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隨便一個災荒便是幾萬災民 他們流離失所 真實版的路有凍死骨


清王朝經過乾隆、嘉慶兩代的迅猛發展,人口在咸豐年間激增至4.3億,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人口最多的時期。

人口的迅猛增加,帶來的是人均土地的減少和人均糧食的減少。

一旦遭遇災荒,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多餘的糧食能夠渡過災荒,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就沒有耕地。

糧食本來就產量不足,遇到災荒糧價大漲,更加的無力購買,最終只能成為災民,流離失所,沿街乞討。

在清朝末年,幾乎隨便一個災荒,至少都是幾萬人成為災民甚至數百萬同時遭災。

而晚清政府因為連年在戰爭中賠款,不但無力恢復土地的生產,就連賑災的錢糧也很難拿出,而且災民數量及其龐大,清政府的賑災形同虛設,甚至出現了無糧也無錢的境地。

大量的災民無處安放,遊蕩在社會,隨時處在飢餓的邊緣,只能坐以待斃的災民最終也成為了壓垮清王朝的稻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