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一、密封件行業概述

在工業應用領域中,密封是指用於防止液體或氣體等流體從機械設備縫隙相鄰結合面間洩漏,以及防止外界雜質如灰塵與水分等侵入機器設備內部的零部件。根據密封工作時零件間是否運動可將密封分為靜密封和動密封兩大類。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密封件應用於石油化工、煤化工、油氣輸送、核電、電力、水電、製藥、冶金、食品、船舶、航天航空、軍工等各個工業領域,凡是壓縮機、泵、反應釜等輸送或攪拌流體的旋轉機械都需要使用密封件,密封產品的性能直接影響客戶項目的安全、環保、節能及長週期運行。

密封件按照材質可分為金屬密封件、橡膠密封件和塑料密封件三大類,目前密封件產品以金屬密封件為主,橡膠和塑料密封件產品佔比較小。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機械密封行業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發展,普通機械密封領域的技術及產品日趨成熟,大部分應用領域已能替代進口產品,性能接近國外產品,但高端產品還處於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僅有少數具備一定研發設計、生產和服務能力的國內企業如四川日機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丹東克隆等,發揮本土優勢和服務優勢,在高端市場同國外企業競爭。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0-2025年中國橡膠密封件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二、密封件行業現狀

我國機械密封市場中,高端市場佔比大約為20%,產品以高參數機械密封件為主,主要應用於核電、軍工以及航空航天;中端市場佔比約為35%,產品應用廣泛,如化工廠、食品生產、製藥、造紙等領域;低端市場佔比大約在45%左右,產品以輕型機械密封件、墊片密封件以及其他低參數機械密封件為主。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密封件受下游行業影響嚴重,近年來我國正在進行產業轉型,這使得我國密封件市場規模波動較大,2017年我國金屬密封件行業銷售收入為739.05億元,同比下滑10.7%利潤總額為60.94億元,同比下降4.06%。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三、密封件行業代表企業

目前我國密封件行業龍頭企業有日機密封和中鼎股份,近年來兩家龍頭企業的營收均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2018年日機密封營業額為7.1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90%以上的營收與密封件相關。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2018年中鼎股份營收為123.68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密封件業務營收為29.5億元,佔到總營收的23.83%,同比增長8.61%。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資料來源:中鼎股份年報、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國密封件行業整體營收波動較大,龍頭企業保持穩定增長

資料來源:中鼎股份年報、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密封件行業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年來在市場需求拉動下,機械密封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高端產品領域,幾乎被美、日、德等強國所壟斷。這是由於長期以來本行業投入少、基礎差、底子薄、實力弱等原因造成的,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國內的密封件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造成的。密封件行業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密封件企業研發創新能力較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較少,全行業基礎理論研究較薄弱,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自主創新體系的建立尚不完整。多數企業產品技術源於仿製,缺乏創新。目前國產的多數產品主要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進國外技術的產品,許多產品的性能指標已不能滿足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主機發展的需求,大部分高端產品過度依賴國外進口,自主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

2、產品質量較差

我國密封元件技術水平受原材料、配套件和關鍵工藝的制約,導致了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嚴重影響了產品的精度、性能、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先進的設計方法和關鍵工藝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推廣應用,如柔性加工、仿真技術、虛擬技術等。同時我國的密封件企業往往只注重企業內部的質量控制,並沒有將此延伸到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導致顧此失彼,由於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導致功虧一簣。

3、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目前很多密封件行業都上了ERP系統,但是由於ERP系統的實施並不是很完善,企業在很多情況下一味追求所謂的“零庫存”,這對採購部門的工作造成了誤導,導致其在採購實踐上往往為了降低庫存而降低庫存,而忽視了成本問題。只注重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忽視間接費用的控制,也是我國密封件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