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成長的人,都需要經歷痛苦的認知轉變

點擊關注“魚堂主愛思考”讀思考,學成長。

真正有成長的人,都需要經歷痛苦的認知轉變

你獲取信息的來源主要靠什麼?

媒體還是大V,這些信息是經過審視的嗎?

梁寧在增長思維裡,講到那些信息經過你,那些信息你無法獲得,就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

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負責人,那你就優先獲取公司信息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員工,那你只能被通知信息。

而我們就是在這些信息中建立起自己的認知。

早上上班打開電腦,看到的都是什麼內容,不是皮幾萬和李的狗血衍生劇,就是各種充滿刺激吸引你注意力的信息垃圾。在打開朋友圈每個人都好努力,人人都走向成功的路上。

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久了,你的認知就被汙染了。

大部分人不是幻想成功,就是想找捷徑的路上。假裝自己成功的人在割韭菜,不成功的人想盡辦法被割。

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保持清醒思考已經很難得。就別提什麼認知升級,當然你可以報課程學習認知升級,雖然對生活沒有用,開開眼也是好的。

我認為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一個你的人生成長錄。

真正有成長的人,都需要經歷痛苦的認知轉變

1.劃分人生階段

將自己的人生劃分為不同階段,每個階段用一個重要的事件或者時間點來界定。第一個階段從出生開始,最後一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當下。

哪裡有完美規劃的人生,能把每個階段儘量做好已經是贏家。

大部分的煩惱是冒進,30多歲就想財務自由。20多歲就想閱盡人生,學習到一生的經驗。

我們現在看覺得這些都胡扯,但你看看現在暢銷書,各種課程不都在違背基本規律。20多歲剛開始工作,需要學習社會經驗,要學作為一個成人需要的知識。

這個就是人生的新手期,學習、掌握、探索,一切都充滿未知。很多人都想跳過積累之間獲得想要的結果,這個跟出生馬上就是老去不是一樣的。

大部分人並非想要獲得成功,僅僅是想要成功後的金錢享受。

所以並非想成長,只是想白花錢。

做好每個階段該做的事,不冒進才是最好的人生。

真正有成長的人,都需要經歷痛苦的認知轉變

2.羅列重要事件

每個階段裡找出幾件,對你影響重大的事件,這個數字僅是一個結構上的要求而已。這些事件應該對你的情感,性格,生活軌跡,人際關係有比較大的影響。

我建議你關注這樣一些事件:

生活軌跡變化的轉折點,重大的失敗或意外,重要的決定,情感上衝擊很大的事件,記憶深刻的事件另外這些事件多半與他人有關係,我建議你重點關注與父母或者其他親近的人。

羅列這些事件本身可能就是個挑戰,有的需要努力回憶,有的需要去詢問他人。

你可以先定義好一個階段,去搜羅事件,分析,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現在人大部分人都在假裝思考,連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什麼都不知道。與自己對話是智慧的起點,梳理自己的大腦就是梳理人生。

我經常讓讀書會的學員做總結,問問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需要做什麼?

什麼對自己最重要?遇到了什麼問題?

這些問題你可能不方便跟朋友交流,但不能逃避自己,問一下很多簡單,但收穫會很大。

真正有成長的人,都需要經歷痛苦的認知轉變

3.分析事件

每一個事件下面,你都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這個事件給你帶來了哪些認知和想法上的變化?

在烏合之眾裡講到: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很多時候都不是自己想去做,只是覺得應該去做。

豈不知,世界上根本沒有應該這回事,稍微花點時間問問自己,做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已經可以幫你看清很多問題。

2. 這個事件給你帶來了哪些衝擊或者影響?

人生要遇到很多事,每一件事都不會白白經歷。

當你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思考就開始了,帶著思考去做事,已經超過很多人了。

考慮後果,瞭解之後影響,這些不會讓你畏手畏腳,而是會讓你更加客觀全面。

3. 這個事件和現在的你有什麼關係?換句話說,事件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內容上沒有太多要求,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自己的個人史。

唯一需要你堅持的是8個階段,總共80件事情,每件事情3個問題回答,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能足夠細化。你願意每個問題隨便回答下,或者詳細地寫都可以。要花多少時間,要寫多少,都是你的決定。

這份“作業”你可能會寫很長,長到超過你的預期。寫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哭,會笑,會感慨。你可能需要他人幫助你回憶。

最終能達到什麼效果,因人而異。

真正有成長的人,都需要經歷痛苦的認知轉變

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首先寫作過程中的思考對我就已經非常受益,一邊寫一邊思考,看清了很多以往忽略的或者誤解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一團亂麻。大腦最擅於欺騙自己,有沒有懂寫出來就知道了。能不能完整的複述,能不能邏輯順暢都是考驗。

寫完之後,整個人有一種“覺醒”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以及帶來的思考,會持續影響自己很長時間。

大腦像堆滿知識的倉庫,輸出就是做盤點,對自己瞭解多深就看你下多大功夫。

可能會有些問題寫了之後讓自己心理不舒服,但是短時間的不舒服換來的是長期的內心的平靜。

原則裡講到要面對真實,擁抱現實,面對現實。現實不會因為你的喜好改變,逃避只能一陣子,該來的還是會出現。

最後你對自己的理解會變得非常寬廣,你甚至會看到自己所處的歷史和社會環境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而不再只是把什麼事情都歸結於自己或者身邊的人。

美團王興有一句話:“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包括自我催眠,自我欺騙。

面對必然充滿痛苦,聽在多正確的廢話也不會成長。真正幫助你的是重衝暈你大腦,顛覆原有認知的觀點。

先嚐試接受,在學會理解接納。

只有深度的自我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認知優勢,大部分人之所以一直普通,就是因為無法走出經驗困境。

世界上不存在“舒服成長”,只能痛苦中學到。

講這些比較零散,原因就是我們這一代,可能是最後一批有機會跨越階層的人。

與你,共勉。

PS.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啟發,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我是魚堂主,每天帶你深度思考者,專注思維分析,自我提升方法論。

關於思考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strong>

<strong>

<strong>

我是魚堂主,一起讀思維,學成長。

專注思維分析,個人提升方法論,長期分享深度思考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