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本月,美國國防供應商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在英國倫敦舉辦了一場供應商大會。該公司在會上首次公開展示了其設計的“新輕坦”MPF的實車照片與縮比模型。美國陸軍將在未來的19個月內,對該公司與BAE系統公司建造的各12輛MPF原型車、2套用於彈道測試的車體和炮塔進行測試和評估,並在其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採購,採購的總額為504輛。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在本次展示之前,通用動力公司僅展示過一款名為格里芬I的非競標樣車,由於是在英國阿賈克斯裝甲車的地盤上改裝而來的,因此當時的格里芬I方案顯得非常頭重腳輕,很難說像一輛真正的坦克。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而此次曝光的正式競標方案則完全是在借鑑了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的設計思路的基礎上全新研製的,從設計理念上已經與我國的15式輕型坦克有了很大的相似之處,可以說其已經從一門能移動、有防護的火炮,進化成了一輛真正意義上的坦克。既然兩者已經有了很大的相似性,那麼美軍新MPF與15式輕坦的對比也就自然成為了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在防護上,這款MPF延續了M1系列主戰坦克將車體首下設置為主迎彈面,而對車體首上部分做大傾角跳彈處理的防護思路。再加上動力艙前置導致車體前部拉長,並進而使車體首上的迎彈面積增大,以及前置的發動機和傳動能夠為後面的乘員艙提供一定程度的防射流保護的優勢,這型坦克的車體防護水平無疑是相當高的。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相比之下,我軍的15式輕坦雖然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但是整體防護效能還值得商榷。這主要是因為動力艙後置的設計使得其車體前部長度稍短,防護能力優秀的車體首上部分投影面積相對較小,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同樣的設計也使得車體前部有足夠大的空間來佈置複合裝甲,這能提升其車體首下的防護能力,使整個車體防護趨於均衡。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而在炮塔防護方面,雖然這款MPF的炮塔從外觀上看還是M1系列的傳統風格,不過其至少在裝甲設計方面已經變得相當“中式”了。從此前已經曝光的模型上來看,新MPF的炮塔主裝甲已經實現了完全的模塊化,這提升了坦克的可維護性和可修復性,非常有利於其在長期作戰中的戰鬥力保持。未來,這款新MPF的炮塔裝甲也與15式一樣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在火力方面,通用動力公司曾經給格里芬I安裝過一門120毫米XM360輕量化主炮。這門火炮最大的賣點在於其能夠在不削減威力的前提下兼容M1A2坦克的全部種類彈藥。不過其缺點在於採用了大量的減重、減後座手段,製造成本瞬間爆炸。這也是此次曝光的新MPF換回了M68(L7)系列105毫米火炮的直接原因。考慮到美軍自己仍在使用M1128這樣的105毫米突擊炮,且大洋彼岸解放軍的15式輕坦也只安裝了105炮,因此這一“閹割”方案總體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不過,雖然都是在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炮的基礎上“魔改”而來的,但中美兩國的105炮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首先,我國94式105炮在L7的基礎上加長了身管、提高了膛壓上限,這有利於105毫米穿甲彈的進一步挖潛;而美軍在開發了M68A1系列105炮提升了膛壓上限後,就沒再在火炮上做過文章了。這意味著在反坦克火力的發揮上,15式輕坦要略優於新MPF。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此外,雖然美軍對120毫米火炮配套彈藥的研製下足了功夫,但對105炮的配套彈藥則顯得非常“無為”,直到今天M1128使用的還是穿、破、碎、霰四種基本彈藥。相比之下,我軍105毫米線膛炮還普遍裝備了攻堅榴彈和雲爆彈,對不同種類目標的處理能力明顯高於美軍的105毫米炮。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而在機動方面,通用動力沒有對新MPF的相關性能做過多說明,不過以美軍此前對MGS的要求來看,其機動性能應該與15式相當,均能達到現役三代主戰坦克的水平。雖然可供參考的信息很少,但新MPF依舊有一些值得我軍借鑑的新設計,比如其在車體前後安裝了用於閉艙駕駛的全景攝像頭。相比之下,我軍現役坦克對改善駕駛性能方面做得努力還顯不足。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為了壓縮成本、提高可維護性,新MPF採用了大量與M1系列坦克兼容的子系統,小到主動輪、駕駛員艙蓋、車長觀察塔,大到火控系統新MPF均與M1A2C坦克完成了無縫接軌。未來,如果在戰場上出現了MPF的主動輪被擊毀,而該部隊的後勤補給沒有跟上的情況,MPF車組完全可以向隔壁的M1A2部隊借個輪子裝上繼續用。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但反觀我軍,15式輕坦使用的是單插銷履帶、13齒主動輪,而另兩款大量裝備的主戰坦克99A型和96A型採用的則是雙插銷履帶和11齒主動輪,不存在互換的可能性。不僅如此,雖然99A型的主動輪、負重輪規格與96A型相同,但卻又不是同一種。雖然確實可以互換,但是生產和調配起來卻略顯麻煩。因此,美軍的標準化、通用化思想是十分值得我軍借鑑和學習的。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在使用方面,美軍對MPF的使用方案是將其編入步兵旅戰鬥隊(IBCT)作為旅級支援火力使用。之所以要採購504輛MPF,是為了能夠給全部36個IBCT都配上一個14車火力支援連。作為強調快速反應、只裝備了各種類型的悍馬、M-ATV的輕裝步兵,其在被快速部署到戰區後往往缺乏必要的火力支援。如果為其配備一個M1A2坦克連,則每個IBCT需要增加14架次C-17的運力。但如果為其配備一個每輛車只有38短噸(約34.5公噸)的MPF連,則只需要多出7個C-17架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不過這與我國15式輕坦目前的使用方法是有很大出入的。在此前官媒關於15式輕坦首次參加對抗演習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15式輕坦目前仍舊是作為傳統的坦克單位編入重型合成旅的。這裡面固然有緩解重型旅在軍改後編制擴充導致的缺編問題的考慮,但也顯示了我軍對於15式輕坦的使用思路。未來,15式坦克可能要優先替換南部戰區、西藏軍區下轄重型旅的老式坦克,形成南15、北99的裝備組合,此後才會去考慮為以猛士為主要載具的輕型合成旅提供靠譜的火力支援。

美國新輕坦能否趕超我軍15式坦克?

從新MPF的亮相我們不難發現,雖然軍隊與國會的扯皮讓美軍的部分武器裝備發展原地踏步了幾十年,但一旦下定決心要做,美國的防務承包商依舊有強悍的裝甲車輛設計能力,用大量現有的子系統和貨架設備在短時間內攢出一款性能相當不錯的全新產品。這個能力是比單單一款產品更應令我們加以重視的。為了不在今後的競爭中落敗,我們也應在吸收各方優勢的基礎上繼續加快自身的裝備發展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