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傳統技藝“踹泥抿牆”,城裡沒人會,山村大叔輕鬆掙了2000塊


豫西農村多土牆瓦房。這種土牆基本都是夯土牆,也有的圖省事,用預製的土坯磚,就是沒有燒製過的大土磚,進行建築。土牆瓦房有一個弊端就是房子出沿淺,下雨很容易把牆體打溼,裸露的夯土經過太陽暴曬,雨水沖刷,會減短壽命,為了保護牆體,老祖先們採用了一種較為簡單地方法“抿牆”,進行保護。隨著時代變化,鋼筋水泥取代了夯土牆,這種民間傳統絕技,也已經很少有年輕人再會了。

“抿牆”就是把混合了麥秸、頭髮的黃泥,經過充分攪拌,塗抹在牆體之上。一方面是不讓夯土直接暴露,同時經過做平處理,牆體看起來也較為美觀。有條件的人家還會用小米熬製成米湯,刷在牆體表面,形成保護膜,這樣即使人靠在上面,也不會掉土渣,房間裡自然就乾淨了許多。隨著水泥的廣泛應用,一些農村人為了不讓牆體掉土,反而使用水泥,把夯土裹在裡面。

何長鎖今年60歲,前半年做了靜脈曲張手術,不能外出打工,在家休養。趁著最近天氣不錯,打算把自家的三間土瓦房外牆抿一遍。


何家的房子比較老了,按照何大叔的說法,這座房子比他的歲數還要大,應該是他的爺爺建造的。因為近幾年外出打工,不怎麼回來,外牆的泥皮快掉光了,最近閒著,剷掉了剩餘不多的泥皮,打算重新“粉刷”一遍。抿牆首先要對牆體進行處理,最好就是清理掉原來抿過的泥皮,把夯土牆漏出來,先摔第一遍泥巴,等表面乾的差不多了,再用軟一點的泥巴塗在表面,拿工具處理平整。

抿牆之所以被稱為“絕技”,是因為很多農村老人們抿過的泥皮,經太陽曬,大部分都會乾裂,而何大叔抿過的牆體泥皮,可以保持十年以上,不乾裂,不掉土。何大叔介紹說:“其實也不是啥絕技,把戲隔層紙。好些人不知道,會用地底下剛挖出來的新黃土和泥,新土吸水性不好,太陽一曬就裂開了,再下雨膨脹,就會掉土。我用的是篩過的老牆土,已經經過日曬雨淋幾十年了,自然就不會乾裂了。”

老牆土先過篩子,篩除大的土塊和石子,添加麥秸,充分攪拌。何大叔介紹說:“頭一遍用麥秸,長的短的都無所謂,作用就跟現在的鋼筋一樣,增加泥塊的粘和性。第二遍就得換成麥糠,作用是增加泥土吸水性能,讓泥皮會呼吸,不進行太大的熱脹冷縮,泥皮就不會掉了。”


黃泥粘性較大,用鋤頭勾過之後,還需要踹泥。踹泥,就是穿著深筒膠鞋,進行反覆的踩。以前農村沒有膠鞋,踹泥的時候,都是赤腳踩泥巴。踹泥與和麵性質類似,一方面是把泥土充分攪拌,同時也要把麥秸浸溼,增加麥秸的柔韌性和延展性。

夯土牆上面會有很多坑洞,何大叔先用混合了麥秸的泥巴摔在裡面,再塞上一塊石頭,如果坑太大,還會楔上木楔,進行加固。

抿牆的第一遍被稱為“摔泥”,也就是稍微用力把泥巴摔在夯土牆上。何大叔介紹說:“黃泥跟水泥不一樣,黃泥溼的時候黏,幹了就不黏了,水泥溼的時候不算太黏,幹了跟石頭一樣,成一塊兒了。所以,黃泥摔上去,摔一大片了,再進行抹平,省力氣。”

現在很多農村人家早就淘汰了夯土牆,何大叔卻覺得土牆瓦房住著舒坦。牆土厚,房頂是斜坡,處理的好,下雨不怕漏,就算漏了,也只是局部更換幾塊瓦片就行了,夏天住著涼快。“你說老祖先們住了千把年的土房子,現在突然不讓住了,說是危房,哎,現在本來就沒人蓋土牆瓦房了,以後娃子們想再見,恐怕只能在電視裡看到了。”

因為何大叔抿牆不裂,年輕時候就經常被請出去幹活。以前沒有工資,基本都是義務幫忙,最多管幾頓好飯,買兩盒不超過10塊錢的好煙。去年的時候,何大叔被請到城裡,給一個飯店抿牆,三天掙了2000塊錢,何大叔已經很滿足了,說:“沒想到呀,這樣土的東西,農村都淘汰了,城裡人竟然喜歡,這世道,看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