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銳評:“黃色經濟圈”死灰復燃,看來亂港分子已病得不清

香港修例風波持久不息,社會秩序遭破壞,法治文明受衝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工作被逼延宕,反中亂港分子與繁榮穩定為敵、視打砸燒殺為榮、以戕害市民福祉為樂,其狹隘自私、暴戾恣睢已無以復加。背離正義卻大言炎炎,不得人心卻異想天開,這段時間他們又宣揚“黃色經濟圈”的概念,做起“閉關鎖港”的買賣,大開歷史倒車,真是可笑又可悲。

“黃色經濟圈”不是新事物,前幾年一些反中亂港分子就有過吆喝。曾經胎死腹中,如今又想要死灰復燃,這樣反反覆覆的春秋大夢再次印證了他們的智商與格局。搞“顏色經濟”,將畸形的意識形態注入市場,幻想靠脅迫構建自足自給的生產消費體系,以為反中亂港者輸血、續命,此奇談謬論和倒行逆施,如當年德國納粹黨和美國南方奴隸主的做法一般,正正彰顯他們今日中了邪、著了魔的癲狂狀態,心智大幅退化,已然病得不輕了。

按照反中亂港分子的“定義”,所謂“黃色經濟圈”就是“黃幫襯、藍罷買、紅裝修”。更直白的表述就是撐“撐暴力”的、砸“反暴力”的,一言相合即抱團取暖,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為了便於實踐,他們還搞了一個地圖,給各家商鋪加上“顏色標識”,又像《天龍八部》裡的丁春秋帶著一幫烏合之眾一樣,到處大喊著要“一統江湖”,甚至還要為這種做法創造理論學說。棄基本的市場運行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於不顧,轉頭向原始部落社會取經,難怪有市民直斥其“痴線”、不知魏晉,腦袋“鏽”掉了。

“黃色經濟圈”本不值一駁,更無任何發展壯大的可能。但“黃色經濟圈”有毒,剝奪市民消費選擇的自由,損傷市民經營活動的自由,在商界颳起“黑色恐怖”之風,就不得不予以鞭撻了。人家正在用餐,他們進來搗亂,把市民嚇走;人家正在營業,他們破壞櫃檯,把設施打爛;市民的衣食住行均要考慮他們的好惡和臉色,這還是一個自由經濟體應有的現象嗎,這還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應該呈現的文明嗎?不,“黃色經濟圈”只是幌子,只是排除異己的手段;反中亂港分子想要的只是“攬炒”,是香港經濟的衰敗、社會文明的崩塌、法治精神的潰敗。他們以“黨衛軍”和黑社會的做派推銷“黃色經濟”,是對經濟二字的褻瀆、對基本人權的踐踏,野蠻、粗暴,充滿了反社會、反文明的意味。

當衣食住行也要被迫“選邊站隊”,暴徒的面目、暴力的危害已經一清二楚。消費選擇可以有偏好、偏惡,商業活動可以向內、向外,但經濟的歸經濟的、政治的歸政治應是常識。市民不妨想一想,香港發展到今天,靠的是什麼?香港的多元化,還要不要?當自己的生活無時無處不被意識形態裹挾,好不好?“黃色經濟圈”是讓自由更充分了,還是更匱乏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有沒有受到威脅,還要不要捍衛?任由反中亂港分子摧毀香港百年傳統與基業,將會由誰埋單,後果能不能承受?捫心自問,答案不難發現。

喪失理智,步入歧途,“黃色經濟圈”註定是一個笑話。最近,反中亂港分子又發明了一種叫什麼“抗爭幣”的東西,試圖空手套白狼,讓人哭笑不得。就是這個東西,也不過是他們“收保護費”的變種、欺行霸市的伎倆。真相藏不住,本性改不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市民認識到“黃色經濟圈”的荒謬與腐朽,陸續與之“割席”了;連一些一直為反對派言行粉飾的“文人”,也受不了他們的虛偽和蠻橫,選擇與他們分道揚鑣了。道理很簡單,黑就是黑,暴力就是暴力,無論它們裝進什麼“套子”裡,都是陰險、骯髒的,讓人不齒。

一場修例風波,牽動社會方方面面,影響社會方方面面。人們憂心香港的前景未來,更擔心文明的退步滑坡。像“黃色經濟圈”這種逆勢而動的東西,不應再被從歷史的垃圾堆裡打撈出來,汙染社會的現代氣象。所以說止暴制亂刻不容緩,也正是因為暴力的氣旋可以捲走理性、湮滅良知,給了歪門邪道滋生的土壤和空間。市民應該擦亮眼睛,社會應當警覺起來,齊心協力把反中亂港勢力懟回去,讓香港重現文明之光、法治之光,恢復一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應有的樣子,包容多元,自由開放。(人民日報客戶端 波瀾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