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老人一家住絕壁山頂,半世紀開墾30畝荒地,收集雨水吃一年


93歲的常山爺爺居住在河南省嵩縣黃莊鄉寨上村,這是一個三面斷崖的絕壁山頂,十幾年前,常大爺和兩個兒子,賣掉了家裡僅有的兩頭騾子,籌集2000塊錢,耗時4年,開出一條小路通到山下。現在,山上只有大爺和大兒子常團夫婦住在這兒。山上有30畝耕地,是大爺一家這半個世紀開墾出來的,儘管村裡在山下給他們安排了房子,大爺還是不願意搬下去,他說:“現在沒人種地了呀,我花了5、60年開出來這些地,不捨得荒了……”

結識常大爺一家源於洛陽晚報的一篇報道,說那裡是一個風光秀麗的世外桃源,作者向記者老師要了地址和電話號碼,找了過去。山上平時很少有人來,只有父子三人在家給小麥鋤草,看到作者一行,直接把鋤頭扔在地裡,硬拉著回家坐。大爺說:“整個這半拉山頂,都是我爺爺從地主手裡,用150串銅錢買的,為了還賬,我爺爺、我爹都累死了,沒想到我還能活90多。來那時候,總共是8片產量,交公糧那陣子,我的地連一份公糧都不夠。”

常大爺是5歲的時候跟著家中長輩上的山,當時局勢動亂,地主急於變賣土地,逃往南方,通過中人,他們購買了山上的10畝荒坡地。“那時候,我爺爺聽說這邊十來畝地,只要百十串錢,想著上來了,第一,不怕土匪,第二隻要幹,錢也不多,能還得起。哎呀,你是不知道,我6、7歲,就跟著大人們割黃稗草。黃稗草你知道不知道?就是以前蓋草房,用的那種草。山上割一擔,那種大稱,16兩一斤那種,我一頭擔8斤,才賣兩個錢……”


“中人給我們說的是150串錢,實際上地主只要了100串,那你知道是咋回事。為了還人家公事錢,從十月到來年三月,每天沒有吃過三頓飯,都是兩頓。從6歲到9歲,我跟著我媽,要飯吃,要了4年……俺爹俺媽,累呀,他們是一天福都沒享過,60多就老了。解放後,我這地,三年沒有交過公糧,為啥呢?打的糧食,公家算著還不夠我用。這往後,我領著他兄弟倆開荒,給地裡頭那石頭挖出來,日子算是一天比一天享福了。”

“現在呢,上級知道俺住這地方不好,那山底下,不是建了新村,叫我下去住,我不去。我捨不得這兒,俺爺,俺爹俺媽,俺老婆子,都在這兒呢,我都這年紀了,我也得在這兒。再說了,5、60年下來,這30來畝地,已經開成了,不種就荒了,可惜了呀!”常大爺不下山,村裡和駐村幹部多次動員勸說無效,只得允許他們在山上居住。

河洛鄉村冬至回訪行動當然也把常大爺一家作為回訪對象,儘管他們並不是非常的困難。提前給常團大叔打了電話,他叮囑說:“我得去村裡頭開會,你嬸兒在家,你要去了,直接回去,家裡頭有人。我這開完會還不知道幾點呢。”常大叔有兩個兒子,都入贅做了上門女婿,每年會在爺爺生日和上墳祭祖的時候回去兩次,最小的女兒在上大學,正在準備考研。“你看現在這政策多好呢,只要娃子們能過好,啥都好。”常大叔很知足。


把車停在水泥路盡頭,山坡小路還需要半個小時左右,才走進小村莊,入耳的是雞鳴和兩隻狗的“警報”。“沒事,狗拴著呢,來吧。哖是昨天打電話那個吧?他去開會了呀,先回家坐一會兒吧。”正對著小路有一顆青檀樹,擺了一圈玉米杆,一位大嬸牽著牛,從後面轉出來。說明來意,大嬸說:“你們先坐,叫我給牛飲飲水,一會兒給你們做飯。”

三間上房、兩間廈子,瓦片似乎是自己燒製的,有的紅色有的是青色。“這磚,這瓦,都是俺自己燒的呀?你是不知道,蓋房子那會兒,作死的難了。咱這山頂上,沒水。你來那溝裡頭,你不是見了,從山頂到溝底,都是弄得蓄水坑。才開始從上面舀,舀淨了,往低下輪……最旱那一年,俺得跑到溝底去擔水,半天就能擔兩來回。燒瓦那時候,澆水了,出來是青瓦,不澆水就是紅瓦,紅瓦不耐用。”大嬸拿出來家裡的核桃,用老虎鉗砸開,遞給作者。

院子裡,一臺洗衣機用塑料布包著,孤零零的站在臺子上。“惹腰間盤突出,你不是知道?我還是冠心病,胳膊疼,就是那,娃子們說買一個洗衣機,洗洗衣裳了,稍微省點力氣。那時候興水窖,俺想著咱這兒吃水老難,就挖了一個池子,可大,沒錢修蓋子,你沒去後邊看看?現在老二身體也不中了,搬到山底下了,俺也就沒管它,弄不動了。”


他們的飲用水來自房屋後面的一個蓄水池,約有20平方那麼大。第一次來的時候,常貞娃告訴作者:“修水池子那時候,路剛開好,還不能通車,就是用牛拖的。一頭牛,一趟兩袋水泥,或者兩袋沙子託回來,才修的水池。總算不用再去溝底下挑水了。”水的來源是高處各個小蓄水坑收集之後,用管子引下來,水池沒有蓋子,很容易落樹葉之類的雜物,角落裡還有一些青蛙的卵和小蝌蚪。

中午12點的時候,大爺還沒回來,大嬸說他可能是去拾柴火了。早上的時候,大爺自己煮兩個雞蛋,親戚們給他送的有奶粉,中午和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飯。

作者到房子後面的坡上尋找常大爺,大嬸已經在家裡生起了火,看她要做飯,一行人準備離開。大嬸拉著不讓走:“你叔一會兒就回來了,你們來了,上這麼高坡,還拿著東西,不準走。多少喝點茶,我們心裡頭也是得勁的,可不能走。”

12點半的時候,聽見遠處有三輪車的轟鳴,大叔騎著三輪車,慢慢走近。每年夏天,大叔都會種一些西瓜,他就是靠這個三輪車,把西瓜運到山下。“沒上來過的人不敢開,我這沒事,開好幾年了,習慣了。就怕下雪,一下雪,那邊陰坡,得到三月往後才能化淨,冬天下去,就得走下去了,別的沒辦法。”

得知作者帶了一些餃子,大叔趕緊喊叫大嬸:“鍋裡頭不是沒下糧飯嗎?那了,啥都不說,趕緊下點餃子,我給咱爹打電話。”大叔告訴作者:“西瓜熟那時候,我不是給你打電話,叫你上來吃西瓜,你沒來。剛好遇上了點事,也就沒再跟你聯繫。”作者追問遇到了什麼麻煩事,大叔說也不是啥麻煩事,就是老人讓胡蜂蟄了,去洛陽住了幾天醫院。


“我爹身體好,也不怕蜂。那是我去賣西瓜了,他說去刨點藥材,剛到街裡,你嬸打電話,叫我趕緊回來。回來一看,他說被蟄了十來下,滿頭都是包,那狗跟著他一起去了,也是蟄的亂叫。送到縣醫院,治不了,又送到洛陽,治了十來天吧,俺那老二娃子剛好在洛陽,照顧著他爺。治好了,一個病房裡頭那些,有的被蟄了三五下,人都沒了。醫生說他只怕是叫蟄了50來下,他不怕,身體好。俺倆拾柴火,比我乾的都厲害。”常大叔對父親很佩服。

大爺養了30多隻雞,讓常大叔下山的時候送給孫子們,大爺說:“以前,我說咱有地,叫他們多生點孩子,咱不怕吃。哎,誰知道時候變了,地裡頭莊稼不值錢了,現在不管幹啥都離不了錢。老二生了5個孩子,他身體不好,沒有出去打過工,過得老艱難。上級給他分了新房子,他下去住了,我想著這兒地方大,我還能幹動,老多了不中,擔兩籮頭牛糞,還能擔動。種點地,養點雞,幫幫他。你說那馬月雀,恁死鬼,給雞蛋都叨個口子。”

吃飯的時候,大爺吃著餃子,講述著自己年輕時候的事,禁不止淚如雨下。大爺說:“現在這社會真好呀,上級有照顧,你們,還有報社那老師,一年來幾回,你說,咱又不是親戚,都來看我。”大爺覺得自己的身體還不錯,自認為活到100歲沒問題,見過了清朝末年,見過解放前,如今幾年一個大變化,大爺說:“能活,我就活著,我真是想看看咱國家將來會美成啥樣兒。”


常大叔的妹妹家裡要蓋房子,他們準備下午去幫忙,作者離開的時候,大叔對大爺說:“你回去換換衣裳,去了也不用你幹活,穿的老瞎了,不好看。”大爺說:“中中,我有好衣裳,我回去換換。”大叔又對作者說:“開春了你再來,鄉里準備開發俺這兒的山,你給我多照點相,真要是搞開發,我們估計就得搬下去了,好留個念想。” 攝影:王懷卓 視頻:郭寒 編輯:韓延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