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鎮,新晉的5A景區,古鎮上的十道風景不可錯過


江蘇無錫,又有一家景區進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它就是無錫惠山古鎮景區。在文化和旅遊部剛剛公佈的22家新晉5A景區名單中,惠山古鎮名列第八位。說到惠山古鎮,也許大部分人並不陌生,只是你能說出惠山古鎮景區十個最值得打卡的旅遊點嗎?來,小編為你排列一下。

No1寄暢園:初建於明朝嘉靖初年的寄暢園,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別墅式古典園林。站在寄暢園內,抬頭望出去,無錫的兩座名山錫山和惠山,如在園中,這就是古人造園時最巧妙的“借景”藝術。寄暢園春有一窪碧水,夏有綠樹婆娑,秋有紅楓披掛,冬有白雪覆蓋,一年四季都值得遊覽,是到惠山古鎮最值得去一遊的地方。

No2惠山寺:建於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它背依惠山、近鄰二泉,為江南地區典型的古寺之一。清朝時期,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曾先後12次來到惠山寺,乾隆皇帝為惠山寺留下的最有名的詩句:“了知到處佛無住,信是名山僧佔多。”現刻在惠山寺前的御碑亭中。


No3天下第二泉:唐代宗大曆十年,由當時的無錫縣令與唐代著名的“茶聖”陸羽共同開發的山泉,也稱“惠山泉”。泉井分為上、中、下池,上池為圓形,井欄用青石八角型圍欄;中池為方形,毗鄰上池,兩池間有暗道相連;下池較大,呈長方形,中池溢出的水,通過石螭首的口中流入下池。陸羽生前曾把天下易泡茶的泉水分成二十等,無錫的惠山泉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的美譽由此而來。

No4二泉書院:又名“邵文莊公祠”,始建於1516年,為明代著名藏書家、無錫人邵寶講學的場所。昔日書院內建有海天亭、超然堂、點易臺等十五景,園內古樹參天,亭臺樓閣,溪水潺潺,有古典園林之美。明代東林黨人顧憲成寫下的那幅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最早就懸掛於二泉書院的顧端文公祠內。

No5春申澗:為惠山東側山坡上的一條山澗,由於山澗有高達數十米的落差,山泉水便會在此形成一幕瀑布。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春申君黃歇,曾飲馬於此,所以被後人稱作“黃公澗”,但官方的文字記錄中,統一稱之為“春申澗”。每年江南的“梅雨”季節時,前來春申澗 “游水”的人絡繹不絕。無錫最具代表性的《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墓,也位於這裡。


No6中國杜鵑園:是以無錫市“市花”杜鵑花為主題的園林,它建成於上世紀的70年代末,是利用惠山山坡東延伸地段精心構築而成,屬於錫惠景區內的園中園。杜鵑園的造園十分精緻,深得江南古典園林的精髓。這裡的春天也是最江南的,滿園杜鵑花競相怒放,而到了秋天,又是一處賞秋的極好去處。

No7惠山索道:建成於1994年的錫惠索道,是江蘇省內的第一條旅遊觀光索道線。它的起點站位於錫山的山坡,站名叫“登峰”,終點站位於惠山頭毛峰的“214高地”,站名叫“攬月”。索道全長為921米,單程乘坐的時間約為十分鐘,這十分鐘內,可以登高飽覽整個惠山古鎮,視覺享受上無與倫比。

No8范文正公祠:位於惠山古鎮的繡嶂街中段,是祭祀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惠山古鎮上有一百多座古祠堂,而以范文正公祠為代表性。它採用宋代的建築風格,庭院式廳堂布局,假山池塘,水榭花園,十分典型的江南園林的格局,佔地面積也達1300多平方米,屬古鎮內規模較大的祠堂。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詩句,就刻在宗祠內的白牆上。


No9龍頭河:也叫“寺塘涇”、“惠山浜”,全長約1.4公里,流經古鎮處的長度僅數百米。因為清朝的康熙和乾隆12次從這條河上乘船抵達惠山經過,所以也俗稱“龍頭河”。河道的兩岸形成兩條獨特的街市,分別叫做“上河塘”和“下河塘”,河岸上遍佈古祠堂和古建築,沿河均種植香樟樹,現已成為人們來惠山古鎮喝茶聊天的地方,無錫人的悠閒生活,可以在此體驗得到。

No10惠山園:建成於1881年,為清朝的光緒皇帝下召建造的,原先為清朝湘軍將領李鶴章的紀念祠堂,也稱 “李公祠”。當年的“李公祠”,屬於江南名園,其名聲能與蘇州的留園相提並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收費園林了。“惠山園”十分小巧,園內有清池、曲橋、石舫,以及經典的徽派古建築,而且十分僻靜,屬於養性之地。

整個惠山古鎮景區,就像一部無錫的人文歷史教科書,同時也是江南最具韻味的古典園林合群,如要仔細遊玩,估計得花上兩三天的時間。目前古鎮景區內的文物古蹟區的門票為70元,錫惠名勝區的門票為10元,古鎮街區部分為免費遊覽。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