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附上章節供各位針對性的選擇查看。

ROG風格的BIOS界面 系統為WIN10家庭版 務必升級到1903版本

內置SSD讀寫性能與遊戲Benchmark測試

流行的窄邊框設計 72%NTSC IPS電競屏幕

機身設計出色 A面Logo非信仰燈 RGB燈光鍵盤手感佳

買新不買舊,九代標壓CPU是遊戲本首選

11年,從ASUS F8va到ROG 魔霸3

2008年某一天揣了6XXX現金直接跑去了電腦城,對比了四五家店鋪後直接買了第一款筆記本ASUS F8va,當場加錢讓店家加了內存,轉軸斷裂並沒有出現,A面至今保留原裝貼膜,所以依舊光亮如新,沒有一絲劃痕,而且是帶著它走過南、闖過北,只不過出風口設計在右側,夏天很暖手。EeeePC的選購只是因為有段時間頻繁不在辦公室,但需要及時處理郵件才入手的。現在看來這兩臺老古董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由於續航的原因,也就只能在家中使用。目前的主力筆記本也是2012年的ThinkPad T520商務本,散熱性能、續航能力已經不行,所以想要更換一臺筆記本。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問題是要選擇哪種類型的筆記本?畢竟都已經攢了兩臺主機了,還有必要選擇選購筆記本嘛?有,使用場景不同,臺式機只是在家裡用,筆記本可以攜帶出門。那麼是要選擇商務本、上網本、二合一筆記本還是電競遊戲本? 畢竟對於筆記本來說,可選的品牌種類很多,在購買上無非就是先確定自己用途,是玩遊戲還是辦公,有一個預估的價位,再去對比看硬件配置,除了CPU、GPU、內存,還要考慮屏幕和散熱性能,就個人而言,不管是什麼筆記本,優選15.6英寸大屏幕,屏幕的分辨率都至少是1920*1080及以上,屏幕也不要選擇泛白的TN屏。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至於鎖定的筆記本類型就是遊戲本,預算就是1W左右,硬件配置上自然是IPS、144Hz,i7-9750H,16G內存,顯卡應該就是1660Ti,一圈下來就是這四款電競遊戲本,對比之下的選擇就容易多了,畢竟在金錢面前低頭,忽然感覺ROG 魔霸3好便宜,雖然標價10999元,但是1000元優惠外加滿5000減500,最終實際的價格就是9499。ROG 魔霸3在質保上依舊是2年整機國際聯保。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面先來看看這款ROG魔霸3大體的硬件配置。主板芯片組為HM370,CPU為6核12線程的全新9代酷睿i7-9750H標壓處理器,最高睿頻頻率4.5GHz。內存為16GB 海力士DDR4 2666,存儲為intel 512GB SSD,顯卡就是NVIDIA GeForce GTX1660 Ti 6GB。顯示器72%NTSC的IPS屏。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ROG魔霸3的i7-9750H在規格上相比i7-8750H變化不大,依然基於14nm製程工藝,架構為Coffee Lake-H Refresh,核心數量還是6核心12線程,TDP為 45W,但在基礎頻率/最大頻率、三級緩存容量、核芯顯卡最大動態頻率上有所提升。i7-8750H基礎頻率2.2GHz,最大睿頻4.1GHz,i7-9750H基礎頻率2.6GHz,最大睿頻4.5GHz,i7-9750H的基礎頻率、最大睿頻都比i7-8750H高了400MHz。三級緩存容量上,i7-9750H比i7-8750H多3MB,達到12MB,可以看作是向桌面處理器看齊。另外在核顯上,i7-9750H依然搭載的是intel UHD 630,不過最大動態頻率上提高了50MHz。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ROG魔霸3內置了2 個 SO-DIMM 內存插槽,單根最大支持16 GB,系統內存最大可擴展至32GB 。ROG魔霸3採用的是兩根海力士J-die的8G DDR4 2666所組成的雙通道,8G雙通道一般會比同頻的單根16G在性能上要有明顯提升。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看看顯卡的部分。NVIDIA GTX 16系列筆記本顯卡只有兩款,也就是定位中端的GTX 1660 Ti和定位入門的GTX 1650,目前也已經是中端遊戲本和入門級遊戲本的主力顯卡配置。GTX 1660 Ti採用了12nm的先進工藝,NVIDIA Turning架構,核心代號N18E-G0,TU116核心,流處理器1536個,相比起GTX 1060系列顯卡在性能提升了約30%,最主要一點是GTX 1660 Ti支持DXR,也就是光影遊戲效果,可以大幅提升畫面顯示效果。對於這個第八代Intel UHD Graphics 630 核顯,仍舊是14nm工藝,EU單元數為24,默認頻率為350MHz,略優於intel UHD Graphics 620的300 MHz,最大動態頻率1.2GHz,支持 DirectX 12,支持英特爾 Quick Sync Video、InTru 3D 技術和Clear Video高清視頻核芯等技術,優勢是可以兼容在線4K視頻、360度全景視頻、VR以及AR應用。在1080P中等特效下,可以滿足流暢運行《英雄聯盟》、《守望先鋒》、《DNF》等一般性入門3D網絡遊戲。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面進入體驗的部分。

ROG風格的BIOS界面 系統為WIN10家庭版 務必升級到1903版本

開機時的特效音比較吸引人,當然同時還有這個敗家之眼的logo設計。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BIOS界面採用了經典的紅黑CP兩色搭配,界面同樣採用了EZ Mode和Advanced Mode兩種模式,方便不同的玩家切換使用,EZ mode下的圖形化的界面設計更加直觀。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默認的WIN10家庭版版本號是1809,可以手動升級到1903,如下圖,強烈建議升級到最新版的系統,因為對於部分性能上會有大幅提升。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圖是開機默認的官方ROG壁紙,跟某些電競筆記本不同,ROG魔霸3並沒有內置官方應用,比如什麼服務中心,驅動管理等等,系統可以說非常乾淨。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不過ROG魔霸3內置有賣咖啡McAfee殺毒軟件,McAfee默認提供了30天免費試用,到期後用戶可以選擇是否續費購買。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另外想要說明的時ARMOURY CRATE這個功能強大的官方軟件,可以用來查看當前性能狀態、屏蔽按鍵、關閉鍵盤燈光、調節性能模式燈,還可以通過內置的應用市場來下載安裝一些應用,比如ROG GamePluse,ROG GPU TweakII,GameVisual,Sonic Studio等。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色功能,一是AURA Sync功能,也就是跨產品來實現多款產品的燈光同一控制,可玩性更高,是目前大品牌都比較看重的一個部分。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二是可以搭配手機APP來進行控制,需要搭配藍牙方式連接,算是PC端驅動軟件的一個輔助。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接下來看看CPU、GPU、SSD和整機的性能表現部分,

先說CPU-Z下的表現。為了有個對比參考,這裡選擇了桌面級的i7-7700K和i7-8700K進行對比,從下圖的對比可以看出來,i7-9750H相比於i7-7700K在單線程表現上略差些,但是多線程測試上i7-8750H相比於i7-7700K要明顯出色許多;i7-9750H在單線程和多線程上表現上均不及i7-8700K。與桌面級的AMD Ryzen 5 1600相比,則是i7-9750H在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上均優於AMD Ryzen 5 1600。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在CINEBENCH R20的測試中,連續運行三次取最高,不過實際的結果差異上並不大, CPU多線程得分達到了2929cb,在單線程性能達到了433cb。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在國際象棋下的結果為,相對性能倍數47.46,每秒千步22779。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看看AIDA64下的性能表現部分。雖然ROG魔霸3的內存為DDR2666,時序上為19-19-1943,但在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中,Memory對應的讀、寫、拷貝和Latency性能上分別為37702MB/s,36963MB/s,32759MB/s和59.4ns,這個性能上要優於部分臺式機的DDR4 3000 8G*2的內存性能。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在AIDA64 GPGPU Benchmark中,ROG魔霸3中僅僅GTX1660Ti下的測試結果為,Memory read為6198MB/s,Memory write 為6116MB/s,Memory Copy為247336MB/s,而在雙GPU模式下的結果則有了大幅提升,Memory read為17020MB/s,Memory write 為16117MB/s,Memory Copy為273370MB/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面看看3DMARK的性能表現,包含了TimeSpy,Fire Strike、PCI Express和Port Royal的部分。ROG魔霸3搭載了ROG Boost顯卡超頻引擎,出廠默認即為滿血版,頻率高達1590MHz,遠高於NVIDIA默認的1140MHz,此外還可以一鍵超頻提升至1690MHz,進一步榨乾顯卡性能。

ROG魔霸3在TimeSpy的性能表現上為5592,顯卡分數為5458,其中顯卡測試1為35.29fps,顯卡測試2為31.51fps,CPU分數為6497,CPU測試為21.83fp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Fire Strike的部分,ROG魔霸3得分為13046,顯卡的分數為14474,顯卡測試1為68.32fps,顯卡測試2為58.33fps,物理分數為17464,物理測試為55.44fps,綜合分數為6156,綜合測試為28.64fp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上面的得分有些高,所以再換成Fire Strike Extreme進行測試,ROG魔霸3得分為6477,顯卡的分數為6601,顯卡測試1為34.11fps,顯卡測試2為24.78fps,物理分數為17472,物理測試為55.47fps,綜合分數為3107,綜合測試為14.46fp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PCI Express功能測試針對的是顯卡可用帶寬,帶寬越大,遊戲可以傳輸的數據更多,同時可以減少加載時間並實現對更加複雜場景的支持。從測試的結果來看,ROG魔霸3的帶寬達到了6.24GB/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這裡再提一下Port Royal的測試結果。部分人認為GTX1660Ti其實就是去掉光追、深度學習功能的RTX2060,但目前的驅動已經開放了GTX1060 6GB以上級別的GTX顯卡對光線追蹤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3DMARK可以進行Port Royal測試的原因。從結果來看,顯卡分數為1450,顯卡測試結果為6.71fp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那麼壓力測試下的穩定性表現如何,針對CPU散熱和GPU部分進行測試。ROG魔霸3在高性能模式下搭配AIDA64進行壓力檢測(單FPU),筆記本放置於水平桌面上,CPU佔用率100%,整個過程運行33分鐘,風扇自動啟動高速散熱模式,CPU的平均溫度都保持在了85度以下,散熱性能上符合預期,如果搭配散熱底座,溫度上應該還有降低的空間。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面再來看看Furmark下的壓力情況,GPU1就是對應的GTX1660Ti,溫度最高上到65度;GPU2對應的是intel UHD630,溫度最高到60度。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面進入讀寫速率相關的檢測。

內置SSD讀寫性能與遊戲Benchmark測試

ROG魔霸3的硬盤只有一塊,就是內置的intel 512G PCI-e SSD。軟件的部分選擇了CrystalDiskMark V 6.1.0(簡稱CDM)和AS SSD Benchmark。

CDM這裡選擇了2G和4G分別進行三次測試,選擇三次數據中順序寫入數據最低的一組,這樣會更有參考意義,不過2G和4G的測試數據並沒有因為參數增大而導致明顯的數據差異。順序讀取性能均為1600MB/s+,順序寫入性能為960MB/s+,同時4K相關的整體表現上比較出色。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AS SSD Benchmark這裡選擇了1G和3G進行三次測試,選擇三次數據中順序寫入數據最低的一組。與CDM不同,隨著參數的增大,順序讀寫性能有所提升,順序讀取上由1G下的1270MB/s提升到了1300MB/s,順序寫入上由900MB/s提升到了920MB/s。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看看遊戲的部分,選擇了《FarCry NewDawn》《刺客信條奧德賽》《地鐵離鄉》這三款款遊戲。

先來看看《刺客信條奧德賽》,畫質選擇很高,分辨率為1920*1080,反鋸齒模式為高,關閉VSync、FPS限制、適應性質量,ROG魔霸3的平均fps為60,最低fps為31,最高fps為95。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Far Cry New Dawn》在1920*1080分辨率下,畫質選擇高,關閉垂直同步和幀數鎖定,ROG魔霸3的平均fps為87,最低fps為9,最高fps為109。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地鐵離鄉》這款遊戲很吃顯卡,這裡也選擇了1920*1080。

先來看看RTX 下的參數設置情況,

Options:

DirectX: DirectX 12;

Resolution: 1920 x 1080;

Quality: Ultra;

Texture filtering: AF 16X;

Motion Blur: Normal;

Tesselation: Full;

Advanced PhysX: On;

Hairworks: On;

Ray Trace:Off;

DLSS: Off;

Shading Rate: 100;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ROG魔霸3的實際表現如下,

Total Frames: 4169

Average Framerate: 40.47

Max. Framerate: 82.26

Min. Framerate: 5.78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說說ROG魔霸3這個噪音,一旦進入遊戲模式或是壓力測試的時候,噪音便會立刻加大,在距離筆記本右側出風口上方5.8釐米的垂直高度上,噪音在50dB左右,與房間內X50空氣淨化器三檔模式下的噪音相當。如果是晚上在書房打遊戲時,會感覺噪音有些大,有必要佩戴上耳機,畢竟遊戲模式下出色的散熱性能與靜音仍舊是不能兼得的,如果在二者之間選一個,自然是選擇出色的散熱性能,畢竟這是遊戲本,性能高肯定是要用來玩遊戲的,而散熱性能必須要出色才行。另外日常上網看視頻也屬於靜音水平。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對於電競筆記本來說,可能不太適合談續航能力,不過作為採用4芯電池組、66WHrs的筆記本,還是有必要參考下ROG魔霸3的實際續航,只要能達到三個小時就行。這裡搭配是瀏覽器來播放1080P在線影片,電源模式調整至更好的性能模式,屏幕亮度為個人平時偏好的75%,音量調整至67,筆記本WiFi開啟並連接5GHz網絡。影片播放從電量100%至低電量至6%,時間是從11:42到16:31,累計總時間到了為4小時49分,已經可以輕鬆應付臨時攜帶外出辦公的需求。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在實際的充電性能上,ROG魔霸3優勢很明顯,搭配原裝電源適配器從16:34接入電源顯示的電量7%,僅僅用了1小時1分鐘便充電至77%電量,而完全完成充電(18:41),花費時間只需要2小時7分。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那麼作為採用第九代i7 CPU的筆記本,ROG魔霸3實際的功耗情況如何呢?這裡搭配的是歐瑞博S30智能插座進行檢測,先來看看正常開機待機的一個情況,圖一高性能模式下的待機實時功耗,為39.4W;圖二是平衡模式下的待機實時功耗,為25.1W。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看看壓力測試和遊戲時的ROG魔霸3實時功耗,作為遊戲本,高性能模式下的ROG魔霸3能上多少W?圖一為ROG魔霸3滿電狀態下進行3DMARK TimeSpy測試場景中的性能,直接到了137.5W。圖二則是AIDA壓力測試時的實時功耗,飆升到了189.6W。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流行的窄邊框設計 72%NTSC IPS電競屏幕

目前的窄邊框設計已經在筆記本上普及開來,相比於以前的跑馬邊,窄邊框設計可以減小筆記本體積,同時也可以帶來更好的觀感效果。作為經歷過TN屏、AUO屏和IPS屏幕的用戶,選擇上自然優先選擇IPS屏幕。ROG 魔霸3採用的就是LED背光IPS防炫光霧面屏,作為電競遊戲本,刷新率也提升到了144Hz。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144Hz屏幕有什麼用?當整機性能強勁、顯卡性能出色時,刷新率會受到顯示器的硬件限制,簡單來說,就是常見的刷新率為60Hz的顯示器上最高就是看到60fps的畫面,而超過60fps的部分,比如144fps的畫面流暢程度其實和60fps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時候高刷新顯示器就能發揮出優勢。144Hz的高刷新率帶來了高於在用優於普通60Hz顯示器的遊戲體驗,對於畫質細節的展現更為詳盡,同時畫面流暢、無拖影問題,對於FPS遊戲、RAC遊戲的畫面提升效果會更為明顯,這也是144Hz電競顯示器日趨普及的一個主要原因。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那麼ROG魔霸3實際的屏幕效果如何?為了更真實的反應情況,這裡用的是datacolor的紅蜘蛛Elite來進行校準。為什麼要用這個?一是可以更直觀的提供結果供大家參考;二就是碰到過某款筆記本以次充好,宣稱用的是72%NTSC屏幕,但是實際收到的筆記本卻是45%的NTSC屏幕,做人要實誠,畢竟不是所有的玩家都是小白。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面來看看ROG魔霸3實際的校準結果,與官方宣稱一致,實際的色彩標準達到了72%NTSC和98%的sRGB。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選購校色儀,但是對於筆記本和顯示器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定期校色的,可以真正體驗到筆記本和顯示器的真實顯示效果,從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實際的觀感。校準後的屏幕顯示效果,在色彩上飽和度更高,效果上也更自然。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下面對筆記本進行開箱點評。

機身設計出色 A面Logo非信仰燈 RGB燈光鍵盤手感佳

先說說ROG魔霸3在設計上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個人感覺有以下幾個地方。

一是A面有立體感的切面設計,雖然不是金屬材質但是採用了拉絲工藝處理,美觀且有質感,最重要一點是比某些金屬材質的筆記本要更加耐磨耐髒,也能夠夠給人一種硬朗感,整體風格簡約大氣而略有幹練。ROG logo設計在了A面靠右側的居中位置,辨識度極高,但有些可惜的是logo並未設計成信仰燈,不能體驗燈光帶來的樂趣。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說說這個特色的立體感設計,其實ROG魔霸3的A面是平整的,這是通過拉絲工藝的特色設計造成了視覺上誤判,不得不說華碩在設計上還是保持有自己的特色。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二是為一款15.6英寸的遊戲本,ROG魔霸3整機重量上相對較輕,實際測量的機身總重量僅為2319g,搭配機身設計,使得有一定的便攜性,重量上也優於個人平時出門揹負的ThinkPad T520(2561g)。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ROG魔霸3的電源是個大頭,因為個頭很大,重量也有些重,與筆記本一起的重量達到了3126克,至於電源為什麼這麼大,直觀上來講就是為了提升快速充電性能。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三是更加寬大的觸摸板設計方便手勢操作,同時左右鍵採用了分離式設計,更加方便按鍵操作。觸摸板的面積遠大於自己的ThinkPad T520和ASUS F8va筆記本,也要比部分筆記本觸摸板要大上很多,自己四根較粗手指可以不用併攏即可輕鬆放置在上面進行操作,觸摸反應很靈敏,默認支持多種手勢操作,可以快速實現文檔網頁縮放、切換上一個/下一個項目、所有窗口最小化等功能,使用上更加方便快捷。左右鍵的按鍵手感有些肉,回彈力不足,但優勢就是比那種一體式設計的觸摸面板在按鍵上更為方便。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四是ROG魔霸3上特色的歐翼轉軸設計,這其實是一個隱藏式鉸鏈設計,根據的是啟動臂式開啟原理,可以大幅提升堅固耐用性,降低了頻繁開合所帶來使用壽命的問題,此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輔助提升散熱性能,別急,往下看。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五是冰川散熱架構設應用,由於涉及到質保,這裡不對ROG魔霸3進行拆解展示展示點評。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ROG魔霸3採用創新仿生進氣格柵設計搭配厚度0.1毫米的超薄特殊銅散熱片來提升散熱性能,同時厚度上的變小也增加了散熱表面積並降低了空氣阻力,讓空氣流通更加順暢。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這是散熱銅片的特寫,可以清晰看到內部的銅片,有些類似水冷冷排上鰭片設計,整齊且均勻分佈,間隙上略大,可以確保冷排更容易被風扇大面積吹到,搭配內置的風扇來確保熱量的快速導出,從而提升散熱性能。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除了前方兩個風口外,其實ROG魔霸3在右側也設計有一個類似的風口,位置靠上,不用擔心暖手寶的問題。左側因為設計有USB接口而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對稱式設計風口。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這裡簡單對內部散熱進行說明,ROG魔霸3採用的是多銅管雙風扇的散熱設計,搭配絕塵風扇的暴風增壓來實現高性能散熱。所謂的絕塵風扇就是ROG魔霸3採用了專有的除塵通道設計來防止灰塵在內部的集結。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另外從下圖可以看到,ROG魔霸3底部並沒有採用大面積鏤空設計來提升散熱性能,只是小面積的進行鏤空設計。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六是流行的窄邊框設計,兩側邊框實際測量的寬度為6mm。窄邊框設計用來提升屏佔比的同時也讓屏幕看起來更具衝擊感,從而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來實現減小筆記本體積。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七是RGB燈光的影刃鍵盤系統,按鍵間距明顯,不用擔心打字連帶的問題。按鍵佈局上沒有跟風加入小鍵盤的設計,就個人實際使用而言,筆記本上的小鍵盤基本很少用到,小鍵盤的加入勢必導致按鍵間的距離縮小。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鍵帽邊緣都採用了圓弧工藝處理,多了圓潤感和立體感。左側上方獨立的一排五個按鍵包含了常用的幾個功能,包括音量調節、一鍵屏蔽MIC、一鍵暴風增壓和Armoury Crate奧創遊戲智控中心。1.8毫米鍵程、回彈力足,鍵帽中凹的設計更好的貼合了手指,使得整體的按鍵手感出色。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鍵盤背景燈設計上有些創新,那就是同時在鍵帽四周加入了透光設計,提升了視覺效果,更適合喜歡燈光的玩家。燈光顯示亮度可以逐級可調,最高亮度下沒有刺眼的感覺,整體上亮度較為柔和,燈光顯示模式也有多種可調。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另外還有一個創新的地方,那就是ROG魔霸3將常用的WSAD鍵採用了透明鍵帽設計,透光性更強,辨識度更高,也更能提升戰意。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透明的WSAD四個按鍵搭配其他按鍵的RGB燈光設計,大概可以提升35%的性能吧。不過有些遺憾的是,ROG logo沒有集成到SPACE大鍵上,否則加入信仰燈的效果能進一步提升對玩家的吸引力。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八是接口的部分。ROG魔霸3提供了一個千兆RJ45接口,視頻輸出上提供了一個HDMI2.0b和一個Type-C接口的設計,沒有提供DP或是miniDP接口就是因為這個type-C接口支持視頻輸出功能。HDMI2.0b接口可以實現4K HDR畫面輸出,Type-C接口支持DP1.4a,可以搭配USB-CtoDP線來實現視頻輸出,同時兼容G-SYNC顯示器,也就是魔霸3可以實現三屏輸出功能。這個type-C接口採用的標準是USB3.1 Gen2 ,可以正常連接存儲設備使用,也可以為其他設備充電,不過不能用來給筆記本充電。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如果你有兩臺顯示器,均支持DP和HDMI接口,那麼建議同時購買HDMI線和TYPE-C轉DP線。如果只有一臺顯示器,也是自帶DP接口,相比於HDMI線,個人更推薦購買一根TYPE-C轉DP線,就是因為可以實現支持60Hz的8K分辨率(7680 x 4320)HDR視頻以及120Hz的4K HDR視頻,同時穩定高速的刷新率也更適合搭配到144Hz以上的電競顯示器。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比如ROG魔霸3通過TYPE-C轉DP線搭配自己的這款ASUS TUF Gaming VG27A顯示器使用。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在筆記本左側的部分,ROG魔霸3提供了1 個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 3個USB3.1 Gen1 Type-A接口,接口數量上已經可以滿足日常連接鼠標、U盤等設備連接使用。USB接口設計在左側對於有線鼠標來說會有些繞線。另外ROG魔霸3取消了SD卡卡槽的設計,不過這個SD卡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的使用頻率並不高,有無設計對實際使用並沒有什麼影響。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九是雙喇叭設計。ROG魔霸3並未對揚聲器設計上進行太多的介紹,具體性能參數未知,同樣是對稱分佈在左右兩側,對應兩個揚聲器的底部位置,採用了不規則的切面設計,不會讓發出的聲音直接打在桌面,試聽上不會有尖銳刺耳感,聲音聽起來會比較圓潤真實。這種設計不僅僅明顯降低了試聽時的距離感,同時也增強了包圍感,代入感會更好些,同時調音上較為出色,最大音量下可以不用搭配音箱使用即可滿足日常觀看影片的需求,個人平時使用系統音量67%即可。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再來談談其他細節設計的部分,

一是沒有加入攝像頭設計,對於用來直播的玩家會有些遺憾,但個人感覺是沒有必要加入,因為當前普及率更高的手機攝像頭就可以滿足視頻聊天的需求,使用上更加方便。另外舍棄攝像頭可能會提升屏佔比,也會進一步帶來筆記本體積上的變小。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二是全新雙頻無線網卡+藍牙5.0 二合一的Intel 9560NGW,支持802.11ac(2*2),支持MU-MIMO,無線速度最大可達到1.73Gbps, 性能上優於大部分同類型的筆記本。但魔霸3採用了RangeBoost四天線設計,即多了一組2*2天線來提升WiFi信號強度,同時確保信號的穩定性和傳輸性能。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當然高性能網卡的加入,搭配高性能的路由器可以獲得更加穩定、強勁的網絡性能,降低延遲來提升遊戲體驗。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買新不買舊,九代標壓CPU是遊戲本首選

對於電競筆記本來說,自然是優選標壓CPU,正常來講真正的玩家不會考慮帶U的低壓版CPU來進行遊戲。目前而可選的標壓CPU主要就是集中在Intel i7-8750H和Intel i7-9750H之間,在顯卡的選擇上就是GTX1650與GTX1660Ti之間。考慮到Intel i7-9750H相比於Intel i7-8750H在性能上提升是明顯的,同時GTX1660Ti性能提升也是明顯的,那麼是優選性能更高的配置。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ROG魔霸3作為電競遊戲本,保持了ROG系列產品的高端水準,比如144Hz IPS屏幕、冰川散熱架構設計、影刃鍵盤系統等等,整體硬件配置高,充電、續航性能提升,在軟件上搭配Range Boost和ROG boost等系統可以進步提升整機性能,讓玩家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同時搭配AURA SYNC可以實現與其他ROG產品的燈光聯動效果。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不過同時也要看到,ROG魔霸3並沒有將ROG logo設計為信仰燈,對於ROG粉絲來說會是很大的遺憾。另外對於這個售價近萬元的筆記本,面向的就是遊戲人群,不適合用性價比來進行衡量。

11年後大升級,九代CPU、滿血版、GPU、144Hz加持的ROG魔霸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