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塞浦路斯獨立後,主體民族希臘人和少數民族土耳其人零星衝突不斷,直至1974年爆發嚴重的種族流血衝突。主要居住於該島北部的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干預和支持下在當地另立政權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因此塞浦路斯共和國法理主權為塞浦路斯全島及其周圍海域(除了一小部分地區因為條約分配予英國作為軍事基地),然而事實上有效統治區域僅為南方,佔全島面積的63%。北塞浦路斯作為政治實體僅為土耳其所承認。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現在的塞浦路斯島和朝鮮半島有些相似,南北之間有一條“三八線”,只不過佔據主導地位的還是南塞。

像是塞浦路斯這樣國內搞分裂的國家並不少見,但是有意思的是,塞浦路斯南北分裂以後,兩個分離的個體有著共同的首都,尼科西亞。

1878年時,為了防止帝俄勢力的南侵,土耳其以塞浦路斯換取英國在俄土戰爭中對該國的支持,正式將該島的行政權轉移給英國,但是保留該島的宗主權。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1925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塞浦路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而島上也有許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時搬遷回土耳其本土。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洛桑條約》土耳其代表團

在英國統治的期間,塞浦路斯島上的希臘居民一直在討論與爭取回歸希臘“祖國”的可能性,甚至組成極端右翼的塞浦路斯鬥士國家組織(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於1955年)進行地下抗爭活動。在EOKA組成後的四年間,他們持續地攻擊了許多屬於英國的設施目標,而英國當局也以保護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擊。

相對於希臘裔居民的激進,島上的土裔居民對於英國人的殖民統治異議較少,傾向支持維持這樣的現狀以求取安全保障。而為了減少治理上的困難,效法之前在印度所使用的措施,英國在塞浦路斯島上導入了“隔離區”的概念,在島中央建立起一條分隔線將希裔與土裔人民隔開。族裔的劃分方式主要是以居民的信仰為主,成為主要是信仰希臘正教的南塞浦路斯,與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北塞浦路斯,後世有人評論認為英國這做法讓他們變成加深塞島上族群歧異、降低國家認同感的始作俑者。

1959年,在塞島上的族群衝突升高到一個快無法收拾的頂點之後,各方開始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共商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2月11日,希臘與土耳其先在蘇黎世簽訂關於解決塞浦路斯問題之原則性協定,而後在2月19日時蘇黎世協定正式簽署,由英國片面決定塞浦路斯憲法的大綱,稍後才獲得希臘與土耳其雙方的認同,由英國擔任仲裁人的角色,希臘與土耳其作為監察者,三方共同治理塞浦路斯。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1959年2月16日馬卡里奧斯當選為塞浦路斯第一任總統

1974年7月,塞浦路斯中央政府發生一場由希臘軍事獨裁者暗中支持的軍事政變,想要利用這方式促成塞浦路斯迴歸希臘。這場政變給了土耳其一個發兵的機會,土國政府以手上握有的擔保條約為由控告希臘方面違反約定,並於7月20日出兵塞浦路斯,在兩波攻勢之下佔領島上38%的領土。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1974年07月20日 土耳其軍隊侵入塞浦路斯

在衝突之中有大量原本居住在南賽境內的土耳其人逃往北塞浦路斯,同樣,也有一部分原居住在土耳其控制區域內的希臘人逃往島南,成為某種程度的種族與信仰純化運動,再再加深原本已經非常歧異的意識。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愛琴海上燃起的戰火 1974年土耳其分裂塞浦路斯

1975年由土耳其控制的北塞浦路斯片面宣佈成立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聯邦(Turkish Federated State of Northern Cyprus),這名字更進一步在1983年11月15日時更改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1979年北塞浦路斯成為了伊斯蘭會議組織的觀察員國。

南北塞浦路斯紛爭,殖民主義的罪孽

北塞浦路斯迄今為止尚未受到國際的認可,只有土耳其一個國家承認其主權,但卻實際上擁有此島北半的實際統治權,在此狀況下土耳其並不承認塞浦路斯政府對於全島的主權,只稱呼塞國政府“南塞浦路斯的希臘政權”。

相對之下,島南的塞浦路斯共和國仍然握有包括聯合國會員資格在內的國際認同,但是由於其國會之內缺乏土裔代表的參與,無法滿足當初國家憲法的規範,因此也尚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塞浦路斯的立場。

新老殖民主義真可惡,是分裂他人國家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