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廈門、長沙等下調財政增速 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


深圳、廈門、長沙等下調財政增速 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

隨著地方兩會的召開,各地2020年財政預算賬本陸續公佈。

廈門預計2020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5%。深圳預計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市本級財政支出增長2.4%。長沙調低了預期目標至6.5%。武漢雖未公佈具體數據,但明確提出2020年政府要過緊日子。

2019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各地財政收入增速普遍走低,稅收負增長的情況增多,年內調低年初預算目標的不在少數。

從目前政策信號來看,2020年仍會推出新的減稅降費舉措,但力度相對溫和。即便如此,地方政府下調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也成為較普遍的做法。

普遍下調財政收入目標

1月6日,深圳財政局舉辦新聞通氣會,2019年來源於深圳轄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24億元,同比增長3.5%;歸屬於深圳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億元,增長6.5%,預計在全國36個省級財政(31個省市區+5個計劃單列市)中規模排第9位、增速排第6位左右。

1月8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八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透露,深圳2019年GDP增長7%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5%;2020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數據發現,2019年深圳經歷了三次預算調整。第一次為常規動作,因財政部下達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需增加相應預算。8月進行了第二次調整,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基金結餘等新調入資金共計123億元,用於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等支出。10月進行了第三次調整,深圳市政府管轄的大鵬新區因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稅收減收明顯,財政收入存在硬缺口,調減年初預算2億元。可見即便財力雄厚如深圳,2019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也著實費了點功夫。

減稅力度超預期,是2019年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的重要因素。2019年深圳為企業減負1100億元以上,佔地方GDP比重在4%左右(全國整體超過2%),佔深圳創造的財政收入比重超過10%。

深圳市財政局局長湯暑葵表示,2020年市本級預算主要安排建議是,政府帶頭真正過緊日子,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具體而言,2020年深圳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僅增長2.4%。

1月7日,廈門財政局發佈數據顯示,2019年廈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328.5億元,增長1.7%。其中地方級收入768.3億元,增長1.8%。

廈門2019年GDP增長8%,財政收入增速低至1.8%,政策性減收是財政收入低增長的重要原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廈門預算報告發現,廈門2019年年初預計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3.5%(剔除從基金收入計提因素後的可比口徑),這是考慮到貿易摩擦、房地產市場、政策性減稅等因素之後確定的目標。廈門市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預期目標繼續下調,預計地方級收入增長2.5%。

東部地區受外貿形勢影響較大,而中西部城市同樣下調了2020年財政收入預期目標。

1月6日,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長沙GDP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與年初預期目標相符。至於2020年預期目標,GDP預計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則降至6.5%。

1月7日,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發布,2019年武漢GDP增長7.8%左右,2020年預計增長7.5%-7.8%。政府工作報告雖未披露財政數據,但明確指出2020年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集中更多財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政府過“緊日子”,確保人民群眾過“好日子”。

武漢財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前11月,武漢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約1479億元,增長2.7%。武漢2019年年內調整過預算,因大規模減稅降費調減了27億元預算收入,但來自中央和省級轉移性收入大幅增加378億元等,整體預算收入增加了約288億元。

政府強調“過緊日子”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消息顯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

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吸引高端人才、促進出口增長等,2020年將繼續研究完善相關稅收政策。

2019年前11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8%,低於年初5%的預期增速。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可能會出現較大短收。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0年全國GDP預計增長6%左右,財政收入增速預期在4%-5%左右。2020年減稅降費政策不會退出,還會進一步優化,因為減稅降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恆大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預計增長3.5%左右,會延續低增長的態勢。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稅收收入增速往往下行得更快。

2019年地方積極實現財政平衡,不少地方大量調取預算穩定基金,或者增加國企利潤上繳,在抬高基數的基礎上,2020年實現較高收入增長的難度加大。

在財政收入增速趨緩,且需繼續為企業減負的背景下,地方兩會普遍釋放出政府過緊日子的信號。

廈門市2020年預算報告指出,2020年將厲行節約,公用經費平均壓減15%,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平均壓減18%。2020年還將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堅持以零為基點編制部門預算,實質性梳理整合產業領域支出政策。

深圳市財政局表示,2020年要實打實壓減預算基數。除教育、衛生、社保、科技、糧油儲備等領域支出以及保工資的剛性支出外,督促預算單位將其他基數項目全部納入壓減範圍,按政策一律壓減10%,減少支出9億元。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政府打好“精算盤”,讓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具體而言,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

長沙市2020年預算報告表示,正確處理減稅降費與依法組織財政收入的關係,做到該減的堅決減到位,該收的堅決收上來。關注研究稅制改革動向,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稅收政策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支持,推動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聯動,幫助企業減負增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