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大爺“嫁”進深山50年,老伴去世4女出嫁,現在天天吃雞肉


近日,攝影師一行人到皖西南山區採風,在一座名叫斗笠尖的大山中發現一棟瓦房子,一位老人坐到門前望著對面的大山。冬日裡,山中顯得格外寒冷,老人不時揉搓著雙手。看到我們經過,老人熱情打招呼,“過來坐坐,歇一會兒吧。”說罷,老人連忙從屋裡拿出一條長板凳放在大門旁邊,然後又慢慢坐到塑料椅子上。

聽老人說話的口音不是本地人,老人說,他姓吳,老家在合肥,21歲時,他來到大山裡,如今在山裡生活了整整50年。50年來,養大了5個兒女,後來,女兒出嫁,兒子在20多公里外鄰鎮的鎮子上定居,老伴去世,山裡的家只剩他一個人。現在的他,已經71歲了,身體還算硬朗,生活能自理。

吳大爺小時候家境貧寒,在過去靠山吃山的年代,他聽說山裡條件相對要好一些,於是來到大山,並在山村遇到了心上人。“等於嫁進了深山。”儲大爺介紹說,妻子比他小1歲,婚後,妻子先後生育了4個女兒和1個兒子。兒子年齡最小,今年37歲。談起兒子,吳大爺顯得很興奮。20年前,孩子們不要吳大爺在山裡建造樓房,不過,現在想想,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吳大爺家的瓦屋是40年前建造的,那個時候,兒子還沒有出生,老人和妻子勤儉持家,並在離家不遠處建造了2個大豬圈養豬,高峰時期,2個豬圈共養殖10頭豬,並用養豬賺的錢給孩子買新衣服,交學費等。豬圈重建時,為方便養殖,吳大爺還在豬圈旁邊安裝了自來水,直到3年前吳大爺的老伴去世,豬圈裡再也沒有養豬。

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兒嫁到了合肥,二女、三女和小女嫁到了20多公里外的鄰鎮,兒子17歲時,山村有的村民開始建造樓房,吳大爺準備把家裡的房子重建,可是,女兒和兒子都攔住了他,孩子們都說在山裡建造樓房發展不大,後來,吳大爺用準備建造房子的錢在女兒婆家附近的鎮子上建造了一棟房子,兒子娶親後,便在那裡定居並辦溫泉浴室當起老闆。

兒子用掙的錢在城裡買了房子。吳大爺感嘆,當初若不是那樣選擇,或許兒子不一定有今天的發展。前年,吳大爺把土磚屋屋頂上的泥巴瓦換成了紅瓦,外牆粉刷一新。一個人在家的他,還養殖了一條狗作伴。


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飲食習慣也不一樣。吳大爺年輕的時候,家庭條件拮据,吃不飽穿不暖,他吃過野菜、野草等充飢。現在,雖然孩子們不在家,但都很孝順,每次回來都買雞和買豬肉送給他,吳大爺不缺吃,不缺喝。圖為吳大爺家的堂屋,右邊的牆壁上掛著多隻曬乾的雞肉。

11點左右,吳大爺說該煮午飯了。老人家的廚房位於房子的西頭,廚房的地上掃得一塵不染,土鍋灶擦得乾乾淨淨。然而,老人並沒有來廚房生火燒菜做飯,那麼,他吃什麼呢?圖為吳大爺家的廚房。

只見吳大爺來到堂屋,把半碗米倒進電飯煲中用水洗淨,然後將早上吃剩下的豬肉放在蒸籠裡,再蓋上蓋子插上電源。老人手指著蒸籠裡的豬肉笑著說,“我現在一餐吃不了多少米飯,不過,喜歡吃雞肉和豬肉。”以前,老伴在的時候,天天用土鍋灶燒飯,老伴去世後,吳大爺購買了電飯煲、電磁爐等電器,覺得更方便。當問及老人為啥不和孩子們一起生活而獨居山中時,吳大爺表示,和孩子住不習慣,山裡空氣清新,清靜。


隨後,老人又來到臥室裡,把另一個電飯鍋插上電。這個電飯鍋裡裝的是雞肉和乾菜。吳大爺每天都會用電飯鍋或蒸或煮一些雞肉和豬肉吃,這些美食是孩子們送回來的,一個孩子給一隻雞、一塊豬肉,就夠老人吃上一段時間。雖然老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燒土鍋灶,但他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還會上山撿一些柴火回來,然後堆放在屋外的牆壁邊,因為孩子們回家,還得燒土鍋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