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計算機,沒有對撞機,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提出那麼超前的理論?

在那個沒有計算機,沒有對撞機的時代,愛因斯坦憑藉一張紙,一支筆愣是開創了1905年的物理奇蹟。那時候的愛因斯坦不過26歲,他本打算街頭賣藝拉小提琴養活家庭,多虧朋友的幫助,這才找到了一份專利局的工作。就是在無聊的專利局工作期間,愛因斯坦一年寫出了五篇改變世界的論文。如果用當今的眼光評判,這五篇論文每一篇都是諾貝爾獎的水準。

沒有計算機,沒有對撞機,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提出那麼超前的理論?

其中包括了狹義相對論,光量子理論,光電效應原理以及原子的存在與否,光到底是波還是顆粒,這樣的五篇論文,居然被當時的科學界評價為胡說八道。好在德國物理研究院院長普朗克慧眼識珠,他意識到那個推翻牛頓宇宙觀的天才已經問世,就是眼前這個26的小夥子了。

沒有計算機,沒有對撞機,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提出那麼超前的理論?

愛因斯坦的思想之所以如此超前,這和他的青少年時期的所思所想密不可分。只因看不慣德國的千篇一律,愛因斯坦在16歲那年自己宣佈退出德國國籍,就此加入瑞士國籍。在美麗的瑞士山川之間,愛因斯坦對眼前的美景和美麗女同學無動於衷,他想的是“如果一個人以光速和光波一起跑,會看到什麼現象”。

這個問題困擾了愛因斯坦整整十年,等他終於想清楚這個難題,他已經擁有了撬動牛頓宇宙的力量。愛因斯坦曾經承認,如果沒有自己,或許五年之內就會有人提出狹義相對論,但如果世界上沒有愛因斯坦,50年後廣義相對論也不會問世。

沒有計算機,沒有對撞機,愛因斯坦為什麼能提出那麼超前的理論?

如今百年過去,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光線彎曲,引力波現象已經被一一證實。而愛因斯坦所發現的宇宙第一準則光速不可超越,至今依然封鎖著地球科技的進展。換句話說,在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的僵持困境已經遠超我們想象,如果愛因斯坦重返地球,他依然可以在大學講解自己的那一套一百年前的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