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同事佳佳昨天正上班的時候,她4歲兒子的幼兒園班主任突然打來了電話,說

她兒子“偷拿”了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佳佳一聽兒子竟然學會了“偷”,認為事情很嚴重,於是立馬跟領導請假趕去了幼兒園。當佳佳去了幼兒園時發現,原來是班裡的另一個小朋友前兩天拿學校的一個玩具小熊不見了,老師查了監控發現是佳佳的兒子偷偷放在了自己的書包裡。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聽到這,佳佳立馬呵斥兒子:“你長本事了,還學會偷東西了?”佳佳兒子小聲說了一句:“我只是覺得太可愛了,才把它拿回家,沒想著偷”,佳佳聽了這話更是生氣,“偷了別人東西還有臉說這話,過來,給人家道歉”。旁邊老師看不過去了,對佳佳說:“給孩子說清楚,只要認識到錯誤就行”。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佳佳說:“這怎麼不是大事,偷東西的壞毛病絕不能姑息”然後直接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揪著孩子的衣領讓他給那位小朋友道歉。佳佳的兒子一下子被嚇哭了,邊哭邊說對不起。自那以後,佳佳的兒子變得越來越不愛和別人接觸,也不願意說話了,佳佳因此也很苦惱,自己平常一直正確的教育女兒,為什麼女兒會突然偷別人東西?難道自己還教育錯了嗎?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要想讓孩子改正,首先就得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偷”這種行為:

1.因為孩子沒有足夠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個人必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只有擁有了自制力,我們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規範自己的日常行為。

培養一個人自制力的最佳時期就是童年時期,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的時候不具備一定的自制力,那麼她在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就很有可能會選擇“偷竊”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家長在這時不及時的引導和糾正,那麼就等於毀掉了孩子以後的人生。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因此,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告訴孩子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才能讓孩子不形成“偷竊”的行為。

2.因為孩子沒有“物權意識”

就像佳佳,她總是教導自己的兒子,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時間長了,孩子漸漸的就會沒有“物權意識”,他們潛意識中就會認為別人東西和自己東西是一樣的,所以在他們拿別人東西時,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一種偷竊的行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沒有什麼錯。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所以在家長指責他們時,他們會感到十分委屈,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對於家長的責備更是不理解。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先教會孩子什麼是物權意識讓孩子真正地明白自己的東西和別人東西是有界限的、是有區別的,在使用別人的東西前,一定要先得到別人的同意,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錯誤,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孩子。

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偷東西”,媽媽當眾處理,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總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採取正確的方式,像佳佳這樣當著很多人的面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對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因此,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通過溝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他們自己哪裡錯了,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改正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