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GDP6%無虞 警惕地方債務風險

2019年四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GDP6%無虞 警惕地方債務風險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劉雪彥 李佳美 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保6”不會有懸念,2020年的宏觀政策仍然要在穩增長和控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59%的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一線城市房價會出現10%以內的降幅,地方及國企債務壓力是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配合上,52%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的流動性較為寬鬆,2020年仍有降準、降息空間,財政政策的發力點是減稅降費,地方政府現在不僅僅缺錢的問題,執行能力也很重要,財權和事權相匹配,能力和事權也要相匹配。

經濟學人調查由《經濟觀察報》發起,每季度進行一次。受訪者包括投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權威經濟學家。本期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81份。

6%無虞,理性看待

2019年四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GDP6%無虞 警惕地方債務風險

關於GDP是否應該“保6”的討論突如其來,爭論的核心是:不斷下行的經濟增速如果在2019年低於6%,投資、就業、市場預期等方面受到的影響是否在可承受範圍之內。2020年要實現“兩個倍增”計劃,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也就意味著GDP增速不能低於6%。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019年12月公開表示,說到經濟增長6%,很多人都覺得低了一點,但是以13.9萬億美元的基數來算,6%的增量就是8000多億美元,這相當於世界第15大經濟體一年的總量,2019年要趁勢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表示,2019年基本上延續了2018年以來經濟增速逐季回落的走勢,但就業總體平穩,物價總水平溫和,結構不斷優化,全年經濟增長預計增長6.1%。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持穩於6%,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四季度消費會較三季度有所走弱,固定資產投資基本持平,進口和出口增速均有所好轉。

本次調查顯示,48%經濟學家認為201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為6%,29%認為是6.1%,兩項佔比合計達到77%,以此推算2019年全年GDP增速為6.1%,處於年初設定的6-6.5%的經濟增長區間。在對2020年全年GDP增速的判斷上,有29%的經濟學家認為GDP不會處於6-6.5%這一區間,除此之外,26%認為會達到6.2%,22%認為是6%。

與這一問題相呼應的是,67%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尚未觸底;對經濟觸底對時間判斷,35%認為經濟觸底是在2020年上半年,39%認為是2020年下半年,同時有26%認為是在2020年以後。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對於經濟增速回落的理解是,近10年來中國經濟在持續減速,2010年GDP單季增速最高達到12.2%,如果只是簡單地從增速來看,經濟下行毫無懸念,但如果從“三駕馬車”來看,2020年的中國經濟存在的企穩改善的積極因素。

姜超進一步指出,消費仍然是經濟的核心支柱,2018年和2019年的消費增速沒有穩定在10%,但這幾年中國的必選消費增速非常穩定,消費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可選消費增速大幅下滑,尤其是汽車消費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從投資來看,基建、製造業、房地產這三大投資在近10年內都出現了下滑,地方政府加大專項債發行力度、企業中長期貸款連續數月出現回升、製造業投資也有改善跡象,2020年投資增速可以保持平穩;出口方面,剔除對美貿易後,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左右,反應的是全球經濟依然保持2-3%的正增長,出口將力爭保持穩定。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30%的經濟學家認為四季度消費同比增速為8-8.3%;30%的經濟學家認為四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5.2%;52%經濟學家認為四季度進出口增速0-5%。與此同時,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最集中的領域還是大型基礎設施,佔比63%;影響消費的最大因素是收入,佔比67%。

在價格方面,居民價格與工業價格水平仍然處於剪刀差狀態。本次問卷調查顯示,33%經濟學家認為四季度CPI同比4.3%,影響CPI的最大因素是豬肉價格;33%的經濟學家認為四季度PPI同比增速-1.1%。

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認為,2020年“豬油共振”的風險不高,豬肉價格在2020年二季度仍有衝高可能,但需求對石油的拉昇可能在下半年,目前核心CPI沒有出現明顯上升,貨幣政策邊際寬鬆方向仍然是確定的。

警惕地方債務

2019年四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GDP6%無虞 警惕地方債務風險

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本次調查顯示,佔比最高的是地方及國企債務壓力,佔比31%,上一季度這一選項的佔比為22%,出現了明顯上升;此外,民企融資受限(29%)也有所上升,上一季度的佔位為22%;外部風險(18%),房地產泡沫(16%)。

與此相關,“高質量經濟”的直觀指標中,最重要的是仍然是產能利用率,佔比41%,其他依次是:能耗(26%)、金融槓桿(10%)、經濟增速(8%)。

目前,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債務風險相對可控,而經濟較不發達地區則風險大增。例如,江蘇、廣東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政府債券餘額排名較前,但相對於它們的經濟實力、財政能力等,債務風險顯然仍在可控範圍之內,但那些經濟落後的重債區,債務風險日漸凸顯。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要重視這樣的變化,這背後存在著這樣的邏輯:發展經濟依靠投資,經濟下行之下企業都到影響,投資就要靠地方政府來承擔,但地方政府也缺資金,於是只能靠發債來維持投資,這就導致地方債務問題,地方債務問題由演進為金融問題和財政問題。

李揚建議,應該加強財政政策的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國民經濟進行傷筋動骨的“真實調整”。

本次調查顯示,48%的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地方放債風險會有所上升。

祝寶良認為,2020年增值稅和企業養老金政策的滯後影響,減稅降費仍將超過4000多億元,地方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財政困難加大,財政基建支出增長乏力,一些融資平臺和城投債會出現違約,企業債務違約也頻發,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上升,並通過金融同業融資影響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金融風險仍在不斷積累。

“央地關係需要中央做的就別交給地方,地方現在不僅僅缺錢的問題,執行能力也很重要,財權和事權相匹配,能力和事權也要相匹配,事權應當適當地上移,該中央做的中央做,該省裡做的省裡做。”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截至2020年1月14日,新發專項債有2個特點,一是不再投向土儲和棚改,只投基建。而2019年1月份投向土儲和棚改的比例為75.9%,投向基建24.1%。

房價和房地產調控,仍然與經濟穩定密切相關。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技術不斷髮展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近年來房地產庫存波動明顯減小,庫存調整對經濟增長和價格變動的影響也隨之減少,但仍然存在“兩年左右去庫存、兩年左右加庫存”的庫存週期。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59%的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一線城市房價會出現10%以內的降幅,只有15%認為會出現10%以上的漲幅;48%的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三四線城市房價會出現5-10%的下跌。對於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走勢,70%的經濟學家認為保持現有力度,30%認為會放鬆;在三季度,只有3%選擇會放鬆;81%的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不會徵收房地產稅。

市場預期房地產調控可能放鬆,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影響:第一,2018年以來房價溫和上漲;第二,房地產對消費具有拉動作用;第三,基建受制於資金來源,恐怕難以託底經濟。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認為,房地產調控不應該放鬆,因為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擠出效應已經超越拉動效應,房價收入比較高,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占據了主導地位,降低房貸利率未必能夠促進消費。

在資產價格方面,經濟學家認為收益的排名是:股票(佔比42%)、黃金(25%)、美元(14%)、債券(8%)、房地產(6%)、大宗商品(5%)。56%的經濟學家認為,2020年股市仍會在3000-3500點,48%認為股市波動會加大;56%認為人民幣兌美元會在6.5-7%這一區間。

中銀國際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為斆認為,大宗商品可能是2020年表現最好的資產,信用風險在上半年略有好轉,但下半年可能重新加劇,投資環境可能會從資產荒現象邁向微型資金荒。

崑崙健康保險資管中心首席分析師張瑋表示,低利率環境將成為未來大類資產配置的邏輯主線,2019年末歐洲的短期製造業PMI回穩,就大多受益於新一輪貨幣寬鬆,在當前地產不放鬆的假設下,只能依靠財政支出。

重新理解逆週期

2019年四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GDP6%無虞 警惕地方債務風險

2020年,宏觀經濟政策還是要走穩增長和控風險之間取得平衡。應該如何理解逆週期調節?本期問卷調查顯示,週期問題與轉型問題要統籌考慮(佔比55%),貨幣與財政政策配合更加緊密(佔比22%)。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表示,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要激發的是與中速增長期相匹配的新結構性潛能,由於存在體制機制政策上的束縛,不少新的結構性潛能看得見、抓不住,應當把著眼點放到挖掘新結構性潛能的改革和政策調整上。

祝寶良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困難和風險增多,這些困難和風險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結構性和體制性原因。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當前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國企改革(39%)、金融改革(31%)、土地改革(18%);各項改革中推進最快的是:對外開放(38%)、行政審批(35%)、金融體制(21%)。

對於2020年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44%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考量的重點是穩增長,財政政策的發力點應該是減稅降費(佔比44%)。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認為,財政政策應該提質增效,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貨幣政策則要引導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還要鼓勵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支持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等。

2019年,減稅降費已經達到兩萬多億元。劉尚希表示,減稅降費是一個緩解的措施,最根本的辦法還得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解決問題,現在更重要的是供給響應機制出現了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要翻倍,收入要漲上去。

“財政應當在更多公共服務,也就是說公共消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消費不是消耗完了,消費是轉化成了人力資本,變成了人的能力,應當把消費看成是人口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劉尚希說。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52%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的流動性較為寬鬆,85%認為2020年會出現兩次降準,41%認為會降息兩次,26%認為會降息一次。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2020年還有對製造業投資下滑給予充分重視,擴大民營企業投資領域,保護產權,解決好民營企業融資問題。

“建議把202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左右,物價控制在3.5%左右。”祝寶良表示,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建設債發行額度會繼續增加,專項建設債在部分基建項目中可以做資本金,並重點用於交通、能源、生態保護、民生服務、物流、產業園區等領域,5G網絡建設也會啟動,基建投資會有所增加,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增長6%左右。

汪濤認為,2020年還將逐步出臺和實施寬鬆政策,但不是大規模刺激,如果出口和房地產需求走強,政策的放鬆力度會有所減緩。

2019年四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GDP6%無虞 警惕地方債務風險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3SQM8F1C】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