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一直以來,我們強調母愛的偉大、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發揮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卻忘記了千年之前的那句“養不教,父之過”,忘記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以至於父親這個角色越來越邊緣化。

母性給孩子“根”,父性給孩子“主心骨”。母性和父性都是孩子需要的,它們共同哺育著孩子完整的人性;父性教育與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現實生活中,雖然媽媽們已經意識到父性教育不可或缺,可現狀是她們常陷入一邊拼命辛苦帶娃,一邊不停抱怨丈夫的窘境,沒有使用有效的方法讓父性教育發揮或佔據半壁江山。

那麼,如何才能既給孩子提供平衡的教育,又不讓自己一個人那麼累呢?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一、放棄強勢

不得不說,許多媽媽太過強勢,多是由於焦慮心態和獨生子女的後遺症導致。有的是氣勢上的強勢,有的則是觀念上的強勢,比如,“孩子的教育必須聽我的”“我一定是正確的”等。

最後變成媽媽“能”者多勞,爸爸被打壓得沒有積極性不說,自信、內心強大的孩子也很難被培養出來。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二、停止嘮叨抱怨

如果嘮叨抱怨有效,那就叫提醒,我並不反對;但如果媽媽一直嘮叨抱怨,卻沒有收到效果時,顯然說明爸爸根本聽不進去,需要趕緊想別的辦法。

切記:男人投訴最多、最不滿、最討厭的一點,恐怕就是女人喋喋不休的嘮叨抱怨了。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三、運用吸引力法則

正常的人都會被天倫之樂、家庭溫暖吸引,這是人性的本能。所以,只要媽媽不是想獨佔孩子(這樣的媽媽也是有的),多數爸爸是很願意、也很容易參與到家庭互動中來的。

一位全職媽媽在和孩子玩兒的時候,猛然看到孩子爸爸有點兒羨慕、落寞又不知怎麼加入他們的眼神,她開始反思:平時以她帶孩子為主,導致爸爸在家的有限時間裡,也習慣性地只有母子互動,忽略了爸爸的存在,使得孩子與爸爸生疏而陌生。

由於媽媽和孩子先天和後天的親近,加上身為男性的爸爸本就不太擅長主動建立聯結、表達情感,所以有時候爸爸很難打破母子(女)親密的小圈子,此時尤其需要媽媽主動將閉合的親子圈打開,歡迎、邀請爸爸參與進來。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四、教育理念協商一致

引入父性教育不是給孩子相互矛盾的教育,要注意不要有意無意地把孩子的教育變成夫妻矛盾或競爭的延伸。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大小事情上最好事先溝通、各抒己見、瞭解各自擅長的領域,然後達成一致,分工合作。比如,戶外、運動類項目由爸爸帶領,生活由媽媽打理等。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五、學會處理分歧和差異

比如,哪一部分由爸爸負責,試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媽媽要保證保留意見不插嘴、不插手、不拆臺。

比如,一些小的冒險遊戲,爸爸有能力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有的媽媽因為過於擔心孩子的安全而阻止,可這不就沒法讓孩子學會父性的氣質,如勇敢、冒險和挑戰了嗎?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六、在孩子面前尊重爸爸

媽媽既要給爸爸發揮作用的親子空間,比如適當地讓他們單獨相處,也要幫助樹立爸爸應有的權威和榜樣作用。

不要當孩子的面呵斥、批評、指責、貶低爸爸,多說一些爸爸對家庭的貢獻和長處,比如認真工作、對家庭負責任等。

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7招助力媽媽支持父愛教育!

七、正向強化

人都需要肯定和鼓勵,只要爸爸在父性教育上有多一點兒參與、投入、進步,媽媽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怎麼樣,你是不是意識到了——爸爸缺席,不是他一個人的錯,而是整個家庭結構出了問題。

爸爸不能缺席,媽媽也不能越位,只有父母互相支持與合作,才可能給孩子提供平衡的愛與教育,而平衡其實就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