會無從下手,繼而產生思想上的懶惰。

1、家長過度的攬責,讓孩子沒有存在感

家長對孩子有教育的責任,但是卻沒有替代的權利。如果父母一力承擔了所有的責任,不僅會讓自己被責任所束縛,更會讓孩子缺乏存在感和參與感。

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2、家長表現得期望越高,孩子越會牴觸

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為之付出的也就越多,孩子內心所承受的壓力也就更大。當這些壓力超出孩子的承受範圍後,孩子就會出現牴觸情緒。而“費力不討好”的說法就是最好的印證。

3、家長不懂得適當放手,孩子的自理能力受到限制

家長不願意放手,認為自己可以為孩子遮風擋雨,其實不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去走,當孩子的自理能力受限時,只會造成父母的勞累和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

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其實,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適當的“偷偷懶”,並不會讓自己覺得很累,因為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學會這“4種懶”,孩子會更優秀

1、懶得動手

當父母習慣性的替孩子做事情時,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因為缺少鍛鍊而受到限制。所以父母要適當的偷偷懶,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懶得動手,孩子才能更加獨立自強。

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2、懶於為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在犯錯後,有些家長喜歡把責任都歸結到自己的身上,常以寬容的態度來應對孩子。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失去擔當,遇到問題時總會選擇逃避,缺乏責任感。

3、懶於輔導孩子

孩子在年幼時,父母的輔導有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且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時,家長要適當的放手,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4、懶於囉嗦孩子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經常會“看不慣”,所以就會以囉嗦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雖然目的是提醒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很反感這樣的語言刺激。懶於囉嗦,或許會讓家長更有說服力。

中國式父母總覺得帶娃太累?那是你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棒

其實,父母的累也不一定能夠換來孩子的自我成長,不恰當的付出也未必會得到教育上的回報。當父母幫孩子承擔過多時,孩子自身的能力就會被限制。

作為父母,我們在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外,更要教會孩子自給自足的本領,讓孩子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去體會父母的辛勞,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