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證券違規領罰單盤前緊急披露業績預增“喜報”也未能躲過大跌

在上週五發布遭到證監會重罰的公告後,華林證券在週一未能躲過股價的大跌。

1月6日早間,華林證券低開9.53%,報13.38元,隨後一直呈弱勢震盪。截至下午收盤,華林證券股價跌5.34%,報14元,跌幅在證券板塊中居首。

就在上午開盤前,華林證券還連發了三份公告,分別是12月主要財務信息、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和關於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進展公告,意圖減輕處罰對股價的不利影響,不過這一努力似乎未能起到預想的效果。

七大違規導致業務受限

1月3日,華林證券披露,近日,公司收到證監會《關於對華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限制業務活動措施的決定》,證監會列舉了公司存在的七項問題,華林證券被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 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根據公告,華林證券存7大違規:

一是公司章程以及各項制度中均沒有規定各內控部門的職責分工;

二是對高級管理人員和下屬各單位進行考核時,未由合規總監出具書面合規性專項考核意見;

三是對子公司合規管控不足,如從未對子公司進行合規檢查;未向另類子公司選派合規負責人,向私募子公司選派的合規負責人主要在母公司辦公;

四是未對投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等出現重大風險或違規問題涉及的責任人或責任部門進行問責;

五是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中大量職位由存在關聯關係的人員擔任,甚至部分關鍵職位由一人兼任(代行),公司內部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督制衡;

六是總經理林立除在公司任職外,還擔任了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董事;

七是監事會主席任職不符合《公司章程》第一百九十五條的規定、公司董事會授權不明確等;

因上述行為違反了多項規定,反映出華林證券內部控制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健全,證監會決定對華林證券開出了嚴厲處罰——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緊急披露業績預增“喜報”

1月5日晚間,華林證券披露了2019年12月主要財務信息和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公告顯示,2019年12月,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39.58萬元,環比增長199.11%;實現淨利潤9996.60萬元,環比增長180.21%。母公司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14億元,實現淨利潤4.47億元,淨利潤水平較2018年度同比增長超30%。

關於業績增長的原因,華林證券稱,主要得益於其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迅速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加強。

頂著如此搶眼的業績,早盤仍遭遇低開甚至逼近跌停。

高管更迭頻繁 合規問題暴露

在華林證券被罰後,有媒體指出,全部新增業務暫停3個月,這在近幾年證券行業處罰史上,實屬罕見,僅次於去年證監會摘牌華信證券全部業務資格的最嚴罰單。

歸根結底,預增的業績數據無法掩蓋其合規管理問題的暴露。公開信息顯示,華林證券於2019年1月上市,業績此前已連續數年下滑。自2015年營收和淨利攀升至16.69億元和8.16億元的高點之後,2016至2018年連續3年下降。其中,營業收入同比降幅分別為20.99%、19.05%和6.22%,淨利潤同比降幅則為27.8%、21.38%和25.58%。

2019年三季報顯示,華林證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74億元,在36家A股上市券商中排名墊底,較2018年前三季度的7.29億元下降7.46%,同時也是唯一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上市券商。

此外,華林證券近兩個月頻繁更換高管。2019年11月12日晚間,華林證券連發多份公告,披露了包括總經理、財務總監和監事會主席在內的多位高管變更的重大消息,實控人夫妻林立與潘寧辭去部分管理職務,而這距離華林證券上一輪高管大變動不足半年。2019年5月,林立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同月,華林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潘寧任公司副總裁和財務總監。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2019年5月,深交所發函要求華林證券說明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變動較為頻繁的原因、對公司正常經營是否產生影響。

今日盤前,華林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針對監管措施所涉事項已整改完成。據梳理發現,很少有券商盤前發公告,除非有緊急事項。

華林證券在公告中表示,監管措施所涉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並非完全停止新增業務,而是對新增業務的規模進行限制。公司仍可以在限制新增規模範圍內拓展新業務,各項原有業務也仍可以正常開展,不影響投行等部門已承接的各項業務的正常推進。目前公司各項業務均正常開展。

其實不止華林證券,為強化合規管理要求,證監會近來已對多家券商採取監管措施,券商的合規管理成為監管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