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芍藥花開得更茂盛

芍藥花怎麼養才能開得更茂盛了,芍藥花怎麼養才能養得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分享一下芍藥花栽培方法。

養護管理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地勢高燥或稍帶斜坡、排水良好、砂質壤土或夾砂黃泥土的土地種植。土層太薄太瘦及不易保水保肥的砂土,均生長不良。粘性較重,易積水或容易被洪水衝擊的地方,不適宜栽培芍藥。

怎麼讓芍藥花開得更茂盛

芍藥生長年限長,土地不能每年翻拼,故要求精耕細作。9月以後,選晴天深翻地1尺以上,清除石塊、草根。特別是香附子和茅草務必挖淨。作畦根據土壤不同而不同,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採用不開溝的平畦,以提髙土地利用率;土質較粘透水不甚好的地,採用髙畦,哇髙約5-6寸,畦面寬3-4尺,哇溝寬約1.2尺。不論平畦、高畦,其四周均要開較深的排水溝,特別是土質較粘的平原地區,更要注意此項工作,使地下水位降低,有利於排水,減少根病的發生-芍藥的前作可選玉米、小米等。

上一年秋冬堆土,在芍藥嫩芽出土前4-5天扒去堆土並攤平,以便嫩芽上頂出土。扒土時應小心,不要碰斷嫩芽。如扒土過遲,則嫩芽在土中徒長,芽條瘦弱、影響生長。

2.中耕除草

芍藥忌荒蕪,尤其1-2年生幼苗。生長期要進行中耕除草7-8次。深鋤可保水和促進根部吸肥,但靠根部宜淺鋤,不要傷根。

3.施肥

芍藥好肥性強,特別花蕾破綻露色後及花後孕芽時,對肥料要求更為迫切。根據芍藥生產發育不同時期的需要,可分4期施肥。花前肥,在展葉顯蕾前10-15天施;花後肥,在花後5-10天施;冬季基肥,在霜降後,結合封土施肥。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開花時及花芽分化時可酌情根外補充追肥,向葉面噴1%-2%磷酸二氫鉀液。每隔3-4天噴一次,連續2-3次。

芍藥栽種當年,初生的根需肥較少,一般除施基肥外不施追肥-第二年追肥三次,第一次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紅頭肥,這次施肥,應施淡人糞尿,因這時芍根幼嫩,施肥過濃,易灼傷芍根;第二次於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擔|第三次於10-11月,這次肥料以欄肥為主,每畝數十擔,如是欄草肥則鋪於畦面,如是牛糞則在行間開溝施入,上蓋土一層,保芽過冬。第三年同樣追肥三次,但施肥量應有所增長。於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5擔,腐熟餅肥100斤,過磷酸鈣50斤,4月下旬每宙再施人糞尿20擔,11月又施欄肥和羊糞,每畝數十擔。笫四年(即收穫那年〉迫肥兩次:於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20擔,每擔加硫酸銨1斤;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20擔,每擔加硫酸銨1斤。

以上肥料,人糞尿均澆施,餅肥及過磷酸鈣開穴施。芍頭下種的地塊施肥時,最好在株的兩邊開穴施入,芍根下種的地,穴開在根尾部。如施餅肥或過磷酸鈣,最好加些焦泥灰(數最可根據來源而定>,拌勻堆放腐熟後,於施肥時同施穴內,施後覆土,以免流失。

怎麼讓芍藥花開得更茂盛

4.澆水排水

芍藥肉質根肥厚,不耐潰水,但土壤過乾燥也會生長不良,適度溼潤是它的良好生長條件。乾旱時要注意澆水,以適量為限,不可過量。多雨時要及時淸溝排水,保持乾溼相宜。

5.摘側蕾

芍藥花除頂端著生1個花蕾外,其側芽也能發育著生小花蕾數個。為使頂蕾花大色豔,在側蕾出現後應及時除去。為防頃蕾受損,常留一個側蕾作替補之用。當頂蕾發育開花不成問題時,將留下的側蕾迅速除去。藥用型栽培,除留種的植株外,其他在現蕾時將花蕾全部摘除,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有利增產。

6.亮根

亳芍主產區的藥農們常在栽後的第二年春季,扒開根部周圍土壤,使根露出一半,晾曬5-7天,再覆土壅根。可使鬚根曬萎,抑制側根生長,使養分集中根部生長。同時可以起到抑制土中有客病菌對根部的危害,達到防治根部病害的目的。俗稱“亮根”。


浙江藥用芍藥產區則採用修根方法,認為修根是提高品質、增加產量的重要措施。栽後第三年冬至前後,將芍根四周泥土扒開,選留8-12條較大的根作為留養對象,其他細小根一律剪去,然後覆土填滿壓實,第三年再扒開根基部四周土壤剪去新生的細根及留養根上的側根,如根有彎曲,覆土時應壓直。

7.立支柱

芍藥莖稈軟,多數品種汗花時往往花頭下垂,容易倒伏。為提高觀賞效果,在花蕾顯色後,需立支柱以扶持,一是用小竹竿插人花枝下,竿高為花枝高的2/3-3/4,用軟線呈松縛形式分三道套住;二是將鬆散的植株收攏圈起來,固定好。花株整體應自然美觀,看不到人工綁紮痕跡。花後,除留種植株外,應及時將殘花剪去,不使結果,減少養分消耗。

8.割稈封土

秋季,芍藥地上部枝葉枯萎後,應及時割去地面上的枯枝稈,掃除落葉,集中燒燬,以防止黑斑菌在枯枝落葉或土中越冬。同時結合施冬肥,封土保護芍根越冬。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芍藥栽後頭兩年,因株行距較寬,每穴發苗不多,容易滋生雜草,妨礙幼苗生長。下種後,最好在畦面鋪欄草肥,以增加肥力,並抑制雜草的生長。栽種次年的紅芽露出後,應立即中耕除草,但此時芍根纖細,紮根不深,不宜深鋤,切忌在株旁鬆土除草,以免搬動芍根,影響生長,甚至枯死,應特別注意。以後在4、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7、8月高溫雷雨季節,可不中耕除草。冬季應淸除枯枝殘葉,全面中拼除草。每次鬆土,只宜淺鋤,免傷芍根》以後每年中耕除草三、四次即可。

2.培土:每年冬季在淸理枯枝殘葉的同時,應培土—次,以防止芍頭露土枯死,保護過冬。另外在復天高溫乾燥時期,有必要時也可適3培些土,以保護越夏。

3.排水灌溉:芍藥喜乾燥,一般不需要抗旱。浙江地區在遇嚴重乾旱時,也未見對芍藥進行灌水抗旱,只須在入夏時在株旁培土或間種一些作物,即可度過夏。可見芍藥的抗旱性是比較強的。

但芍藥很怕積水,常因積水而引起根病。故多雨季節,要及時疏通排水溝,不使積水,以減少根病。

4.摘蕾,在4月中、下旬現蕾時,選晴天將其花營全部摘除,以利於集中養分,伲進根的生長。要收種的植株,宜適當去掉一些差的花蕾,其餘留下,以備採籽。

5.間作:芍藥產地都有間作的習慣,其原因有二:①夏季可降低地表溫度(尤其是砂土地),在高溫雷雨季節,可防止芍根燙傷而枯死;②芍藥生長年限長,行間空隙大,冬季地上部枯萎,可充分利用地力。冬季間作蔬菜如紅蔥等。夏秋季種玉米、棉花、豆等;有的地方間種甘裒,但甘暮藤葉茂密,通風不良,常因多雨而引起芍根黴爛,對芍藥不利。間作一般在下種當年和第二年進行。在收穫那一年,不能間種其他作物,否則會影響芍藥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