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脫貧攻堅戰區:高山難阻古藺山區群眾脫貧路

日前,在古藺縣茅溪鎮浮雲村四組柏油路鋪設現場,村民張登英和其他七八個村民高興地說,“就這短短三四年,交通大發展,筒靴都可以鎖起來了,想買想賣的東西也好買回來或者賣出去了。”張登英對全鎮公路建設及其帶來的鉅變深有體會。

如果問茅溪群眾脫貧攻堅帶給他們最直觀的改變是什麼,十有八九首先想到的都是公路建設。

扶貧濟困,交通先行。從沒有公路到水泥路甚至柏油路,2016年以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茅溪鎮共投入資金1.8億元,建成通村公路190多公里,其中有6個貧困村更是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入戶便道。

我在脱贫攻坚战区:高山难阻古蔺山区群众脱贫路

昔日村裡難見一輛車,如今車子開到家門口

190多公里的通村公路有多長?作為距離古藺縣城最遠的鄉鎮,茅溪鎮距離古藺縣城約90公里,這幾年修建的通村公路長度相當於從兩地來回一趟還有多。而2016年以前,茅溪全鎮的通村公路只有幾十公里。

貧困村民心村通村公路建設始於2017年,此前全村沒有一條硬化路。第一書記劉江也是2017年到民心村的,考慮到村子面積較大,村民住得較分散,他赴任前特意買了一輛麵包車用於開展工作。但赴任第一天,他駕駛的麵包車還沒到村辦公室就半路陷在了坑凼裡。“那天還不是雨天,當時村裡的路真的太爛了。”劉江說。

我在脱贫攻坚战区:高山难阻古蔺山区群众脱贫路

如今,民心村的通村公路是5.5米寬的柏油路,加上機耕道、入戶路,硬化路總長41公里。路變好了,劉江的麵包車也替換為小汽車,伴著他繼續決勝脫貧攻堅。

民心村貧困村民陳美祥對村裡公路建設也是滿口稱讚,“村裡以前路不通,摩托車都比較少見。現在交通條件改善了,去哪都方便,不少人把小轎車、摩托車直接開到家門口。路通了,生活大變樣。”

茅溪鎮各村的公路建設,路基部分基本由各村自行負責。自茅溪鎮2016年拉開“交通大會戰”的序幕以來,在村幹部的動員下,各村村民積極響應,投工投勞,爭著把路基建起來,盼著早日硬化。“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交通不便太久了,大家都盼著早日改善。”來龍村六組貧困村民王開政的話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路通了,村民也十分愛惜,自家門前的公路總是打掃得乾乾淨淨。

我在脱贫攻坚战区:高山难阻古蔺山区群众脱贫路

八大產業+全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連日來,地處深山一隅的密臘村四組(下大寨)的14戶村民內心雀躍,因為從上大寨連接他們家的4.5米寬的水泥路修通了“。下大寨地理環境較差,原來有二三十戶,有條件的都想辦法搬出去了,剩下的多是貧困戶。”第一書記賀從蘭告訴記者。這條路自去年9月動工以來,一直牽掛著14戶村民的心。“水泥路通了,太陽能路燈也裝好了,這種情形以前簡直沒想過。”四組貧困村民龍少瓊說。

來龍村貧困戶王修發一家通過養牛脫貧也與交通建設息息相關。王修發一家六口因病因殘致貧,但家裡一直在養牛,因交通限制,養殖的運輸成本高,規模一直不大。“路通了,養殖成本也降下來了。”隨著通村(組)路建設,王修發貸款3萬元並借錢擴大養殖規模。如今,他家養殖有10頭母牛、10頭肉牛、豬4頭、雞百餘隻,年收入超過十萬元。

王修發的小兒子在鎮上中學住校學習,每週五,他都騎摩托車到學校接兒子,週日再送兒子回學校“。以前路不好,只能走路去鎮上,得三四個小時;現在路好了,騎車三四十分鐘就到了。”王修發感慨說。

我在脱贫攻坚战区:高山难阻古蔺山区群众脱贫路

一段又一段路,一個又一個村,高山溝壑、田間地頭,茅溪鎮這場“交通大會戰”開展得如火如荼。通村路、通組路、入戶路不斷建起來,茅溪鎮也收穫了“勝利的果實”——交通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群眾的滿意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有了保障。

目前,茅溪鎮已形成以S309線、赤水河扶貧公路為主幹,通村(組)路為次乾的兩環互通,95%的組通硬化路、60%的戶通硬化路;今年,茅溪鎮還計劃修建約50公里硬化路。交通改善為茅溪鎮脫貧攻堅以及推動鄉村振興、全域旅遊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全鎮貧困村均退出貧困村序列。

茅溪鎮已經定下未來兩至三年內流轉土地,因地制宜種植有機高粱3萬畝、楊梅1萬畝、花椒1萬畝、烤煙4000畝、甜橙5000畝、香桃1000畝、蔬菜1000畝、軟籽石榴1000畝“八大產業”的總計劃;

同時,依託柏臘楊梅林海、石橋子、青雲湖、兩江溝瀑布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精心打造的水口河千米風車竹廊道、棗林公園燈光秀、碧雲寺等人文景點,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打響“醬酒源地、清涼茅溪”旅遊品牌,加快鄉村振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