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核 心 要 點

▪ 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信息互通融合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寒冬催生了火熱的企業服務賽道,降本增效是企業的共同需求,而降本增效的關鍵在於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

▪ 京東企業業務從企業採購切入全場景,橫向協同產業鏈資源,縱向打通企業管理場景。

早在1996年,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就預言了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基本交換物,人類走出信息孤島。

和“人”一樣,作為擁有獨立意志的“企業”正身處數字化的價值網絡中:對內,企業們不斷強調“推倒部門牆”、“搭建中臺”;對外,企業們高呼“連接”、“共贏”、“賦能”。

消費互聯網時代,人走出了信息孤島,產業互聯網時代,信息互通融合的任務落到了企業身上。

企業服務走向全場景

不難看出,互聯網對現實生活的滲透已經進入深水區,行業主題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自從騰訊喊出“產業互聯網”的口號之後,如何結合互聯網技術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成為大小玩家共同瞄準的新市場,企業服務也走到了聚光燈下。

與此同時,在需求側,企業對信息互通融合愈加重視,這既與互聯網發展大勢相關,也與當前週期特徵密不可分。

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在剛過去的2019年裡,市場提及次數最多的詞是“寒冬”。壓力之下,降本增效成為企業的共同選擇。儘管費用層面的收縮能在短期減輕企業負擔,但節流的效用畢竟有限。相對於降本,企業更關注的是提升效率。

整合資源、信息共享互通、讓被繁重業務佔據的人力得到釋放……寒冬中降本增效的痛點愈發凸顯,也催生了炙手可熱的賽道。

「深響」基於對2019年一級市場投融資信息梳理發佈的報道《2019創投實況:BAT收緊腰包,錢都去哪了|數據掃描》顯示,無論是在融資項目數還是融資金額上,企業服務均是最火熱的行業。

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雖然To B業務在輿論上不如To C那般熱鬧,但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巨頭,都已經盯上了B端市場這塊大蛋糕。而整體來看,行業的主要打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專注於企業的具體需求,用諸如技術外包的方式提供針對性解法,類似為已有的龐然大物裝上新插件,未改變根本。

這一路徑是此前企業服務市場的主流,其優勢在於可以快速解決企業的當務之急,但缺點同樣明顯:需求方和解決方通常是一錘子買賣;解決方案通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導致企業在局部走出了信息孤島後,轉身卻進入新的信息繭房困境。

從商業價值的角度來看,“插件式”服務的應用場景相對較窄,意味著產品的複用度低,繼而商業模式的可拓展性變低。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曾表示,好公司和差公司的標準,就是提供完這些服務後客戶是否還在源源不斷為軟件付費。如果服務的人一走,客戶就不付錢了,那可以理解為公司本質上還是在提供人力服務。這樣的公司,收入翻倍的背後,需要的是人數翻倍,規模大了之後難以管理。

插件式的企業服務在商業模式上便面臨著類似挑戰。

另一種則是提供全場景的企業服務,初始多從細分需求切入,隨之拓展到全局。

雲服務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從為企業提供計算這一細分需求切入,到進而深入企業全流程,亞馬遜AWS、阿里雲、騰訊雲、京東雲等走的都是這條路。

例如騰訊雲的企業應用已經從域名、網站,拓展到物聯網、區塊鏈、企業通信、辦公協同等方面。

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騰訊雲企業應用

除了雲,試圖破除不同金融業態數據壁壘的FinTech、實現整個工廠乃至整個生產鏈升級的製造業數字化也是這一路徑的重要模式。

與第一種路徑相比,提供全場景企業服務優勢明顯:系統、全面。不過這一路徑門檻極高:無論是採購服務器、交換機等硬件成本,還是電力、IP和帶寬等網絡成本,品宣等市場成本;以及極高的研發成本和閒時損耗,都意味著巨大投入。

可想而知,只有大玩家才能採用這種模式,雲服務市場上的玩家均是巨頭背景足以說明這點。

儘管全場景企業服務門檻很高,但對需求端而言,頭痛醫頭、走出信息孤島卻進入信息繭房肯定不是理想狀態,同時,由於全場景、全流程的企業服務門檻高,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自己完成,因此,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玩家市場空間很大。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在與36氪的採訪中表示看好數據中臺的發展,其認為中颱火起來本質是用戶側數字化跟原來的管理舊模式之間的不匹配,數據基礎設施會有持續穩定的成長空間。另外在牛奎光看來,在諸如B2B交易平臺的供應鏈領域,如何把商業的訂單、交易、物流跟金融結合起來,也是接下來有發展空間的方向。

京東企業業務:橫向協同產業鏈資源,縱向打通企業管理場景

對於想從企業服務市場中分一杯羹的玩家而言,如何從細分領域切入,進而吃到更大的蛋糕,是行業玩家共同探索的方向。如先前所述,目前,市場上提供全場景企業服務的玩家大多為巨頭背景,其中,雲服務為主要切入方式。

在這些主流玩法之外,京東基於電商能力及對企業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並基於相關細分需求拓展企業服務版圖,成為企業服務市場上頗值得關注的玩家。

京東企業業務前身是京東企業頻道,2014年5月,基於京東在電商、技術、供應鏈、金融等方面的積累,京東企業頻道上線,定位是中小企業專屬電商採購平臺。經過近六年發展,京東企業業務早已超越了單純的企業採購範疇:

• 2016年4月,京東大客戶品牌正式更名為“京東企業購”。

• 2016年7月,京東企業購發佈 “翼採”平臺,提供了基於ERP場景下一站式智能化採購管理服務。

• 2017年5月,京東企業購發佈JD-Business戰略。

以企業採購服務為根基,佈局四大核心能力——技術、商品、履約交付和增值服務。

• 2018年4月,針對員工福利場景,發佈“京東錦禮”智能福利解決方案。

• 2018年5月,正式發佈“智能政採”,實現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的系統服務平臺。

• 2018年5月,針對企業辦公場景,發佈“京東京點”智能辦公解決方案。

• 2018年10月,京東主站上線京東工業品一級品類。

• 2019年7月,京東零售大客戶部更名為企業業務事業部。

梳理京東企業業務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具體來看,京東企業業務的發展戰略是從橫向、縱向兩個方向進行拓展和深挖。

橫向上,圍繞企業採購場景接入更多企業服務能力。

2019年9月上線的京東商用PSI((Product Service Integration))平臺是橫向拓展戰略的重要佈局,PSI通過智能匹配、智能分發、智能協同和智能監控技術,幫助企業實現“商品+服務”線上採購線下履約協同一體化。

這一抽象的表述可以結合具體例子來理解。

在西南某水電站新建駐守保障住房項目中,京東商用PSI平臺提供了覆蓋設計、採購、安裝、監理的一站式服務。圍繞客戶需求,聚合售前諮詢、設計商、品牌商、服務商等合作伙伴,實現線上線下協同一體化,將工期大幅縮短至4個月。

走出信息孤島、衝破信息繭房:「企業服務」打響全場景戰役

這個案例體現了京東企業業務在橫向上的拓展,邏輯不難理解:企業採購往往是企業各種項目中的重要一環,而除此之外,企業還有多種多樣的需求,京東企業服務通過採購業務與企業達成合作,然後通過PSI平臺提供全鏈條的服務,業務拓展水到渠成。

在橫向拓展上,京東企業業務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會逐步建立全面開放的服務生態圈,吸納產業鏈上的優質合作伙伴,將客戶提出的需求在整個生態圈內進行商機分發,最終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閉環服務。

比如,2019年12月,京東商用與聯想商用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推出業內首個B2M客製化系統平臺,企業客戶在京東智能採購平臺提交客製化需求,系統平臺拆解需求反饋至聯想生產系統,相應的服務數據反饋至京東和聯想的服務體系,匹配相應的售後服務,最終通過京東PSI平臺完成履約。

橫向拓展豐富企業業務能力的同時,京東企業業務還在縱向上不斷深入企業內部活動的各方各面,比如:

• 圍繞企業HR管理需求,推出京東錦禮,為企業福利管理提供從信息收集、匹配,到決策、履約的一站式服務。

• 在企業運營層面,京東企業購的技術服務延伸至財務管理、決策系統的數字化改革。

• 針對辦公場景,京東推出京點智能辦公解決方案,打通了租賃、維護、盤點、回收等辦公資產管理主要環節,在確保企業信息安全的同時,幫助企業實現辦公資產價值最大化。

其中,在財務管理和決策系統方面,京東企業購推出"BF-Link 京東toB財務協同平臺",幫助企業打通從前端採購到後端財務結算的全流程數據,解決結算和發票兩大財務場景的繁瑣業務工作,全流程幾乎無需運營人員介入、無需線下溝通,大幅降低人工和時間成本。

在智能辦公解決方案上,針對傳統採購模式需要一次性投入巨大資金,企業現金流和運維壓力巨大的痛點,在商用租賃市場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京東企業業務不僅能提供產品租賃服務,還能整合服務商資源提供信用租賃免押金、專屬運維、數據安全、資產管理軟件等多項增值服務,為企業節省大量資金,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在橫向與縱向同步拓展後,京東企業業務已經從企業採購發展到能夠支撐企業全業務流程、支持多業務場景的綜合性服務。從京東企業業務的發展歷程能夠看出,專業機構服務專業場景的時代正受到專業平臺連接專業場景的衝擊。

在美國,大企業對SaaS服務的付費意願較強,而對中國市場而言,大部分行業的企業客戶尚未完全認知到軟件的價值,在人工服務之外的付費意願很低。在交易環節切入,產生交易之後再從中間環節收費,是中國企業服務發展的獨特路徑。

GGV執行董事吳陳堯曾對「深響」描述過企業服務的中國模式案例,“中國有企業在做這樣的事(指從交易環節切入)。我們已經投資了一家為保險經紀行業提供SaaS的公司,以後還會在更多的垂直行業尋找類似的公司,通過SaaS提高企業效率,通過積累企業的數據和交易變現。”

在降本增效的普遍需求下,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信息孤島需要被打破,從企業採購切入的京東企業業務,正在為全場景的企業服務提供更多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