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夥奮鬥二十年 從“異鄉人”變“本鄉人”接父母來城市團圓


尚華偉來自河南周口商水縣,在鄭州打拼二十多年。如今,尚華偉和弟弟各自經營著一家小超市,過年不打烊。因此,尚華偉準備將五百里外的父母從老家接到城市裡過團圓年,看看他在城市裡的新家。這也是這個家族,在老家之外的地方,過的第一個團圓年。這些年,城市化腳步飛快,“反向春運”漸漸崛起,匯成新的潮流。尚華偉是眾多“反向春運”中的其中一員,也是城市化的一個幸福縮影。

快過年了,尚華偉給自己的小店貼上窗花。尚華偉二十多年前來到鄭州,做過銷售,開過貨車。十年前,他白手起家開起小店,又慢慢把它升級成天貓小店,有了事業,也有了家庭。後來,弟弟也來鄭州開了店。兄弟倆事業紅紅火火,逐漸在城市裡站穩腳跟。從鄭州到商水,只有五百里。和很多“長征”般的返鄉路線相比,尚家的團圓之路只有半天旅程,甚至老家出門前炸好的酥魚,到了新家都是熱的——但從商水到鄭州,這個家族走了二十多年。

兩家小店生意很好,顧客盈門,過年不打烊,還從阿里巴巴零售通進了不少貨,準備大幹一場。兩個月前,父親也來了鄭州店裡幫忙。年前,店裡夥計陸續都放了假,尚華偉和妻子一合計,索性讓父母都來鄭州新家過這個年。之前每逢春節,尚華偉兩口子總要為回哪邊老家過年犯愁,往往是兩頭跑。如今,有了紅火的小店、有了自己的房子,這個家族的重心,逐漸從周口和南陽轉移到了鄭州,是時候讓一家子在新的家過一個團圓年了。


對此,父母親還是有點兒猶豫。但在電話那頭,孫女大喊著:“爺爺,你們快過來吧,我還等著奶奶給我煮飯咧。”這聲親情的呼喚,打消了老兩口最後的心結。就要動身了,尚媽媽一早就起床炸酥魚,一同帶到鄭州去的,還有兒子最喜歡的蓮夾,媳婦最喜歡的素丸子,孫子孫女最喜歡的棗花饃……都是大家心心念的“媽媽的味道”。

臨近春節,老兩口揣著大包小包,汽車轉火車,從商水來到鄭州過年。兄弟倆已經等候多時。 一家購票平臺的統計顯示,“反向春運”人流這兩年保持了平均30%的增幅。鐵路方面去年的數據也顯示,春運反向客流連續四年增長,年均增幅9%左右。今年,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9部門發佈的《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首次將“反向春運”列入春運工作指導意見。這對幸福的老人,正是“反向春運”中的一員。

這是老尚家第一次在鄭州齊聚過年。儘管除夕還沒到,但孩子們已經用拉花和剪紙佈置了房子,迎接家族在這座城市的第一個團圓年。對中國人而言,過年在哪裡團圓,是一件頗有儀式感的事情,以此認定“家”的位置,和鄉土的歸屬感。


尚媽媽在廚房裡做起最拿手的年菜。尚華偉說,有了這些菜,有了這些人,這個年的滋味,就和老家時候一樣了。老家的人和菜,把濃濃的年味兒帶到了新家,也帶給了他們紮根的這座大城市。

夜幕下,全家老小在尚華偉的天貓小店門口放起了煙花。對尚華偉和尚華兵來說,守著自己的小店,就是守著自己的家。一家小小的店,撐起了一個家庭,讓它在陌生的城市裡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紮根不易,安家不易,對尚華偉這樣的小店主來說,店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人在哪裡,年就在哪裡。

尚家的團圓之路,也是這個時代無數中國人的團圓之路。城市化進程轟轟烈烈,吸引了無數尚華偉這樣努力拼搏的“異鄉人”,他們不僅為城市帶來豐沛血液的同時,也漸漸紮下根來,成本“本鄉人”的一份子。他們,以及他們家族的生活重心,也正在漸漸轉移。所有在這個大時代裡奮鬥的人,都值得一聲工作順利,一句生意興隆,一份闔家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