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二戰時期,坦克大量使用,比如幾個重要的參戰國都投入了大量的坦克。有新的武器誕生,必然也會誕生反制的武器,比如反坦克炮,反坦克槍,最厲害的不是這兩個,是反坦克火箭筒。比如美國的巴祖卡,德國Rpzb 43/54型“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這些火箭筒對坦克是很具有威脅的。還有一些不常用的,那就是英國PIAT火箭筒。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正在操作PIAT火箭筒的英軍士兵

這無疑是有史以來最飽受爭議的武器之一,它外形簡陋雜亂無章,體型笨重不易操控,被使用者戲稱為不易被馴服的"騾子"。但PIAT反坦克火箭筒的出現,卻終結了那個德軍虎豹坦克橫行無阻的時代,並對世界反坦克武器發展史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從諾曼底到西西里島,從二戰到越戰,活躍在各大戰場的PIAT反坦克火箭筒用其經歷向世人證明,即使大英帝國已經日落西山,但PIAT也仍然是一款成功且值得尊敬的反坦克武器。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馬克1型坦克重新定義了當時的作戰理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軍馬克1型坦克和德軍A7V型坦克為代表,坦克首次登上戰爭舞臺,與此同時,反坦克手段也在不斷進化,而相比野戰炮機動性更高,更方便攜帶的反坦克槍很快就受到了各國的青睞,並因為當時坦克裝甲的薄弱得到了蓬勃發展,當時的反坦克槍對付裝甲薄弱的坦克,還是非常有效果的。20世紀30年代,包括英國在內的數十個歐洲國家或多或少都研發並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反坦克槍,口徑從7.92毫米到20毫米不等,甚至在二戰爆發後,反坦克槍也在被大量使用。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二戰初期,蘇聯裝備了一定數量的反坦克槍。博伊斯反坦克槍面對德軍當時德軍大量裝備的三號四號坦克,顯然已經力不從心。然而,隨著德國的裝甲鐵騎橫掃歐洲大陸,各國逐漸開始意識到,反坦克步槍在面對當前越來越厚重的坦克裝甲明顯力不從心,尤其是對於法國戰役中因為德國裝甲部隊快速推進,並最終在敦刻爾克丟失掉大量反坦克步槍的英軍而言,研製一種有效的新型反坦克武器用來應對隨時可能會發起登陸作戰的德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1941年11月英國在北非開展的"十字軍行動"期間,英國第八集團軍所裝備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槍幾乎沒有任何擊穿德意坦克的戰例。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PIAT與其說是一款反坦克火箭筒,可上膛的平射迫擊炮顯然是更恰當的稱呼。因此,新型反坦克武器被要求在便攜易於生產的同時,還被要求必須具備對德意現役坦克的擊毀能力。在這一背景和迫切需求下,PIAT火箭筒就如同另一款飽受爭議的武器,與司登衝鋒槍一起,在相當倉促的時間內被研發出來,並最終於1943年投入大規模生產。值得一提的是,PIAT火箭筒雖然是戰時環境下的臨時產物,但這款武器卻神奇的通過了英國陸軍當局各種嚴峻的測試,並最終成為了一代名器。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PIAT火箭筒的火箭彈採取空心裝藥設計

PIAT火箭筒的有別於知名度較高德軍"鐵拳"和美國"巴祖卡"火箭筒,該火箭筒採取"空心裝藥"火箭彈,火箭彈外形與迫擊炮彈類似,由內部安裝有彈簧的管狀發射器發射,英國官方理論射程660米,實際有效射程110米,在110米的距離發射時,可以擊穿100毫米左右的裝甲,穿甲性能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於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和德軍的"戰車噩夢"。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此外,由於火箭彈是以彈射的方式被髮射,沒有尾焰,射手不必擔心尾焰灼燒,更不用顧忌發射火箭彈會暴露自身位置,因此PIAT在二戰中被廣泛用來對德國裝甲部隊伏擊作戰以及城市巷戰,華沙起義期間,被援助給波蘭"救國軍"的PIAT火箭筒在華沙戰役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起義宣告失敗,但是波蘭"救國軍"裝備的少量PIAT仍然對德軍造成了巨大創傷。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而且,儘管PIAT火箭筒被設計用於反坦克作戰,但是PIAT火箭筒除了可以發射穿甲彈,還可以發射"巴祖卡"火箭筒和"戰車噩夢"根本就未配套的高爆榴彈和煙幕彈,前者可用於對付步兵汽車等軟目標,而後者則可以提供有效的煙幕用來掩護友軍的行動或遮蔽敵人的視線,這種戰術價值是當時任何反坦克武器都不具備的。並且,PIAT是一種低成本武器,可以在英國最困難的時刻快速生產投入戰鬥,這對當時仍深受德國狼群之苦的英國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標。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正在使用PIAT火箭筒的黨衛軍

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武器,PIAT火箭筒也一樣,對比同時期的反坦克武器,PIAT的發射流程明顯過於煩瑣,這也是該武器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的最主要原因。發射時,PIAT首先需要先將火箭筒立置或平放,然後用腳踩(蹬)住T型肩託,同時雙手握住握把用力向上提(拉)施加反向力,直到聽到"咔嚓"一聲,既進入發射狀態,才能裝填火箭彈。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PIAT的彈藥結構

若難以理解,可以腦補想象古代弓箭手用腳蹬住弓弩,用手拉弦上箭的畫面,可見其操作並不輕鬆。事實上,也正因為整個過程需要向彈簧機構施加至少90千克的雙向力,對於體型瘦小的士兵很不友好,所以PIAT雖然參與了多場局部戰爭和衝突,但卻沒有很好的表現。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德國的鐵拳老少皆宜,即使是兒童也能用

同時,PIAT火箭筒15KG的整體重量也遠高於同時期的美德同類型產品,對比"鐵拳"這樣的一次性火箭彈更是差距明顯,許多英軍部隊都叫苦不迭,甚至要求換裝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英國軍方也考慮過類似的計劃,只不過由於德國在正面戰場上的迅速潰敗,最終都不了了之。不過1950年,英軍終於如願以償的換裝美式M20"超級巴祖卡"火箭筒,1951年,瑞典"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進入英軍裝備序列,PIAT火箭筒在英軍中的服役生涯也就此宣告結束。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PIAT火箭筒和布倫輕機槍

需要注意的是,諾曼底戰爭期間,英軍參謀部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被英國擊毀的所有德軍坦克中,PIAT火箭筒擊毀的德軍坦克數量佔據7%,位居首位。而一項於1944年對161名加拿大士兵的調查也表明,在當時加拿大軍隊裝備的31種步兵武器中,PIAT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武器,其次是布倫輕機槍。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在意大利戰鬥的標準的PIAT小隊

在意大利薩維奧河上的橋頭堡,二等兵歐內斯特·阿爾維亞使用PIAT火箭筒摧毀了一輛豹式坦克。同樣,在意大利,來自蘭開夏郡的小夥子弗朗西斯·傑弗遜在面對德軍的兇猛攻勢時,發射PIAT火箭彈擊毀了一輛虎式坦克,並迫使另一艘虎式坦克後退,最終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二戰英國奇葩火箭筒:看似像一個大彈弓,靠彈簧發射彈藥

阿登反擊戰中的PIAT火箭筒

雖然,PIAT火箭筒的服役生涯譭譽參半,然而在二戰這個考場上,PIAT顯然為盟軍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當時盟軍少數幾款可以擊毀德軍中重型坦克的武器裝備,PIAT火箭筒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對於後世的反坦克武器而言,其"空心裝藥"技術和彈簧拋射再點火的理念的開創性意義也不言而喻。或許,PIAT過於笨重難以操縱,但,最好的武器只需要發射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