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好“傘”:引扶師生正道前行

——崧廈街道中學精心打造“傘育”品牌側記

日前,紹興市創現評估組成員走進坐落於崧廈街道中學實驗樓的傘文化陳列館,認真參觀,並對學校創新探索“傘育”品牌、引扶師生成長的做法及成效作了充分肯定。

據悉,崧廈傘文化陳列館自揭牌以來,已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及澳大利亞客商、日本交流生等近萬人參觀。如今,傘館已成為學校“崧廈精神”、“傘業文化”和鄉土教育的基地,並獲評紹興市特色社團、上虞區委創新獎。

精心創設頂層構想:“傘育”

每逢七年級新學入校,到傘文化陳列館參觀學習已成為“必修課”。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對此,校長馬永慶如此解釋:“歷代崧廈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今日崧廈人風雨走天下的勁頭,便是傘城風骨所在,是學校立校之本,也是學校踐行‘活教育’的寶貴德育資源。”

今年以來,結合紹興市創現工作、推動“活教育”落地及德育品牌建設等要求,崧廈街道中學紮根崧廈大地接地氣,集思廣益創設德育新品牌,邀約專家多方論證,並結合校本多年實踐,對原有課程框架進行了回爐重煉,確立了踐行“活教育”的頂層設計。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學校提出:無數崧廈先輩“風雨走天下”的精神是師生們值得傳承和弘揚的寶貴精神基因,並確立育人目標:愛心 匠心 責任心;辦學理念:實 活 新 美;校訓:撐傘挺骨 礪行致遠……在傘文化核心理念引領下,學校上下齊心發揚“撐起來”精神,讓“智慧傘”運勢而生,“美德傘”花開遍地,“活力傘”向陽而開,“呵護傘”擋風遮雨。同時,整合原有德育品牌,力促傘文化教育彰顯本土特色、公德教育潤澤一生、信義教育綻放新彩、益動教育熱力啟動,從而達成“活育傘城學子”的願景。

“傘育”凸顯培育重點:活教師,活學生

近期,崧廈街道中學的教學樓裡總是熙熙攘攘,教師們穿梭在不同教室:名師工作室骨幹教師“秀”課堂,草根教師“研”課堂,青年教師“學”成長…… 隨著學校課堂教學藝術節漸入佳境,師生共享“活教育”的幸福。

“秉持‘傘育’理念,探索教師活育、教材活用、學生活學,課堂破立並舉,讓人驚喜不斷。這樣的‘活教育’實踐,有效催生著師生成長。”剛結束聽課的朱立峰副校長這樣介紹。

在打造“傘育”品牌中,學校注重凸顯兩大培育重點:精心呵護師生成長:

——踐行“風雨走天下”精神,打造一支德藝雙馨的“活教師”隊伍。活育之下,教師為首,教師是活教育的主導者。學校通過組織教師參觀傘文化陳列館,與學生同進傘風暴課堂,追尋崧廈傘人初心,接受“風雨走天下”的精神洗禮,喚醒沉睡已久的職業進取心。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黨員先走一步。黨支部通過組織生活會、教師集體會議、教研備課組談心活動,對教師職業素養、成長規劃等展開形式多樣的大討論,形成共識:要以“新教師”的姿態重新審視現狀、規劃自我發展道路。

學校探索教師分層培養新路徑,以“名優教師培養對象”、“骨幹教師培養對象”、“高級教師後備團”、“30已至40未滿教師團”等劃分多個圈層,配合制定多項培養激勵機制,重在對號入座、目標到人,確保人人都不停止發展的腳步,爭做德藝雙馨的“活教師”。

激勵教師投身教科研和課改,通過申報+考核方式,確定教師培養目標;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動態記錄發展軌跡;邀請區級名師進校,助推青師業務大跳級。近年來,學校先後有多人次獲得市級、省級個人比武一等獎,入選部優級優課等。

——咬定“睿智能幹擔當”目標,引育德能俱佳的“活學生”。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以傘作為交流橋樑,彙集海外賓客,開拓學生視野;以傘作為拓展工具,用傘作畫,製作傘主題展板,用傘講好家鄉故事。組織學生參觀德育基地、參加建隊節活動、參與少年團校等,提升核心素養,一步步助推學生由隊員向團員、向合格公民轉型。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重能力培養,摒棄傳統的唯一課堂模式,聯合多方合力,拓展外延,打造“無處不教育”的生活大課堂模式:新生入校第一課——參觀一次學校傘文化館,上一節傘風暴體驗課,寫一篇傘情感悟,有傘的地方就有課堂。

重擔當精神培育,組織傘城學子參觀壯麗七十年圖片展,聆聽聲情並茂的禮讚演說,舉行隆重的向國慶集體獻禮,厚植家國情懷;赴祝溫村勞動實踐,近距離感受杭蘭英書記的奮鬥故事,每週堅持下村社區開展衛生清掃等,引領學生崇尚服務、正道前行。

優化三大保障體系:優化環境,豐富課程,完善評價

創新推進“傘育”,需系統謀劃,需不斷優化保障體系。為此,學校加大軟硬件建設,著力構築長效推進和保障機制。

優化環境。結合紹興市現代化學校創建契機,投資近兩百萬元進行智慧化升級,新增加兩套智慧課堂設備(平板教室)、一套錄播教室設備和創新實驗室設備,並統一更換教學區內所有熒光燈;投入百萬元對學生食堂、教學樓樓梯等多處進行了安全改造。發揮傘文化陳列館陣地作用,為學生提供一道集“崧廈精神”、“傘業文化”和鄉情教育為一體的德育套餐。利用公德園、信義林等德育場所,使一草一木一磚都成為育人的資源。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豐富課程。秉承“要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就必須有更加豐富、多元的課程”的理念,學校開發了以智慧傘、美德傘、活力傘、呵護傘等四大課程為支撐的傘文化課程體系,緊緊圍繞立德樹人,著力於優化學校課程結構,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全面踐行活教育;著力於轉變育人模式,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完善評價。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出臺教師研修考核制度、教科研成果獎勵機制等措施,成立校級數學學科指導小組,今年有1人被評為紹興市學科帶頭人,4人入選上虞區名師、名校長。藉助“益動中學”載體,構建學生公益積分制,以個人二維碼形式,記錄小志願者服務分,作為學校各項評優評先的依據,用公益為自己加分,視公益為人生一項重要評價。注重“五育並舉”,持續開展體藝社團、陽光體育等活動,通過興趣培養,逐步提升為技能養成。2019年,學校合唱節目再次獲得區中學生文藝匯演一等獎;體育特色排球項目穩步發展,先後獲得紹興市第九屆運動會青少年部排球比賽男子甲組第二名、乙組第三名,紹興市青少年沙灘排球錦標賽男子甲組、乙組第一名。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