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在現在我們對於0-6歲'育兒黃金階段'一再強調的今天,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一種困惑就是——孩子已經過了這個年紀,或者雖然孩子沒有滿6歲,但是在之前的'育兒'過程中,用過很多錯誤的方法,現在還來及補救嗎?

這裡空媽想真誠地說一句,絕對不是給各位打氣,或者鼓勵安慰的話。


真心地幫助孩子成長,不管是在什麼年齡階段,永遠都不會嫌晚!


其實生活在這個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其實也是社會人。任何一個有能力在社會上生存的社會人,都是需要一種'終身成長'的品質的,所以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跟引導,真的不用太糾結於0-6歲這個階段。

確實0-6歲這個階段,是我們的智力以及性格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可是如果一旦錯過,在未來漫長的成長歲月中,並非意味著沒有辦法補救、挽回。

所以有這方面擔心的家長們,請一定不要太過懊悔以及過去的機會,認真把握住未來,在當下堅持對孩子的培養,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那麼我們應該在接下來的育兒過程中,注意哪些問題,能夠儘量彌補好前面的缺失呢?

空媽這裡就來給各位提幾點,小小的建議吧。


1、儘量增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關於這種類似的相處建議,其實在0-6歲的育兒經驗中,也是被反覆強調過的。空媽覺得這個時間跟心力的付出,是在任何年齡段的教育中,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基礎的一點。

對於已經錯過'最佳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可能高頻率、累計長時間的相處與陪伴,也能夠讓他們更容易接納家長。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深厚感情的形成,通常也都是從這樣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相處與陪伴中,慢慢產生的。

所以不要為了之前的錯過,而感到遺憾,抓緊當下的陪伴與相處,照樣是可以對親子關係有很大的促進、改善作用的。

相信各位家長都曾經瞭解過,無論是多大年齡的孩子,內心當中真正最最需要,或者說是尋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空媽之前發過的幾篇文章裡也提到過這一點,還請各位家長一定牢牢記住,因為這個歸屬感與價值感,真的是可以掌控你們之間親子關係,一個至關重要的紐帶。

給予到孩子足夠的關愛、足夠的理解與陪伴,那麼你才能夠在幫助他,修正身上養成的某種不好性格,或者是不良習慣時,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孩子才會在乎你的意見,願意考慮接納你給的建議。如果家長沒有在這方面,花費足夠多的精力與時間,那麼很抱歉的是,你們之間在0-6歲沒有做好的事情,現在仍舊沒法做好。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所以家長們如果真心願意補救、改善在孩子'黃金育兒階段'沒有做到位的問題,請一定在接下來的歲月中,多花費一點精力跟時間在孩子的身上,試著靠近他,理解他,慢慢改變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不要覺得時間已過,沒有機會了。

這裡套用一個比較俗氣的話:只要努力,永遠都不會嫌晚。


2、允許自己跟孩子的'錯誤'存在


這個問題,估計也是很多'完美父母'心中比較大的一個'千千結'了。因為之前的錯過,或者是不足,導致了結果偏差,讓這類家長的心中感到難以面對,所以會選擇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其實是一種很消極的做法,也很沒有必要。空媽在這裡想要跟,各位有類似心態的家長強調一個觀念——其實因為犯錯才能夠讓我們,有學習的機會。

這種家長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往往都的到要為犯錯感到羞愧的"完美教育"。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先賢聖人尚且不足,何況是孩子,何況我們。所以正確地面對孩子與自己的不足,才是積極的成長心態。

所以就算是我們'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性格成長階段,孩子成為了'不完美'的孩子,我們還是要讓自己接納這樣的事實。如果我們繼續把這當成一個'錯誤',並且在日常的相處中,以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時,對孩子成年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會繼續構成影響的。

說明白點兒,就是如果家長一直對這個問題耿耿於懷,那不但對以前的'缺陷'沒有任何彌補作用,反而有可能加深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所以家長們如果真的希望,補救孩子0-6歲成長時所留下的遺憾,就請一定學會正面'孩子不完美'的事實,這在現在社會價值觀裡其實是非常難做到的,尤其是對於父母與孩子來說。

但我們只有真正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有正確良好的心態,來鼓勵孩子將來做得更好,幫助他們養成'終身成長'的性格。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性格,乃至人格發展都會有非常重大、積極的作用。


3、注意'平等相處'的重要。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如果家長已經錯過了0-6歲的性格養成關鍵期,那麼在日後的相處中,就需要格外注意與孩子'平等相處'的重要了。

因為孩子已經錯過了,需要被家長規範,干預的年齡段,所以家長如果想要在日後加以補救,那麼在合理表達自己建議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孩子的主觀意識了。

也是就是這一點提到的,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儘量以平等的方式來表達。而且不是像之前那種高高在上的強勢態度了,這裡也不鼓勵在孩子0-6歲的時候,家長過於強勢地干預孩子行為規範的養成。

只是有很多家長對待孩子,可能一直都有一種誤區就是:孩子不可能有自己的懂得多,不可能比自己還有經驗,怎麼可能做到'平等對待'呢?

其實這裡空媽所說的'平等',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完全平等',而是不要在與孩子溝通、建議的過程中,刻意或者故意的去貶低他們。

這裡也體現到了一個家長對於孩子是否足夠'尊重'的問題,其實我們國內的很多家庭,對這個問題的劃分還是特別明顯的,很多父母在家裡有'絕對的話語權',說一不二,孩子只要稍微沒有按照他們的意願做事,要不就是直接打壓,輕一點兒的就是冷嘲熱諷地羞辱。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跟改善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把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弄得越來越糟糕。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所以如果家長們想要彌補孩子在之前,成長道路上的某些缺憾,就一定要注意在日後與孩子相處時,這個平等關係的處理。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逐漸建立了自我邊界,自我意識也在慢慢的形成,所以只有當我們真誠、真心對待孩子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健康成長,如果採用一些比較消極、負面的做法,是達不到什麼效果的。


最後總結一下,還是開篇的那一句:真心地幫助孩子成長,不管是在什麼年齡階段,永遠都不會嫌晚!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錯過了還來得及補救嗎?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