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厚黑學: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東漢著名學者許邵在其著作《予學》中說:“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

意思是:人活在這世上,都是有所追求和企圖的。先給予然後獲取,順從他人的心理願望,這才是智者的大智慧所在。

每天學點厚黑學: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許邵

想要收穫,先要付出,這是一條被無數人運用過的成功策略。處理好取和予的關係,才會獲得更長遠的利益。只有堅持把利益給予別人,才會有更多的利益迴歸自己,若不先施惠於他人,自己也不會獲得更大收益。

明朝的一位商人,準備回到故里,安心養老。他本來打算建造新居,可是有一座老屋正好夾在自己新居的地址中。於是他便派人去跟老屋的主人商量,想買下這座老屋。可是屋主說,這座老屋是祖上世代傳下來的,無論出多高價錢都不賣。派去的人回來非常氣憤,他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了商人,請他找官府來懲治老屋的主人。可是商人並沒有同意,只讓施工的人加緊建造其他部分的房屋。

並且當他得知老屋主人是做豆腐生意之後,就讓自己家以及施工隊,每天做飯所需要的豆腐,全部到老屋主人那裡購買。老屋主人生意越來越忙了,便招收僱工幫忙,還購買了新的工具,擴大了規模。後來,他賺錢越來越多,經營規模也越來越大了。老屋主人很感激商人對自己的寬容和扶助,便將房契拿出來獻給商人。而商人則在不遠處為老屋主人買了一處更大的新房子。

每天學點厚黑學: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明朝商人

這位商人正是運用了先予後取的策略,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而且還收穫了一份和睦的鄰里關係。假如他採用手下人的建議,買通官府搶奪老屋,勢必會弄得四鄰埋怨,甚至兩敗俱傷,得不到圓滿的結果。所以說,要盤算清楚“取”和“予”之間的辯證關係,在適當的時候退一步,吃點虧,讓別人佔一點便宜,覺得欠你一份人情。這樣,你原本的要求也就會水到渠成地得到滿足了。

春秋初年,鄭武公的妻子姜氏生了兩個兒子。姜氏不喜歡大兒子,只寵愛小兒子段。後來大兒子繼承父位,成為鄭莊公。姜氏請求他把京城封給段,莊公同意了。段到了京城後,大興土木,高築城牆,超過了規定的尺度。莊公知道了,但並沒有做出任何處置。

後來,段又陸續將兩個城市收歸為自己的屬邑,並不斷地將地盤延伸。大臣們都勸莊公及早下手處置,防止段的勢力蔓延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然而莊公卻總是說,現在還不是時候。終於,段和姜氏一切都準備充分,裡應外合,想要攻擊莊公。莊公早已將事情探聽清楚,便出兵討伐,最後將他趕到國外去了。

每天學點厚黑學: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鄭莊公掘地見母

鄭莊公所奪取的,正是欲取故予的破局之法。雖然段一直都有奪權的陰謀,但卻沒有公開反叛的行動,再加上他還有母親的寵愛。如果莊公要處理他,不僅會落得對母親不孝、對兄弟無手足之情的罵名。所以,莊公一隻不動聲色,盡最大能力滿足段的種種無理要求,助長他的傲慢,加速他奪權行動的實施。等到陰謀敗露,莊公才大舉出擊,毫不手軟,既除掉了心頭之患,又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開始的時候故意先放開對手,使對手放鬆戒備,喪失警惕,鬥志鬆懈,待其弱點充分暴露,再伺機而動,來個猛虎撲兔,就能贏得光明的戰爭結局。

每天學點厚黑學: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欲取先予是古人擅長運用的厚黑之術。在對付強大對手的時候,猛灌“迷魂湯”,使其越來越驕傲,放鬆警惕,然後出其不意地將其戰勝。也就是說,打擊敵人的時候應當避其鋒芒,甚至假裝糊塗。通過驕縱對手,讓對手放鬆警惕,自己再暗自佈局,在關鍵時候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